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的时候,一位上级机关的同事打来电话,说完工作之事,我们便聊到了文学。
她告诉我,偶尔能从报纸或杂志上读到我的文章,很羡慕。我鼓励她,只要努力,她也能写。她说,自己大学毕业就参加工作,不到三年便结婚生子。天天上班都与“八股文”打交道,下班后,又要围着孩子和家庭团团转,人的灵性几乎磨损完了,哪里还能写文章?所以,现在都不敢对人说,自己是学中文的。
这位同事和许多人一样,有一个认识上的误区——学中文的,就理所当然能写文章,当作家。其实,真正学中文毕业的作家少之又少,反而,绝大多数作家都不是所谓的科班出身。这是因为,真正的好文章,都是从人的丰富的阅历中来。古人说的“欲知世事须尝胆,阅尽人情好著书”;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陆游的“文章天成,妙手可得”;曹雪芹在《红楼梦》写的“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等,无不说明,长期积累丰厚的知识和人生体验,对于写文章的重要性。一个人只有厚积了,才能薄发,写起文章来,也才能达到俗话说的“兴来常对酒,意到即成书”;黄庭坚称赞苏轼的“嬉怒笑骂,皆成文章”;杜甫盛赞李白的“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王永彬在《围炉夜话》中说的“观朱霞,悟其明丽;观白云,悟其卷舒;观山岳,悟其灵奇;观河海,悟其浩瀚;则俯仰间皆文章也”这样的创作状态和境界,写出如林清玄在《生命的化妆》中,借那位化妆师的话所说的一流文章(三流的化妆是脸上的化妆,二流的化妆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化妆是生命的化妆。三流的文章是文字的化妆,二流的文章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文章是生命的化妆),让作者自己和读者都能展示“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亮丽。
想起有一次,我出差到广州番禺,一位爱好文学的女孩问我,写一篇一千字左右的散文需要多长时间?我告诉她要几十年。试想,没有长期深厚的积淀,哪来深刻的体悟?又怎能写出自己独到的文章呢?听我解释后,她才明白了话中的含意。
末了,她还让我谈谈对时下青春写手的看法。那些所谓的青春派写手,有的东拼西凑、左粘右贴;有的无病呻吟;有的抄袭剽窃,轻易就能洋洋洒洒长篇大论。对此,我实在不敢恭维甚至反感。这些人充其量,只能算是用时间和汗水搬弄文字游戏,而谈不上真正的文学创作。这样弄出来的东西,当然不会有多少是自己的真情实感,也就很难读到海明威所说的那种“真实的句子”,只能是一些劣文甚至是伪文,给读者的纯属是精神垃圾。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不断地从生活中汲取丰足的营养,才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象牙塔里走不出真正的文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