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小裁缝。
一、导言
本篇为大家推荐的这本是很多大神级人物推荐的一本书,也是一直以来放在我的书单中,终于集中精力去拜读的一本——《刻意练习》。
它将告诉我们:小白如何华丽转身,蜕变成大神。
受益于这本书,我近期开始了学习瑜伽。我这个没有任何基础,柔韧性和肌肉力量都极差的人,仅用了短短1个月的时间,就改善了圆肩(肩部内扣)的问题,身姿也挺拔许多。
如果你一直平庸无奇没有任何的一技之长,却梦想有一天可以华丽转身;如果你想涉足一个你从未接触过的全新领域,并出类拔萃;如果你没有任何的艺术或体育专业的基础,却想给孩子做一些正确的引导,那你一定要看这本书。
你可能马上会说,大神就是大神,小白就是小白啊!大神就是用来仰望的啊!我怎么可能成为他?
这本书将彻底颠覆你的思维:小白如你,也可以一步一步,走向卓越。
如何做到?首先,请牢牢记住一句话:
天才绝对不是天生的,它源于一种特殊的练习——刻意练习。
二、刻意练习的现实依据
讲到这里,有人还是不愿意相信,怎么可能,天才就是因为有天才的基因呀。仅通过练习就能达到?
莫扎特就是天才嘛,7岁就开始环欧洲演出。
不错。莫扎特很小的时候,就能演奏多种乐器。而且有当时被誉为:仅1万人才有一个的“完美音高”。
但真的,仅靠天分就可以吗?
很少有人知道,莫扎特的父亲其实是一名优秀的音乐教师。他早先就把莫扎特的姐姐培养成了优秀的音乐家,只是没有莫扎特出名而已。
莫扎特在很小的时候,父亲就辞去工作,把全部的精力和经验都投放在小莫扎特身上。因此,莫扎特从小,是接受了非常大强度的音乐训练的。
现在,很多父母都了解,音乐要从小开始培养。而在莫扎特那个时代,很少有人去这样训练儿童。
2014年,日本东京开展了一项试验,日本心理学家榊彩原子招募了24个2-6岁的孩子,组织他们进行长达一年半的训练,教他们辨别乐器弹奏出的和弦。最短的上课时间仅为几分钟。经过一年,一部分孩子已经能够准确的辨别出各种和弦,即拥有了“完美音高”。最晚完成的孩子也仅用了一年半的时间。而这个训练强度,远远低于莫扎特当年经受过的训练。至此,“1万人才能出现1例”的“天才完美音高”的神话被打破。
曾十次入选NBA全明星阵容、联盟历史上最伟大三分射手雷 ·阿伦,有媒体评价他天生就是三分王。他非常不接受这种说法。实际上,在高中的时候,他的表现并不如篮球队的其他队员。他说,“不要低估我每天付出的巨大努力。不是一天两天,而是每一天!问一问我的队友,谁在训练投篮的时候最为刻苦,他们的回答一定是我!”
有人会说,我已经这么大年纪了,刻意练习对我来说还管用吗?
