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个人对事物的认知 无效社交
评论与被评论 思维误区循环
成为能说那话的人 操别人心
计1506字|建议阅读5分钟
我们总是会听到:“不要轻易地去评价别人”,而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又控制不住对身边的人和事,有时候压根就八竿子打不着,习以为常的家长里短、评头论足,仿佛一群人聚在一起不东拉西扯就无所事事一样,而对于很多人来说也确实如此,并且因此往往而洋洋自得。
其实,反过来换位思考一下,你可能也并不是那么喜欢评论别人,而更不希望被别人拿过来评论。虽然如此,在现实之中又一次次抑制不住地加入到闲聊之中。且不说这些所谈之事会对自己有什么好处,实际上除了给自己茶余饭后增加些谈资之外别无意义。
说的时候煞有其事、振振有词,听者也多为同类,亦或异类,最后争得面红耳赤、不欢而散。如果无伤打野则罢,顶多惹得双方互相怄气一下。若惹得大打相向,呢么真的是毫无情调闹笑话而已。所以,无论最终胜负都是百害而无一利,究其根本反倒是因为毫无相干之人和事,最终反消遣了别人却浪费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
抛开这些争执,我们全身心关注事情的本质会发现,当我们习惯性地评论别人的时候,常常受限于我们的眼界和视野,如果是经过个人的思考和检验则罢。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我们往往只是受刺激就反弹的原始机制,变成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的传声筒,没有任何批判性思考就全盘接受,更不会自我思辨。
想想这也是非常恐怖的事情,从自己口中说出来的话,竟然是自己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根本没有过脑子。由于我们对所说的事情并没有认真的理解和认识,也不知道这其中的系统和逻辑关系。有时候这是为了自己的一时口舌之快,或者为了附庸某些权威而获得社交认证。
由此我们就会习惯性地区对一些事情条件反射,最终从而导致不能全部了解对象而以偏概全,这也是常见的集体性无知的悲剧,往往最终反而造成真理的缺失和绑架。
在思考人性弱点的同时,我们应该可以看到或认识到,如果角色互换也会是相同的结果。所以,在面对别人的误解的时候,我们也很容易可以理解,可能是被人只看到了你的局部的原因造成的。因此我们买嫩面对别人对自己的不理解时,要经常提醒自己,是否自己常常也是这样看待并且评论别人的。
这个习惯性的思维,很容易将我们带入一个死循环,就是由于你总是让自己陷入“你认为他是这样”的怪圈中。
所以,你会选择性地忽视别人身上不是这样的那部分,进而给别人贴上标签并限定,也就反而禁锢了自己的视野,无法看到其他的可能性和机会,这绝对是对于自己认知升级是障碍。同时,这也是导致对象之间相互无法理解对方的问题关键。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脱离这种误区:
第一,要认识到自己认知的缺陷。
也就是知道自己在社交过程,可能会受到这种无意识的影响,从而再次置身于这样的场景中,要调动起自己的元认知能力进行监控。
第二,尽量避免无意义的瞎聊中。
我们每个人最宝贵的财富就是自己的注意力,当我们沉浸在这些争论之中的时候,实际上某种意义上就是出卖自己的时间和精力的高价值,去和无效社交的低价值进行不等交换。
第三,避免无休止的解释。
有时候不知不觉中也会陷入争执的场景,而面对别人的误解,我们又会本能地去辩解,最终反而是越描越黑。一方面是人性固有的思维误区,你很难通过自己的三言两语改变什么。另一方面,这无异于又是为了错误再次投入自己时间精力的二次浪费。因此,及时止损是最优化选择。
所以,注意力准则是提升自我的前提条件,我们在交易过程中懂得价值高低,而在自己的注意力上却一再地挥霍。
而没事瞎评论,也是操碎别人的心的一种注意力损耗的场景。其实,我们让别人信服自己的方式并不是告诉别人自己不是什么样。
而是让自己成为能够说出那种话的人,然后所有的一切也就不证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