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知识管理是什么
1.1 什么是知识
知识管理,顾名思义就是对知识进行管理,那么首先需要明白什么是知识。
我们很容易将信息与知识混淆。简单来讲,信息是你看到的内容,而知识是将信息加工的结果。
比如你看了一本书—《知识管理可以改变你的人生》,读完之后深受启发,就根据这本书的内容写了一篇文章叫《如何进行知识管理》,并且根据自己的这篇文章开始进行知识管理。
这本书的内容就是信息,是原生态的。《如何进行知识管理》这篇文章就是知识(但是对于别人来讲这篇文章是信息)。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 知识是经过思考加工的产物,是独属于个人的。
只有能够改变你行动的信息才是知识 -《好好学习: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
1.2 如何管理
管理其实我们可以当作两个词来看:管、理
- 管:管的了,也就是你对自己的知识有掌控力,再简单点就是能看得懂。
- 理:整理和“搭理”
- 整理就是一个从思考到输出的过程
- 要时常”搭理“下你的宝贝知识,否则ta会把你抛弃的。
二、知识管理的关键
与做笔记相比,知识管理最大的特点就是思考与反思
从2016年开始使用印象笔记,我就一直在探索知识管理,虽然构建的笔记体系也从0到了3.0,但是总感觉差点东西。之后,在对3.x进行迭代升级时,终于找到了差的那点东西—思考与反思。
之前做笔记,大部分精力集中在收集,思考与反思这类成长性的内容占的比重并不大,没能抽象出一套理论去指导自己。
后来通过阅读一些书和文章,开始尝试制作我的”知识管理系统“,突然醒悟,原来高考前的我其实已经是一个知识管理的高手了。
高中时期的错题集其实就是最好的知识管理。找一个笔记本,将错题记录下来,然后分析为什么错了,正确答案是什么,这其中涉及到了哪些知识点。如果多次出错还会将同类型的题贴在一起,这样以后再遇到同类型的题时就可以避免出错了。
这简直就是最完美的知识管理。载体、记录、思考、反思、关联其他知识、将知识用于指导自身的行为方式。
问题(或场景)+ 解决方案 + 反思
知识管理其实就是构建一个系统,这个系统的输入是各种信息,输出是知识,内部逻辑是:给定一个问题,寻找解决解决方案,并将寻找解决方案过程中的思考记录下来。
三、知识管理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人之所以会改变,是因为他得到了反馈。” -《一分钟经理人》
知识管理能带给我们的好处,就是我们坚持的动力。
以下几点是个人感悟
1)纪录
没有记录,就没有发生。遗忘是天性,人不可能记住所有的事的,而记录我认为就是知识管理最基础的功能。
比如别人问我几年前的项目时,我可以很快速的给出答案。这并不是因为我记忆力有多好,而是因为我的笔记体系中有工作记录,我会将项目的各种信息都记录下来,这样即使遗忘了,也可以通过翻笔记找出答案。
2)提升效率
对于效率的提升,是知识管理比较直观的一个体现。
我是一个代码搬运工,为了辅助记忆我会将平常用到代码段都保存起来,然后在使用时只需要复制粘贴就可以了。一是节省了翻找历史记录的时间,二是自己写的代码都是经过验证的,可以避免面向百度编程时所遇到的一些不可掌控的错误。
假如一个活的平均时间是七个小时,我可能两三个小时就能完成,在到点下班这个战略目标实现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3)减少重复性错误
如同错题集一样,问题笔记=错误+原因分析+解决方案,下次再遇到相同类型问题时,避免重复踩坑。
人生路上到处是坑,你每比别人少踩一个坑,就可以比别人跑快一步。
4)锻炼思维能力
这个思维能力主要是指思考的深度与广度。
知识管理可以有效提升知识储备量,而知识储备是提升思考深度与广度的基础。
5)促进自我反思
只有反思才会成长。
熟能生巧,巧并不是简简单单的熟练,而是一种技巧。当你重复做一件事时,你就会不由自主的去反思。行为也是适用进化论的,不合适的行为会被淘汰。
还是以代码搬运为例,当我多次做代码段备份时,我越来越感觉到我的方法很粗糙,我需要一种更好的方法去做这件事。这就是知识管理过程中的反思,知识管理会促使我去寻找一种更优解,帮助我更好的成长。
四、构建知识库
4.1 什么是知识库
知识库是一个仓库,一个可以存储你的知识的地方,是知识管理的最终落地成果。
它安全可靠,能经得住时间的考验,不会因为一些意外而崩塌;
它具备良好的目录,当你一眼扫过去时,能大概知道有什么;
它具备强大的检索能力,当你需要某个知识点时,可以快速定位;
它具备便携能力,当你在外时,可以随时纪录灵感并能随时获取你需要的知识
以下是我在构建电子知识库时选择软件的参考意见:
1)安全可靠。
账号安全、数据安全等,能够保证不会因为意外而崩溃,也不会泄露信息
如果有误操作,会有历史记录可以找回。
2)优秀的层级。
最起码要支持两级以上的文件夹创建,比如你可以创建编程学习-Java
两级文件夹,然后在Java
文件夹下是具体的笔记
3)强大的检索能力
检索能力主要看两个点:速度要快、结果要准确
