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药神》向我们讲述了一个这样的故事:主人公程勇靠卖印度神油壮阳药为生,经济并不宽裕的他一直被自己的前妻与前小舅子看不起。
一天一个慢粒白血病人吕受益找到程勇,央求他去印度帮忙带回印度仿制药格列宁。印度格列宁在国内是违禁药,如果程勇答应吕受益做这一生意就涉嫌走私和卖假药,属于犯罪,所以程勇直接拒绝了吕受益,但吕受益还是留下了自己的电话。
在此之后程勇的生活状况急剧恶化,他的父亲突发血管瘤陷入昏迷需要救治,神油店铺也因欠租被房东锁住。走投无路的他拨通了吕受益的电话,答应带药,也开始了自己卖仿制药的生涯。
起初程勇带药卖药纯是高额利润驱使,被骗子举报警察搜查之后,程勇因为畏惧放弃卖药,做起了正经生意。本来程勇的生活已经步入了正轨,吕受益自杀使程勇深受刺激,决定重新为大家带药卖药,以五百元以一瓶的价格卖药,这时的程勇在精神上已经升华,走上了救赎的道路。
影片最后法不容情,程勇被抓,因为走私和卖药的目的是治病救人,得以减刑释放。首先本文将对影片的矛盾冲突设置进行分析。
一、激烈的矛盾冲突,推进剧情发展
《我不是药神》有一条贯穿全片的核心线,那就是为慢粒白血病患者走私违禁药品,正因为走私违禁药品不合法,所以这条主线也就衍生出了两条副线的矛盾冲突线,将影片推向高潮。
1、程勇因为得罪了假药骗子张长林受到威胁,卖药地点被张长林报警,警察前来搜查,这是程勇第一次直面入狱的风险,他畏惧了,于是放弃卖药,把卖药小组成员召集到一起吃散伙饭。黄毛敬完酒之后将酒店拍在桌子上,酒杯破碎,意味着他们的卖药小组不欢而散。
这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在此之前,程勇卖药是为了赚钱,他尝到了售卖印度格列宁高额利润的滋味,所以把卖药这一职业继续了下去,并拿到了印度格列宁中国代理商的资格。通过售卖印度格列宁,程勇获得了开工厂的资本,重新走上正途。
2、吕受益因为买不起正版格列宁,不想拖累家人,所以选择自杀,第一次自杀未遂,被送进医院,第二次在医院里自杀,对程勇的内心产生了巨大的触动。他重操旧业,再度售卖印度格列宁,并以五百元一瓶的低价赔钱售卖。卖药小组又聚到了一起,只是少了一个吕受益。程勇被港口保安举报,黄毛为了让程勇躲开警察的追踪,自己开车闯出去,出车祸死亡,程勇被抓。
在这一条支线上,是法理与人情的对抗,在这种对抗下,出现了几次高潮。一次是几十个买药的患者被警察抓住,所有患者都拒绝说出卖药的人是谁。一个老太太颤颤巍巍地站起来对负责此案的警察曹斌说:“警官,求你了,不要再问我们是谁卖的药了,这药有没有效果我们还不知道么?正版药一瓶四万,我吃了三年,吃没了房子,吃垮了家人,这印度的才五百,我们都知道,他没赚钱,你们要是把他抓走了,我们都得死。”正是这两大矛盾冲突的建构,使整部电影叙事完整,符合人伦人情,虽然从主人公出发来看,这最终是一出社会悲剧,但这种社会悲剧强化了观众的思考意识,好的电影,不是一场闹剧,而是要让走出影院的观众依旧有所思、有所得。
二、富有象征意味的隐喻
(一)生命与死亡
1、口罩
在这部影片中,有一个物件出现的频率最高,那就是口罩。口罩在整部影片中寓意深刻,吕受益第一次见程勇想要程勇帮他去印度带药的时候,吕受益戴了三层口罩,摘了一层还有一层,一层之下还有另一层,其实这时候口罩是生命意识的象征,口罩可以隔绝外界的细菌,虽然他们都是慢粒白血病人,但他们有很强的生命意识,他们还想活下去,所以口罩是他们保护自己的一个措施。
程勇通过吕受益的帮助,把上海市各大医院的病友群群主集合在一起开会,商议带药卖药的事情,这个时候各个群主都带着口罩,程勇很生气地让大家摘掉口罩,说是不摘掉口罩他根本不知道谁是谁,在这里,口罩象征着的也是人与人之间的防备。大家在不相信程勇的时候,并不愿意以真实的面孔示人。
所以,在这部影片中,口罩既是慢粒白血病人对生命珍视的一个表现,也是病人心底设防的表现。最后程勇在警车中被带走时,他所救助过的人们在路边送他,所有人都摘下了自己的口罩,这是大家内心中的隔膜彻底消除、向他致敬的表现。
2、橘子
橘子与患者吕受益联系在一起,他习惯性地随身携带橘子。他自杀未遂、病情恶化住院时,程勇探望吕受益,吕说让程勇吃橘子,吕受益去世后黄毛躲在小楼梯后面吃橘子。橘子作为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被吕受益看重,上海的橘子售价便宜,他也能吃得起,所以橘子也象征着吕受益的求生欲,他想要活下去。
3、屠宰场
与口罩和橘子相反,屠宰场是死亡的象征,不仅有各种各样的细菌、使人不舒服的气味还有血淋淋的屠宰场面。黄毛知道自己得病后离开家人,不想拖累家人,在屠宰厂上班,他是整部影片中嘴巴不在乎自己生命的人,看上去像是冷血麻木的,但内心却是温柔、忠诚而富有爱心的。
(二)耻辱与救赎
1、神油店
程勇起初答应吕受益帮他带药,完全是因为迫不得已之举,其目的也是为了赚钱,作为一个唯利是图的神油商人,做起走私违禁药品的违法生意,他表现出来的嘴脸是油滑而无赖的嘴脸,包括他劝说刘牧师加入他的卖药团队,口口声声说着“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为了更多人的健康你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影片中台词的风格也是滑稽、玩味的。程勇开的神油店营造出来的也是油滑、泼皮的氛围。