作者给了我们肯定的答案:当然可以。
书中的2个案例足以让我们倍受鼓舞。
有一个人已经30多岁了,突然有一天,他想成为一名职业的高尔夫球手。在此之前,他对高尔夫完全没有任何基础,对其他的运动也没有进行过特别的训练。但是经过几年的刻意练习,他真的成为了一个优秀的职业球手。
有一个老人70多岁了。有一天,他突然想要考取空手道的黑带。在这之前完全没有任何的基础。作者建议他找一个私人教练。他按照作者的指导去做,几年过后,他达到了空手道大约中段的水平。他的私人教练预计,他在80多岁的时候,就可以拿到空手道的黑带。
三、刻意练习的科学依据
有人可能会说,仅凭几个案例就可以证明了?畅销书就是这样,博人眼球。
然而,这本书有着坚实的科学基础。它由一名心理学家和一名科学家合著,是一本学术类书籍。
那就让我们来看一下,刻意练习的科学基础到底是什么。
人体具有强大的适应能力。
拿人体的肌肉为例。一个体操运动员刚刚入行的时候,肌肉一定并不十分发达。但在他每天大量专业训练的过程中,身体的肌肉为了适应这些高强度的动作,逐渐变得越来越强大。
大脑也是一样。不断的练习,可以改变和重塑大脑。
以任何脑力劳动为基础的技能为例,如:记忆力训练、国际象棋、写作、书法、绘画等等,这些技能的不断精进,都是因为大脑不断适应练习而产生的变化。
伦敦是一个能够让电子gps导航瘫痪的城市。它是世界上路况最复杂的城市。所有的街道都是不规则的,单行道、断桥时常出没在你的行程中。无意间你可能就开到了一条路的尽头,无路可走。就连门牌号也是不规则的分布。即使你已经走在你的目的地所在的街道上,但可能你转悠了几个小时,也找不到它到底在哪里。
所以伦敦的出租车司机是一个薪水非常丰厚的职业。因为他们简直就是活的gps导航系统,无论你想去到哪,即使你描述的非常模糊,他也会迅速的带你用最短的路线,到达目的地。
伦敦出租车司机的证照考试被誉为世界上最难的考试。人们需要花费数年的时间,骑着单车,无数次穿梭在伦敦的街道上,去记忆这些复杂路线、标志性建筑等等。
科学家研究了伦敦出租车司机的大脑,将它们和公交车司机进行对比。发现,出租车司机的海马体后部,也就是负责记忆的部分,比公交车司机要肥大很多。而且,同一个人,在从事出租车行业多年以后,和考取出租车证照前相比,海马体也要肥大很多。
所以人们在不断的自我训练的过程中,大脑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使技能不断精进。
四、什么是刻意练习?
讲到这里,相信很多人已经按捺不住的想要知道,到底怎样才叫“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到底跟普通的练习有什么区别?
我很刻苦,为什么还是做了多年的“资深小白”?
这就分享到本书最最干货的部分:刻意练习的五个原则,对应人们练习的五大误区。
五个原则:目的明确、走出舒适区、专注的练习、有反馈、有改进。
1.目的明确
很多人设定很高的目标,却总是望而却步。
实际上,每次比上一次进步一点点就足够了。
有一个小提琴的学员。他跟他的导师说,他想要在一场晚会上演奏一首曲子,重点是必须在两分钟之内完成。这个速度相当于某著名的小提琴大师的速度。学生对老师讲的时候,认为自己根本不可能达成这个目标。老师当时并没有说什么。只是让他先按照现有的速度开始演奏。之后的每一次练习,老师都让他比上一次加快一点点。只是一点点而已。学生每天根本感觉不到自己细小的变化。
一段时间以后,这个学生的演奏速度已经超过大师了,他还不知道自己已达成了目标。
人们总是关注到别人的巨大改变。实际上,发生改变的本人根本无法察觉。因为这样大的变化是通过无数个细小变化日积月累而成的。这就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设定不切实际目标的练习,不是“刻意练习”。
2.走出舒适区
要保证每次练习,都和之前有一点点不一样。
如果你每次练习都感到舒适无比,就不是刻意练习。
作者曾经邀请学生做了记忆数字的实验。以1秒1个数字的速度,随机说出一串让学生去记忆。目标是每次比上一次多记住1位数字。当学生记到9位的时候,就进入第一个瓶颈期,也就是普通人的记忆水平。他多次抱怨说,这个实验根本没有意义,因为他感到自己根本无法再进步了。但在纠结和痛苦中,他坚持训练了几天,终于找到突破的方法,准确的记住了10个、11个数字。经过多次的突破瓶颈,最终这个学生在结束训练的时候,能够记住82个数字。
还有一个关键点是。千万不要给自己的挑战太大。走出舒适区不等于走进焦虑区。如果你进入了焦虑区,只会让自己尽早放弃。作者在对这个学生进行记忆力训练的时候,每次只要求比上一次多记住一位数字。
——没有任何挑战的练习,和强度大于自己所承受能力的练习,都不是“刻意练习”。
3.专注的练习
让我们看下一位音乐导师和学生的对话:
导师:从你的练习清单中看出,你每天练习1小时,但你每次的成绩只有C,你能不能解释下原因?
