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我生日是 1 月。
从去年这个时候开始,一边想问老股东借款,一边下定决心做自己的产品。借款虽未成功,但毕竟用各种赌博的方式搞了一些钱。钱磨了小半年,产品耗了大半年。
磨磨蹭蹭,竟又有一年。
中间不靠谱的人,不靠谱的事,不靠谱的自己。所遇不靠谱之多,想来又不足挂齿。
可能是我们产品进度实在太慢,慢到让我对 30 岁以后的时间焦虑都有了一些缓和。开始学着多总结一些事情:要与什么样的人合作,靠什么样的方式赚钱,充分了解自己的缺陷。等等。
当作一个 gap 来看,这年竟也有不少收获。这就好比我们拳击教练常说的,—— 静心看对手做什么,不要光想自己打算做什么。静心看,还要保持纯粹的进攻欲。
当时我想,我次奥,太牛逼了。简直和雷军的“顺势而为”,段永平的“慢就是快”,是特么一个路数的啊。打拳击打出了一种哲学感。牛逼。非常牛逼。
所以大家创业的话,还是少参加些创业活动,多搞些体育运动。看起来更加实在有效,也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这是真的。
而你知道创业与工作,就像情感与家庭,都只是漫长生活里的一部分。起落高低,都一定会走入下一个过程。
顺势而为啊盆友们。
每一件事,在看到的表象之外,你还要努力看到它背后的一些逻辑。
比如前些天和同学吃饭,他提到说帮餐厅的产品打包,做成一个可以线上零售的半成品产品似乎是个好生意,可以增加许多非连锁小餐厅的收入。比如讲,日本餐厅卖卖“正宗清酒”,泰国餐厅卖“正宗咖喱原料”。之类。
我说你这好像不行的,只有口碑好的大型连锁能做这生意,独家小店肯定不行。你要供应链集中支持,产品和餐厅品牌的信任延续,这都不是独家小店能搞定的。别人买不买,首先是这家店好不好吃,招牌能不能被信任,然后才能迁移到还持续买你其他产品。半成品又不如零食饮料来得高频,这几点对于小店都不如把外卖生意搞搞好来得有效。
同学举了海底捞、西贝和上海南小馆的例子。尤其是西贝,他们的线上电商竟然还有卖葡萄干。
我说你看,人家都是大得吓人的连锁。而且西贝的所有产品它还是有个逻辑的——西贝所有的菜,你都可以看出西北土特产城市化。否则人家花那么多钱收购舌尖上的黄馍馍干嘛。所以葡萄干在他们的信任迁移范围内,还是合理的。如果你说土特产城市化是好生意,那还可以理解。
同学说哈哈哈哈,那我搞一个泰国土特产系列到国内,是不是很好机会(同学在泰国似乎很有背景)
我说这个事情不晓得。能看到的土特产机会啊,是后面几年高铁渗透以后,大量的城市产品可能要进入农村,大量的农村产品可能要进入城市。土特产这种东西不能大规模工业化,所以牵起这条线的或渠道,或品牌,或平台,可能都是很好机会。中国人又有购买土特产的热情。但泰国土特产要教育市场,不知道如何预期。
同学问,那你们卖衣服的机会在哪里?
我说哈哈哈,我也还在想明白ing。看到几种我不会做的生意:比如说,把普通商品低价“定制化”,来提升心理满足的。“衣邦人”,或者“MatchU”;做日常低价单品类格调化的“内外”。另外还有租借服装,这种很重的生意,在经济慢增长时代也有非常合理的需求。
同学说,那你们可以做潮牌嘛。
我说,潮牌这事情啊,是一个伪命题。你放眼望去有哪个“潮牌”,它是靠产品本身赚钱的啊。包括至高无上 Supreme。本质上设计师充当广告公司的角色,给更大的品牌创造传播话题,这我觉得是潮牌生意的实质。
但如果从实体产品出发,在专注的某个生活场景里,也许还是能发现某些很小的大生意。 比如说,LiLy 女装,这个公司就很有意思,自己生生造了一个概念:你穿这个太过了,穿这个太嫩了,选 LiLy 正好。所谓的轻盈商务女装,完全自己生造的一个观念,就跟老人一定要穿足力健老人鞋一样。一击即中,非常准确。
能否延续是能力,一击即中是眼力。
从我自己想做和在做的出发,觉得运动产品生活化还是蛮有机会。关键是什么运动,什么产品。比如,前几天我听说了一个做潜水毛巾衣的产品。非常有趣。也许他们还没有意识到自己发现了一个什么样的产品。
所以说,我现在越来越发现,先想后做,要比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做下去再说来得更好一些。尽管你看起来好像缺失了一点年轻时不顾一切的冲劲,但要赌就要赌准一点。这事倒是随着年龄和失败的经历,反复在增长。
慢有慢的好处。还是要多看好的方面。
而2018年对于我来说,也实在是忍耐中,寂寞得狠呐。
汪撕葱
2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