2、神像
程勇在吕受益自杀之后再度做起卖药的生意,在印度迷雾茫茫中他撞到了印度人运送的神像,印度是一个宗教氛围浓厚的国家,影片给了神像一个特写——这一幕是庄严肃穆的,这也是程勇卖药心态发生重大变化的转折点。如果说吕受益的自杀带给程勇的是触动,那么注目神像则是让程勇完成了心态蜕变。神明主生杀,那么人自己为了活下去又应该做些什么呢?如果一个人能挽救更多人的生命,给大家带来希望,那他就与神明无异。当程勇再度售药不以盈利为目的,他就是“药神”。
(三)富有与贫穷
影片中有一个镜头,呈现给我们的是黎明到来时这个城市的一个画面:巍峨壮观的东方明珠塔下不远处就是一片破烂不堪的居民住宅区,这象征的就是“有人住高楼,有人在深沟。有人光万丈,有人一身锈”。在上海这座现代化大都市光鲜亮丽的背后充满了不为人知的贫穷困苦,无数个人在生命线上挣扎着。瑞士诺瓦公司的医药代表等西装革履的一众人代表的是富有,而诸多吃不起药的病人代表的是贫穷。
(四)公共权力与个人情感
这部影片中警察曹斌是一个关键人物。他的上司把查假药的案子交给他去办,他在查案的过程中发现这种印度格列宁的药效基本与正版格列宁的药效无异,但价钱却只有正版药的八分之一。于是他回到警局向上司报告,上司对他说法不容情。在这里,他的上司代表的是国家意志和公共权力,维护的是法律的公平与正义。他抓到了几十个买了印度格列宁的病人,要求病人们说出卖药者身份的时候他代表的也是国家意志和公共权力。但当他听完老太太说完的一席话之后他的内心产生了质疑,这是法理与人情的较量,曹斌去洗了把脸望着镜子中的自己,这时的镜子照映出的是他的本心,是他直面自己的内心,从人性与人情的角度出发考虑这件事情的表现,所以他回去跟自己的上司说这个案子他办不了。
三、关于人性与人道主义的讨论
回想整个电影,有以下几个人物群体:程勇、医药代表、瑞士诺瓦公司、警察、慢粒白血病人。
首先是程勇,他虽然起初是为了个人利益答应为病人们带药,这个行为是违法的,但是他的确帮助了很多人。他因为恐惧法律的制裁放弃卖药有错么?他并没有义务帮助这些病人,所以在吃散伙饭的时候他说道我上有老下有小,我凭什么要去冒这样的险要去蹲监狱?所以他选择明哲保身,重回正轨,这是符合人性的行为。后来因为受到触动,重新为病人们带药,赔钱卖出,从道义角度出发,程勇完成了对自己的救赎。程勇的人物原型陆勇自身是一个病人,给自己买药的同时帮其他病人买药,并没有以此作为牟利的手段,这个行为错了么?
医药代表在影片中是站在程勇一众人的对立面上的,更像是一个坏人,但他们也不是完全的坏人,他只是站在自己的岗位上完成自己应该做的工作,他与诺瓦公司的利益是一致的,作为一个优秀的为公司合法谋利的员工,他也没有错。瑞士诺瓦公司投入几十亿上百亿资本研制药物,研究的周期长、投入大,想要保护自己的专利,获得更多资本进行药物研发,其实也没有错。
警察看似不近人情,可他们代表的是国家法律、公共权力,如果法律可以任意解释,随意量刑,那法律的威严和震慑力何在?
慢粒白血病人抓住了印度格列宁、找到了程勇之后不松手,就是因为他们看到了生存的希望,而他们只不过是想从死神的手里再拔一次河,他们只是想要活着,他们错了么?不要忘了,每个人都有活着的权力,凭什么他们不能为自己活下去再用一次力。
这部影片对于人性的升华还有一个点睛之处就是张长林的转变,一个坑人钱财的骗子最后被程勇感化,因为他觉得程勇仗义,所以在他落网之后保守住了卖药的秘密,没有供出程勇的身份。他说的话也最深刻,他说:“我卖药这么多年发现了,这世上只有一种病,就是穷病,你救不了,也救不过来。算了吧。”就像一百多年前,鲁迅弃医从文,因为他发现国人的病,不是身体上的病,是灵魂里的病,思想里的病。这部影片里,张长林说的这句话也是一针见血,因为穷,人性可以扭曲,心理可以变态,良知也会泯灭。
其实在《我不是药神》这部影片中没有真正的坏人,大家只不过站在自己的利益立场上,做出了与之相符的选择。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对错,只有符合自己身份和利益的选择。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维护的利益身份,所以谁也不能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评价别人。
影片伊始,程勇糊弄老刘牧师:“你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影片最后他将这句“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化戏谑与荒诞为圣洁和救赎。我们常说,我们需要具有深刻现实反思意义的电影来推动立法和社会进步,别心急,光总会有,或迟或早,它总会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