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焦点团队高级五期 贺变丽 坚持分享第861天 2020—10—19
今天晚上的督导课是刘老师给大家督导案例,真是期待已久。感谢石老师和贾老师带来的案例,刘老师的督导特别实用,我收获很大。
1.咨询师给一些特殊家庭的孩子做咨询,要确保自己的中立,不要有过多的怜悯之心,怜悯意味着同情。咨询师要做到真诚、无条件地积极关注,以平等之心待之,尊重和欣赏对方,看到他们的优势资源、难得之处,看到他们的努力和付出,并给予肯定和赞美。
2.关于来访者的一些精神方面的状况,即便是专家说的,咨询师也要去详细地聊一聊,通过自己的观察去辨别。
3.给厌学(或入学困难)的学生做咨询,咨询师要有做多次才有效果的心理准备,并把这些告知孩子的父母。往往是父母越急,咨询的效果越差。不管家长再急,再怎么催,咨询师都要稳住自己,看到孩子的正向和一点点的进步,有的家长让孩子做了2、3次咨询后,看到效果不太明显,或者孩子还没有入学,就不再做咨询了,这往往对孩子伤害更大。有的情况是家长被孩子折腾的没脾气了,真正接纳孩子的现状后,孩子慢慢就好了。
4.做心理咨询有效果是可喜的,没效果也是正常的。
5.咨询师做咨询主要是看咨询师本人,要不断地修炼自己的内功,把助人放在第一位,以来访者的福祉为第一。
6.督导问句:在咨询中,你帮到他的方面有哪些?这是你感觉的,还是对方的感觉?他希望获得什么帮助?这样想之后,你的咨询会有什么不一样?那一次咨询发生了什么,让你觉得有点偏了?其他咨询有类似的情况吗?这样聊下来之后,会怎么样呢?当来访者一遍遍说这些,你没有注意到,是发生了什么?
7.咨询师在咨询中冒出来的一些想法不要说,这可能就是自己的预设,或者是自己自编自导的一出“戏”,即便想说,也要先压下来不要说,说出来是很危险的,此时,就要好奇地去问来访者:你是怎么想的?怎么看的?是什么让你这样想呢?你看重的是什么?这对你的意义是什么?是什么让你有了这样的感觉?什么时候有了这种感觉的?给你带来了什么影响?你怎么看这些影响?你希望影响有改变吗?是什么让你希望更坚强?如果做到了会怎么样?如果有可能的话,你希望有什么影响?这对你的意义是什么?
8.在咨询中,咨询师有了预设就会分心,会走神,会对来访者评价,就不能认真去倾听和陪伴,不能贴着来访者走。咨询师的精力要放在来访者看重的是什么?想要的是什么?在意的是什么?看到他的优势资源、成功经验以及他的思考,感受到他的感受,不断确认他的知觉。
9.“我非常理解你”其实是一句谎言,真正的理解是不需要说出来的,如果能贴着来访者,感受他说的每一句话,真正进入他的知觉,是不需要说这句话的。即便不说,来访者也能感受到咨询师对他的理解和共情。
10.在咨询中,若咨询师有了自己的感觉,就需要去向来访者澄清,咨询师的感觉不等于来访者的感觉,关键是看来访者的感觉是什么,而非咨询师的感觉,咨询师的感觉往往是一种预设。
11.在咨询中,咨询师不能说“我感觉……”,而是去确认来访者的感觉:“你的感觉是什么?你的想法是什么?是什么让你有了这些想法和感觉?”
12.咨询师的自我督导:比如咨询师有些着急,可以自我觉察——是什么让自己着急了?着急对咨询有何影响?看到这点之后,对以后的咨询有何影响?着急对自己的意义是什么?
其实,很多督导的内容刘老师在初级和中级课程都是讲过的,为什么忘了呢?看来还是要不断去回听初级和中级的课,要不断读书、学习和约练,这也是刘老师一再强调的。
以下内容是杨素芳老师的分享:
石老师案例。 1、你通过对孩子的接触有哪些了解?2、是你认为他的家庭支持系统不好,还是别人提出的?3、在目前情况下,你认为能支持到他的有哪些?4、和奶奶聊什么呢?5、你看到这个家庭做到的有哪些?6、做这样的咨询就是保持“中立”,能否欣赏到他们身上很多东西,保持“真诚的心”、“无条件的关注”即关注正向。忌怜悯、可怜。关注到孩子在意和需要的,孩子见到人时很有礼貌,谁教的的?奶奶报警、老师贴标签,要共情,不要去责备他们。奶奶、老师付出了许多,他们各自脉络是什么?云手,理清了重新建构。一不小心就卷入了。基本功很重要,用优势的眼光去看他们,平等地看见和尊重。怜悯、可怜,是帮不到别人的,是对别人的不公平。老师怎么说他有精神病了? 7、父母这样,怎么养了那么好的一个女儿呢?8、关于精神病,不管是什么专家说,一直保持好奇去了解、确认一下。自己对症状要了解一下,对抑郁症要关注的关键是自杀的念头多少次了。对强迫症最好不做,因为这个很耗能量。9、对厌学这种情况,一定要告诉家长咨询要做很多次,否则做三两次是没有效果的,对人家伤害更大,不相信心理咨询了,也不会再去找其他人做咨询了。10、要克服急功近利的心理。
贾老师案例。1、这个案例你做到的有哪些?2、所有你想说的、想到的都不要说,全部都压下来,那是你的自编的故事。所有咨询不顺畅时,卡住了,那是你的预设出来啦,分神了。始终要关注来访者在意什么?看重的、想要的是什么?他怎么看?他感受?它的优势?他的资源?他的思考?然后,慢慢地真正的陪着他,去感受他说的话,理解他的意思。3、咨询师最大的谎言是:我非常理解你。真正理解的是你的状态。4、这个孩子你感觉她想干嘛?5、第四次咨询感到哪些地方偏了?6、在其他的咨询里有这样的情况吗?7、孩子说到爸爸妈妈这个点你怎么看?8、可以和孩子聊聊对父母的付出怎样看?9、父母这样对你有什么影响?你希望有些什么改变吗?10、是什么让你希望更坚强呢?如果这些做到了会是怎么样?11、 是什么让你着急了?13、如果这个咨询你能做20-30次,你的状态就有了。14、可以问问她是什么让老师认为她能考上国家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