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读了一本书,书名是《钱学森讲谈录》,书是十几块钱在中国图书网上买的。自己对书中内容没有抱多少希望,只是希望可以没事看看,可等到我翻开书读了后面的几章后,我发现了一个宝藏。
因为自己喜欢看一些读书的方法,就先翻到最后的一节,钱老说如何读书?
他特别赞同华罗庚的想法,书是一个由“薄到厚再到薄”的过程。
刚开始读书时,会遇到一个问题,然后解决之后又会引出来其它问题,就这样一个又一个问题被解决。于是开始慢慢的解决,学然后知不足。
当一个问题又一个问题得到解决之后,我们就会把一个范围内的问题给解决。
解决完就是一个由“薄到厚。
之后就需要我们做到由“厚到薄”的过程。
在熟习基本问题之后就需要我们理解基本概念,然后是概念之间的关系,然后还有概念的起源是什么?用来解决什么问题的?然后思考想概念什么时候是在现实中可行的,什么时候又是不可行的!也就是有局限性。
这样就会理解的深刻一些。
对于理解概念的来龙去脉是有必要的,最后起码知道这个概念是如何被创造出来的,这个就要读相关论文或是传记文章了。对于别人是如何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事件会对我们自己有很大的启发!自己耳濡目染的就会从中受到启发,人们是用对比的方法发现问题但,同样运用类比可以解决许多问题。本质上都是放到一块来观察并思考。《传播学》的作者就是类比牛顿的三大定律来写自己传播定律的,这一点作者在课本中也提到过。
然后就是理解概念的作用,这个概念可以为我们解决什么问题?这就是概念发明的目的。然后就是理解概念与其它概念的关系,从系统来分析概念都不是单独存在的,都是配合其它概念然后来解决问题,比如位移与速度与时间关系,单独看位移是没有任何作用,我们考试也是经常把位移与速度,时间放到一块来思考🤔。
这就是概念的关系,从心理学来看,一个概念都是在其它概念之上衍生出来的。衍生出来的概念就是是房子,而基础概念就是地基。没有基础概念就没有衍生概念。以前有人说把传统的阴阳学说去除掉,因为是不科学的,但有没有想过我国的中医呢?如果的阴阳都去掉,那么中医理论就没有脚了,以后中医如何站的稳呢?
所以要理解概念间的关系。可以从系统层次来理解关系。关系多重要?如果一个人会与身边人搞好关系,我想他混的也不会差,一个学生如果可以把概念之间的关系搞好,我想他的融合知识的能力也不会太差。系统中说如何关系变化或是目标变化则会引起系统结构的变化。可以一个关系是多么重要,有人可以把陌生人关系变成同学关系,进而又是朋友关系,后来又是对象关系,再后来是夫妻关系,再后来是举案齐眉,相敬如宾的关系。
看来能理解并搞好关系确很重要用。
理解概念的因果与相关关系后,还要理解概念与现实的关系。为什么与现实的关系?就因我们是生活在现实中。
记得有人说“知道这么道理,却还是过不好这一生”,但知道的道理是在脑中,而生活是在现实中啊!两者都不在一个维度上怎么有关系?影响现实的只有行为!跟大脑想没有什么太大关系,如果大家都是靠想一想过上幸福的生活,我想大家现在最要紧的就是回家上床睡觉了。
思考概念什么时候在现实中可以用,什么时候不能用,也就是局限性。长此以往我们才会对概念理解的更加透彻深刻。
毛主席都说过要“理论联系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如果概念只停留在大脑里,而没有进入现实中,这是不是一种死读书呢?
以前苏联走的是城市包围农村的道路,最终取得了胜利。后来国人就学苏联“道路”,结果是败的一踏糊涂。
后来毛主席思考联系实际,把“道路”反过来搞——农村包围城市,结果神奇出现了!“道路”适应了中国土壤。
这不得不说,概念联系实际是多么重要。
以上三个方面也许就是“从薄到厚再到薄”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