大体上用了两周左右的时间,把这部小说翻完了,即便看的心潮澎湃却又一时无法下笔。眼前如同面对着一座座大山,不陡峭,不险峻,甚至不起眼,但当你涉足其中却会情不自禁的随之赞叹,大自然的神奇是无法用语言三言两语所描述。
这是陕北的一个时代和一群人的成长,同时也映射出我国一个时代和一群人的成长。主角不仅仅是两个人,而是一群人,以及他们的奋斗和蜕变。
本书被誉为茅盾文学奖上的宝珠,相信很多人早已如数家珍,无论是书还是电视剧,看过不止一遍两遍,我也不敢自不量力的说什么书评了,就是个标注,留一些感性的认识,以便以后如果再能鼓起勇气拿起本书的时候,看后做个对比。
先从文字上说,从没有一个小说,让你对其语言有如此的亲切感却不低俗。它就像一位慈眉善目的耋耄老人,娓娓道来他的曾经。看着特别舒服自然,就像哭咽河的水缓缓在心头流淌,绵延不绝。
其次是剧情内容上,绝不是那种一味意淫,主角光环亮瞎狗眼,抛开后宫三千只爱一人等等。它承接了语言的风格,剧情内容上也极其贴近生活。换句话说,这是一本让你了解父母年轻岁月的书。
第三是在作者的角度上,这一点我也只是猜测。作者是经历了苦难时期挫折的人,我一直觉得只有苦难中才更能让人感受到信仰的力量。全书的人物,无论是地位身份高低,起点不同,但无一例外的,只要是肯于脚踏实地奋斗和拼搏的人,都取得了基本上令人满意的结局。单就结局论,本书算是喜剧。
第四罗列几个在本书中打动自己的人物,避免过度剧透不举例情节了。
全书最喜欢的人物是少安。尽管他也遭遇很多挫折,但总能给人一种特别踏实安稳的感觉,不过他也有自己的局限性和迷茫。但马克思也说了,得看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14岁辍学开始工作,18岁起任队长,大胆创业,顶起家中压力。除过两次大的挫折,全书只要有少安出现的地方,就会特别有底气。
全书最共鸣的人物是少平。说共鸣,并不是单单一些经历,更多的是内在的某种东西。起初是家里的希望,是家中第一个读了高中的人(如今的大学个人感觉某种意义上还不比当时的高中),心中兼具文人的浪漫和执拗,就像那句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有自己爱的人,也遇上了爱他的人,不过最终也不得不妥协于平凡的幸福。
最动人心的女生是田晓霞。说到田晓霞,相信所有看过本书的人,特别是男生,心中都会不由得一颤。或许都会有这样一个女生(或是一类女生),她不是懵懂的初恋,甚至都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开始,但总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你的思想和行动,甚至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让一时间生活中充满阳光和动力,充满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即便最终往往不可能在一起。或许作者也不想这样一个念想被生活的柴米油盐而毁掉,所以就让她留在了脑海,沉溺于记忆,这是最好的归宿。
等等还有好多,每一个人都可以说上半天。再次拜服作者路遥,让世人可以有幸读到如此充满力量的经典。
有的书一生真的需要读一次,因为在成长过程中一定会有所收获,这种收获绝不是拾人牙慧所能体会。但有的书却只能读一次,因为不忍再读,不忍打破心中那种最初的美好但同样可以回味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