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分:5.1
微信读书评分:7.5
个人推荐指数:
“我已经是个大人了,可我还是无法像个大人一样生活。”
这是写在这本书的封面上的话。
关于书的作家杨杨,我所知道的少之又少,网上能搜到的信息也是只言片语而已,已知的是他是诗人,小说写作者,喜欢童话,著有诗集《让我们谈谈,亲爱的凯鲁亚克先生》。
接下来来谈谈这本书吧。
书分成了三部分,分别叫现实记忆、远古之诗和自然奇遇,每个部分下对应的都有几个故事,一共16个。这其中,我最喜欢的几篇是《爸爸的猫》《远古的旅程》。
《爸爸的猫》讲述的是“我”的爸爸是下定决心想要做一名愤怒的诗人,他不停地写,用力地写,却始终写不出他满意的诗。对于“一个一生致力于做一个愤怒诗人的人,却难以实现愤怒这个诗歌的动机,这如果不是一个笑话,就是一个彻底的悲剧。”小镇的居民要帮爸爸找到愤怒,于是,他们污蔑爸爸偷了修鞋匠家的猫,爸爸果然愤怒了,他拿起笔不停地写,不停地写,人们都以为他要成功了,但是爸爸却承认他偷了那只子虚乌有的猫,愤怒的诗还是没有写出来。
这篇文章是几乎所有书评中好评最高的一篇,不管是故事构思还是逻辑行文,都十分出彩。故事的推进围绕着两个最主要的矛盾点,一个是不能感知愤怒的爸爸却始终立志要做一名愤怒的诗人,一个是人们捏造了一只不存在的猫要帮爸爸找到愤怒但爸爸却承认他偷了那只猫。
看似荒诞的故事结合现实也未尝不能引我们深思:
假如我们所一直追求的东西,想要感知的东西是天生缺陷所不能达到的,是否应该继续坚持?
现在所遇到的种种困难,是阻碍还是动力?
疯子与天才之间的界限究竟在哪?
我们认为不存在的东西真的不存在吗?
或许,爸爸是真的见过人们口中的那只猫呢?
《远古的旅程》则讲述了一个不知要去往何处的人不停走寻,要走出旷野的故事。他从梦中醒来时是茫然无知的,地上没有路的痕迹,前方没有值得驻留的美景,他内心交织着憧憬和迷茫。然而在这步履不停的旅程中,他的心渐渐变得通透起来,在路上,他遇到了一个跟他一样的旅人。无穷无尽的行走让他明白了宿命所在,当他与那人再次相遇时,一切尽在不言中。无数年后,他们曾经走过的路变成了村庄城市,高速公路,他们的后代驻留在这里,生生不息,繁荣昌盛。
《远古的旅程》以象征的手法叙述了生命的起点和过程,个体生命有限,但人类文明没有终点。在我看来,这篇文章以小见大,既隐喻着对个人的启示,也影射着人类的繁衍生息。
对个人而言,不停行走的旅人就好似我们,面对生活,一开始总是茫然、害怕、怨愤的,在不断找寻个体价值和实现人生理想的过程中,既会遇到艰难险阻,也会看到沿途美景。经历了这种种之后,时光的淬炼让我们心智日趋成熟和稳重,能够跳脱“小我”去审视“本我”,此时便到达了脚下虽无路,路全在心中的了然境界。
对人类整体而言,很多时候,时代进步全在于一小部分人的推动,他们敢为人先,不停思考,开拓进取,用自己的成就为后人奠基。就好比“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牛顿,我们时至今日所取得的一切成果,享受到的一切便利,也不过是在前人的树荫下乘凉,而我们今日的不懈奋斗,也是为了能够造福后人。所以,生命只有起点,并无尽头。
这两篇文章是我感触比较深的,其他文章虽也有寓意、行文很好的,但值得推敲改进之处也确实存在,不过相对于很多评判此书故作童稚,不知所云的读者,我倒建议大家多读一下这本书,因为比起孩子,更需要童话的是大人。
中国的成年人中,心理两极分化过于严重,要么过于世故,要么过于幼稚,但大家不约而同地都认为童话都是给小孩子看的,一个“标准”的大人是不会去看小孩子们看的东西的,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在生活中我们总是被要求有一个“大人该有的样子”。
诚然,就我目前所读到的成人童话中,精品并不是很多,甚至于影视作品中也是少之又少,很多作品所停留的境界仍然是十分受限的,不足够给人一个辽阔的空间去思考。
但我还是希望大人去多读读童话,并不是希望大家将童话的美好或黑暗嫁接到自己身上,从而怀抱着不切实际的幻想,用简单片面的看法来待人处世,而是希望不管现实世俗如何,我们都能从童话中的美好来汲取一些纯粹本真的力量,即使身处黑暗困苦,也不要自轻自贱,社会复杂,也不蒙蔽本心,随波逐流,能够正视不堪,更能用积极的方法去让生活朝更好的方向去发展。
只要还能怀抱一颗赤子之心,允许自己偶尔幼稚一把,也许就会觉得日子过得好像还是不错。
读书的目的不在于用某一本书来指导我们的人生,确切地贴合现实生活,而是不论读什么样的书,都能够秉持着自己的见解,保持理性的头脑,在书中读到好的地方,我们可以从中学习,为我所用,读到不好的我们也可以理性看待,从不足中改进,我认为这就是读书的意义所在。
最后,摘用这本书中我很喜欢的一句话结尾吧:
“没有谁是无缘无故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我们生来即向光明伸出双手,我们的心帆随着河流游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