学生:我不知道!我昨天晚上都演奏了!
导师:你演奏了多少次?
学生:10或20次。
导师:你弹对了几次?
学生:额……我不知道……一次或两次吧……
导师:哦……你是怎么练习的?
学生:我不知道。我只是埋头弹!
真正的职业选手在练习的过程中,会专注地观察自己的技能存在什么问题,是否有所改进。
把2组学员放在一个班级里去练习唱歌。其中一组是职业的学员,另一组是业余学员。当练习结束以后,问到两组学员的感觉。业余的学员感到非常的放松和愉悦,而专业的学员虽然也同样愉悦,但并没有全程放松的感觉。因为业余的学员就是在释放,在玩儿。而专业的学员,在不断的练唱的过程当中,会认真的观察自己的歌唱技巧是否达到了自己的目标,并进行不断的调整。——这才是专注的练习。
——让你感到放松的练习,不是“刻意练习”。
4.有反馈
所谓反馈,就是要不断地发现问题。
不去查找自己问题的练习,是在浪费时间。
作者特别推荐,在成熟领域雇用私人教练去提升自己的技能。因为教练有足够的经验,看到你的问题,预测你将会出现的问题。并指导你如何调整。
因为这本书的影响,我近期请了一名瑜伽的私人教练。
我没有任何的基础。学习瑜伽的目的是为了让形体更有美感一些,同时强身健体。
我总是比较羡慕那些经受过形体训练的人,比如学过舞蹈的同学,看起来姿态很美。我也看不出自己哪里有问题,就是全然无美感,有时拍的照片都想即刻删掉。上私教的第一节课,教练就明确指出:你的脸有点向左侧偏。身体整体有点向左侧偏,导致走路的时候一脚重,一脚轻。圆肩,右肩也比左肩高一点点。我当时就脱口而出,我从没发现啊,而且我脸不偏啊,谁也没说我脸偏啊。教练说,如果大家都看出来了,就真的是有大问题了。我恍然大悟:外行如我,只能看出,你不太美,你没有学过舞蹈的女孩子体态那么优美挺拔;而专业的教练一眼就告诉你:这里偏了,调整一下。
十堂课下来,大约一个月以后,我的体态明显挺拔很多。
有人说,我不想请私人教练怎么办?作者告诉我们,可以找一个其他的东西来代替教练。
富兰克林从小家里很穷,但他非常喜欢写作。他特别喜欢一本杂志里的文章,于是他开始模仿。看完杂志以后,自己先背着写一次,然后就对比和杂志上有什么区别,再不断的修改。后来,他开始自己创作。最终他成为了一个杰出的作家。其实早年的这本杂志,就是他的私人教练。
有一个马戏团的小丑,他的工作就是在两场马戏之间串场,讲笑话,留住观众。因为很多人在这个时候都出去买爆米花,上厕所,一部分人可能就不回来了。然而,在他的工作初期,根本没有人关注他的笑话。他非常沮丧。于是他决定开始刻意练习。
他选择在下班高峰的时段,抓住匆匆回家的行人去聊天。开始的时候根本没人愿意理他。谈话几乎几秒就结束。他就开始用一个秒表记录和人们聊天的时长。看这次有没有比上一次多哪怕是一秒。最终,他可以任意抓住一个人都能够聊上几分钟。实际上,他的私人教练就是秒表。
——如果没有一个私人教练给你指出问题,你本人也没有足够的洞察自己问题的能力。再多的练习也不叫刻意练习。
5.有改进
发现问题之后,当然就是要解决和改进,才能不断的成长和进步。
对一个小提琴班的学生进行调查发现,班级里最优秀的那个孩子。在练习演奏的过程中,第一次演奏错误的错误率是7%,第二次则更少。而另外一个成绩平平的学生,他第一次演奏的错误率是31%,第二次是27%。由此看出,优秀的学生之所以优秀,是因为他在每次练习的过程中,都能够尽可能多的改正之前的错误。