4)全平台支持。
全平台包括主流的Mac、windows、IOS、Android、网页。
网页版这个还是挺重要的,在没带电脑的情况下,网页版就显得很有必要了。手机端虽然可以查看,但是对于在别人电脑上需要进行复制粘贴操作时,网页版是会救命的神器。
5)速度快。
打开速度快、访问速度快、网页版访问速度快、登录速度快。
6)具备导出功能
假如有一天运营商倒闭了,也可以很简单的将笔记导出进行迁移,这点很重要。
综合以上特点,我选用的是印象笔记作为主力,OneNote和Xmind为辅助。
4.2 如何搜集信息
主要的信息来源如图所示
印象笔记对于搜集上述的信息来源都有着巨大的优势
- 网页可以用剪藏功能,将选中的网页内容保存到印象笔记
- IOS端剪贴板的内容可以直接上传到印象笔记
- 微信上的文件可以直接导入到印象笔记
- 微信关注“我的印象笔记”之后,发送文字等可以直接保存到印象笔记(发送链接还可以保存链接的网页内容)
- 很多APP可以关联印象笔记,比如Xmind、得到等
- Kindle可以直接将划线内容发送到印象笔记专有邮箱地址,保存为一篇笔记。
- 纸质书籍可以使用OCR功能,识别率很高。
4.3 信息存储
搜集的信息保存到“中转站”中,然后进行分发。就跟快递站点一样,所有的快递都会送到快递点,然后再按照区域分给快递小哥进行派送。
信息并不是知识,如果将搜集到的信息直接存入你的知识库中,并不会产生价值,反而会因为信息越来越多而引起焦虑。
中转站内的信息,必须定期进行清零。定一个清零周期,比如一天或者一个星期,然后再设置一个最大容忍周期(一个或两个清零周期),超过最大容忍周期还没有整理的笔记就可以直接删除了。因为这么久都没整理,说明这个信息对你的价值并不大。
4.4 将信息转化为知识
1)提取关键信息
关键信息提取主要有两种
复制一句话或者一段话。一篇很长的文章,如果对你有用的信息就一句话,那么只需要摘取这一句话就可以了
归纳总结。如果整篇文章都有价值,那么就仔细阅读后进行归纳整理,然后将这些知识融入到自己的知识体系内。
2)构建知识体系
每个领域都有着自己特有的知识体系,比如Java知识体系中包括Web开发、JVM、面向对象编程等分支,如果我们可以将整个知识体系图画出来,那么我们就可以很方便的借助这个知识体系图来进行Java的知识管理
3)学会借助工具
构建知识体系,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工具- Xmind,先画出主干,然后再往这个主干上添加分支。上面的Java知识体系图就是Xmind画出来的。
4)用输出倒逼输入
写博客或者与其他人交流对于知识库的构建有着很大的帮助。
比如我在写这篇文章时,就逼着我看了几本书,并翻阅了不少之前做的笔记。而且在写的过程中,我对于知识管理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这就是《好好学习: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中成甲老师所说的“以教为学”,交流会促使我们将已有的知识再压缩,形成更加精炼的知识。
4.5 习惯养成与坚持
1)随手记
记录是一个主动思考的过程,是一个挖掘看得见事情背后看不见的关系的过程。 - 《好好学习: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
没有记录,就没有发生。记录是为了辅助记忆
记录你的每一个想法。历史上很多成功的案例都来自灵光一闪,将自己的想法随时随地记录下来,那么在需要灵感时,你就会发现你有一整个灵感仓库。
2)定期整理笔记
知识库不是知识的简单堆砌,它是一件独属于你的工艺品,你需要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节奏来打磨它。
定期整理笔记,是对知识的再次加工,也可以避免遗忘。
3)找点乐子
坚持是反人性的,只有从中找到乐趣才能更长久的做下去。
可以给自己设置一些奖励机制,比如每整理N篇笔记,就奖励自己出去吃一顿。
4)寻找志同道合的人
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
能够拥有一群志同道合的人,是我一直在追逐的梦。
分享使人快乐。将自己看到的、学到的东西分享给别人,那种快乐是无与伦比的,而这种快乐能让我保持激情、一往无前。
交流让人成长。与别人交流时,我会想着怎么将一个知识点尽可能精简的描述出来。能将一个事用最少的文字清晰的表达出来,这是永恒的追求。
附:参考资料
- 大象学院 《21天知识管理OS训练营》
- 成甲 《好好学习: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
- 史蒂芬.柯维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 萨姆卡朋特 《用系统来工作》
- 吉恩.金,凯文.贝尔,乔治.斯帕福德《凤凰项目 一个IT运维的传奇故事》
- 其他网络资源、碎片化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