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在河北的农村,从小在村里长大的我对过年的记忆深刻。除了穿新衣服吃好吃的,在我们老家,过年还有几件标志性的事情:
1)贴花纸和对联
二十九下午,把院子和胡同打扫干净就要贴对联和花纸了。外门口贴上对联,屋里屋外诸神都换上新衣,各个门上,院子里到处都贴上“花纸”。花纸是由各个颜色的亮纸剪成的喜字,团圆,花等各种图案的剪纸。小时候,也和老人学着剪过,不过现在大多数人都直接买了。贴上之后,到处五彩缤纷,感觉喜气洋洋。
2)摆供品
年三十早上,在奶奶的催促中早早起床,奶奶去请祖宗,我则在家把供品摆好放在盘子里。供品品种多样,点心,水果,花生瓜子糖都要有。同时,门要大开,帘子要掀开,这样祖宗才能进来。祖宗请进来之后,每日三餐吃饭前都要烧纸烧香磕头上供。一直到正月初五,吃完午饭,放炮把祖宗送走,撤下供品和家谱。其实我感觉,最大的年味儿就是过年期间家里供奉着家谱,摆放着供品,等送走了祖宗,撤下家谱和供品,也标志着年过完了。记得小时候,如果想吃供品,老人就让先磕个头,再拿东西吃。
3)看春晚。(只有这件事在全国各地哪儿都一样)
4)大年初一起早拜年
四五点就要起床,全村人成群结队挨家挨户拜年。那些常年在外的,大部分都回来过年。只有这时候才知道原来是一个村的。未结婚的虽然不用拜年,但是在晨曦中迎来送往一队一队拜年的人,大家彼此说着吉祥话,那种感觉尤其神圣。。。随着天空一点儿一点儿放亮,感慨越来越深,这一年又过去了~
如今,异地过年的我感觉一点气氛也没有~不过,听家里人说,村里现在也不拜年了,只是本家自己人相互串串门。正像前几天看到的一篇文章写的,因为我们越来越随便了,没有了那些仪式感,所以感觉越来越没有年味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