——不断重复错误的练习,不叫“刻意练习”。
五、大师的必经之路
当你真正遵循这5个原则去做的时候,练习的时间长短,就是决定你卓越程度的唯一条件。
让我们来看一看从小白成为大师的必经之路:
1、产生兴趣。
让孩子产生兴趣,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很多人会说,我们家孩子对什么都没兴趣。
你会发现那些杰出人物的童年。他们的父母对她兴趣的形成都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不管是象棋大师、滑冰运动员,还是小提琴演奏家,他们在小的时候,很多父母会把这些技能当成一种游戏,不知不觉让他们爱上。有的孩子在父母表扬哥哥姐姐的过程中,也想感受到那种被认可的快乐,就会潜移默化的对技能产生兴趣。
对于孩子来说,这种兴趣,绝大多数来源于外界。
2.变得认真。
但紧靠外界的因素不能持久,它需要内化成孩子自身的动力。当孩子对一个领域产生兴趣以后,他就开始了不由自主的有规律地进行练习。樊登讲到,他的儿子从小练习跆拳道,开始的时候就是小朋友跟着大家一起练着玩儿。随着时间的积累,到了他上小学以后,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开始觉得,我应该每周拿出固定时间去练习这个东西。这个时候就开始变得认真了。
3.全力投入
当你发现自己通过不断的练习,已优于其他人的时候,可能就会决定全力投入这个领域,把它从一个业余爱好,变为职业方向,每天拿出绝大多数的时间进行专业的训练,不断精进。这就是全力投入的阶段。
4.开拓创新
当你的技术精进到一定高度的时候,就会产生创作的灵感。比如乒乓球,包括体操运动员都有自己独创的动作,如刘国梁打法、李小鹏跳,等等。这就是杰出人物开拓创新的阶段。
六、关于“意志力”
1.“意志力”的误区:
很多家长喜欢比较:你看看人家孩子怎么就能坚持,你怎么就不能。我们自己很多时候也觉得,“厉害”的人就是意志力超强,自己望尘莫及。
其实没有人天生具备意志力。
意志力是通过不断建立自信,而逐渐积累起来的。
比如,国际象棋很牛的人,0基础去学习攀岩的时候,和普通人的意志力无异。
2.提高“意志力”的途径
那么,如何才能有效提高意志力呢?
1、保持动机
书中提到一个概念:“保持动机”。即要让人持续不断的,不由自主的想要去做这件事情。
这种动机的保持,孩子有时需要靠父母的引导,成年人可以靠自己。
(1)如何帮助孩子保持动机
作者通过对很多杰出人物的调查发现,他们在孩提时代的练习过程中,都遇到过巨大困难。比如有的人受伤了或者生病了,就不能够进行持续的练习。待他结束了较长一段时间的修养后,重新开始的时候,发现身体已经远远达不到以前的状态。而且不管怎么做,都不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恢复到之前的水平。这使他们的自信心降到冰点,不管谁再怎么劝说,都坚决的想要放弃。
作者的调查结果发现,这时,他们当中的很多父母几乎都做了同一件事:同意他们放弃。但是和孩子做了一个约定:“为了让你人生中的这段旅程有一个完美的结局,建议你先持续练习一段时间,直到达到之前的水平,我们就圆满的放弃。”这样的约定孩子们大都会同意。然而,当他们真的恢复以后,早已再度建立了自信,开启了下一段精彩旅程。
(2)成年人如何让自己保持动机?
