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终于看完了《扬名立万》。可能是因为期待太高,看电影的时候并没有觉得那么震撼,但是看完之后,越看越觉得有位,我已经想再看一遍了。虽然看完我糊里糊涂,但细细琢磨,情节越来越有味道。
电影故事情节的推进,秘密在于李家辉和齐乐山。从剧情上看,李家辉是个引导者。就像他个人海报上的“引导人民的自由”一样,他执着甚至偏执地追求真理,用他的推理和观察一步步还原真相。他引入了一个完美的逻辑闭环,让所有的电影目击者都认为这是结局。然而影片的最后却出现了反转,真正的棋手一直是齐乐山。他以强大的心智和演技,精心编织了一个宏大的谎言,陷害了所有追求真理的人。在聪明人与聪明人的较量中,当真相终于在李家辉心中揭晓时,谁赢谁输已经不重要了。
李家辉和齐乐山看似两个世界的人,但他们的精神内核却是那么相似——勇气和毅力,对信念的绝望疯狂。李家辉的灵魂是记者的灵魂。在他的眼中,是不能容忍谎言和幻想的。他的世界是绝对正义的,非黑即白。相信真相不该隐瞒,他无惧无悔地与自己打赌,哪怕面前军阀和财阀的厚墙都会被砸碎。而齐乐山则有着冷静刚毅的军人气质,面对亲爱的小夜莺,他将所有的勇气都倾注在守护家人的温柔上。保护夜莺、保佑她平安喜乐的信念是如此强烈,以至于支持他疯狂杀戮三位长老,独自在游戏中设置一些漏洞,最终以死亡抹杀事实。
一个人拼命寻找真相,一个人毫不犹豫地隐瞒真相。在命运的最后,他们都拿起了武器对抗乱世凝聚的黑暗不公,用鹅卵石砸石。在思绪的火花中,在时代的洪流中,两个小小的身影是那么的瘦弱,却是那么的坚定。
我个人认为《名扬天下》最值得一看的就是人物塑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每个人都是不完美的,但都有不同的闪光点,就像上面提到的李家辉和齐乐山。其余的人,他们可能没有这两人的刚毅和直率,他们似乎更擅长活在虚伪的皮子里,随波逐流保护自己,但他们也有血有肉,有缺陷,也有缺陷。人类善良的火焰。
苏梦蝶作为一个伪花瓶女角色,她是唯一个从头到尾的女生,她曾经与夜莺一样,仅仅只是爱唱歌、爱演戏,却被世俗所逼。她一直维护着夜莺,维护着那个最初的自己。她将抵消其他人对歌舞女郎和舞者的轻蔑偏见。她会在舞台的风景后独自叹息。女孩认为站在那个位置上的艰辛。难以想象,一个独立而清醒的女人,要忍受那个时代的偏见和攻击,却没有被恶意打磨掉所有的棱角,活了下来。这圆润之下的尖尖,比起被现实伤害的天真无邪的夜莺,更加珍贵,更加可悲。
郑千里总是端着他名导的作派,不甘心接受自己被市场抛弃的事实,爱慕虚荣,怂且庸俗。但这么一个对拍流水线烂片甘之如饴的导演,也有对他人隐晦不言的善意,也有对艺术藏于心底的追求。当他对李家辉风言冷语时,谁能想到“剽窃”作品的背后是极尽深沉的保护,甚至不顾自己被误解仇视。而他说出那句他也愿意拍时,大概也是他未泯的正义感驱使着他吧。
还有世故圆滑却如隔岸观火的关静年,平时软蛋草包关键时,挺身而出的陈小达,懵懂稚嫩但正义赤忱的警察大海,商人投机心态最后还是放不下这群人的陆子野……这么些不够好却也没多坏的人汇集于此,共同勘破一个真相,共同用小小的正义感与使命感,让案件霉黑的背面见光。可惜那背面终究过于黑暗沉重。这群傻瓜殉道者葬在了异国他乡的海里,最后几位有所记忆的普通人就此安息。他们没能扬名立万,没能让更多人窥探到真相一隅。生前不被关注,死后亦无人问津。只有一张经由大海之手拍出的照片,无声地记录下那一个置身现场的瞬间。
这部电影隐喻太多,批判太多。从前半段对一部影片的夸张演绎,电影组对卖点噱头的一味追逐,到事件被层层剥开时血淋淋的潜规则,掌权人玩弄漠视他人的丑恶,高位者可以擅自篡改书写“真相”,海报上画着萨尔达那帕勒之死,局中人都只是他生杀予夺的玩物而已。小人物们奋起反抗,终究不能抵过密不透风的强权罗网。很有现实意义,让人佩服编剧的勇气。电影里草蛇灰线隐于细末,却又将伏笔一一收束,喜欢这种每个细节都有所对应的严密感。齐乐山连皮带肉啃着橘子,像是咀嚼与夜莺的回忆;大海从齐乐山手上抢过别在腰间的刀,最终被取回插在了南京来的长官身上;开头猜测剧本时一句看似寻常的“法国医生碎尸案”,竟是促成整场计谋的助燃物;而舞台旁凌乱的投票券,成为了联结两人推理线的桥梁。一切似乎都有迹可循。有几个片段我感触很深。大海死前终于将对苏梦蝶的钦慕诉之于口,他最后恋恋不舍地看苏梦蝶一眼,只是轻轻给了她一个胶卷。那个胶卷,我当时没看出来是何物,后来重盘剧情才恍然大悟。感谢那个小警察的真情涌动,才给这群无名之辈留下了一张照片,让他们的形象在逝去后依然清晰。那张照片看起来那样鲜活,在令人唏嘘的结局中倏忽间竟有温暖。南京的长官说,他是踩灭火苗的人。而齐乐山笑着重复,你说你是踩灭火苗的人。然后他向汽油开枪,自己燃起了大火,烧去一切真实与记忆。他的一切行为都是飞蛾扑火,以己饲火,直教那火光烧满天,烧出无灾无祸的一条新路。
李家辉不顾一切地追求真相,他不在乎是否得罪人是否置自己于囹圄之中,他要的只是真实,绝对的真实,放在光下公之于众的真实。然而在即将追上夜莺触碰到三老案真实的那一刻,他收回了手。他说了一辈子真话挖了一辈子真相,但在最重要的一次,他放弃了真实,他撒了谎。也许这是他有生之年唯一一个谎言。“我们好不容易知道的真相,难道就这样让它结束了么?”很多时候他不愿,但这一次,他微笑着看着她上车,远去,从此天各一方,再无交集。如果真实的力量会带来疼痛与伤害,那么谎言也是一种保护和成全,是善意铸就的盔甲,护佑一个爱唱歌的女孩此生无惧无忧。
他说:“我认错人了。”放下真相的他那时笑得那么幸福,眼睛灿若星光。然后他们一起大笑,奔跑,穿着白衬衣或连衣裙,在洒满阳光的大街上,仿佛没有军阀没有血案没有回不去的故乡,他们是一群无忧无虑的孩子,在享受生命悠长的欢愉。
其实,这跟现在剧本杀情节很像,还加了本中本,我很钦佩写这类剧本的编者,逻辑严丝合缝,却中能在人不经意的时候带给人意外,其实,故事里的每个人都扮演着自己的本色,能让置身其外的人深入其中,体验不同的角色,或许,这就是剧本杀的魅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