有一个方法:晒出你的决心,晒出你的进度。
当人们看到你的进步和改变时发出赞叹,会帮助你保持动机。
不仅是孩子,成年人同样需要鼓励——外界的每一次赞美,都会给自己加满油。
2.群体练习。
不管是孩子还是成人。还有一个保持动机非常好的方式,就是群体学习。
我们常说,环境能够改变人。一个人的能量总是会很弱,但一群人能够帮你不断的蓄积能量。
所以快速找到一群和你有同样目标的人,开启你刻意练习之旅吧!
富兰克林曾建立了一个俱乐部。俱乐部里的人每周聚会一次,每个人在聚会上都要讲一个本周发现的新鲜领域的话题,并引导大家展开讨论。这就督促他们每一个人每周都要进行阅读和学习,避免在周末的时候无话题可讲。可想而知,他们整个俱乐部的人,都在突飞猛进的成长。
七、大师脑中到底装了些什么?
分享临近结束,我们再讲一个专业术语,叫做“心里表征”。
作者表示,大师之所以成为了大师,是因为他们都在大脑中构建了一套丰富的、近乎完美的的“心理表征”,并无时无刻不在对它进行更新和优化。 前段我们讲到,大脑由我们自己塑造。大师们就在不断的重塑和完善自己的大脑结构。
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我个人理解,这个“门道”,就是作者所说的——心里表征。
同样是看一张海报。非设计专业的人看到的是:哇,高逼格,这张海报有大牌的感觉。
而专业人士则看到的可能就是:这张画面如何布局,用的什么字体,什么风格,色彩如何搭配,用了什么技术进行处理等等。
给你一串词汇:“前面的,以至于,肚子,花生,他的,咕咕叫了,太香了,他,那个女人,在吃,起来,不由得,花生”。如果不用任何技巧死记硬背的话,人们最多只能记住6个词。再多就很困难了。可是如果你把这些词组成一个完整的句子:“他前面的那个女人在吃花生,花生太香了,以至于他的肚子不由得咕咕叫了起来。”这样,你就记住了全部的词汇。把毫不相干的词汇串联起来,就是记忆力训练中的一种心理表征。
八、如何在枯燥、一成不变的工作中刻意练习
很多人抱怨工作没意思,浪费生命,不是自己感兴趣的领域。然而,我们往往可以在工作中寻找刻意练习的机会。
自从看了这本书,我发现了很多工作中这样的机会。
我喜欢一个人静静的看书,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但是工作关系,我需要经常在办公楼之间穿梭。我总是觉得这浪费了我的时间。
最近我开始利用这个时间,进行胸式呼吸的练习。因为最近学习瑜伽,胸式呼吸总是找不到感觉,教练建议我早晚时间找机会练,但我早晚时间都献给孩子,根本练不了。我忽然发现这个时间是绝佳的机会,简直太棒了。
像这种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比如我最近的学习小组每天需要发一个金句接龙打卡。结果发了几天以后,发现哪那么多新的金句啊,也不知道去哪找,就开始用脑袋里存储的一些句子糊弄。应付差事。后来我忽然想起,自己早就想背诵道德经,还总是没有时间。就利用这个接龙,每天发一句道德经的原文,一举两得了。
我真的发现,刻意练习让我在枯燥的工作中就能精进自己,不断获得幸福感和价值感,让生活保鲜。
我现在的感觉就是,每一个工作日都很充实。
不管是工作日还是休息日,对我来说都是一样的,我从没有期待过周末的到来。
有一句话说的非常好:时间对所有人都是公平的。
——你用你的时间,都做了些什么?
九、本书的意义
分享到这里,真的已经到了尾声了。
这本书除了圆我们的梦想之外,它更大的价值在于,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天才不是神话。
试想一下,如果你行走在大街上,遇见的所有人都是不同领域的大师,这将是多么美妙的世界……
如果,大家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做成从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这个世界将会——幸福感爆棚。
期待这一天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