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本文你会获得哪些好处?
• 了解建立习惯的常见误区
• 掌握建立好习惯、破除坏习惯的科学体系
• 通过刻意练习和持之以恒,建立你渴望已久的好习惯
• 将好习惯省出来的时间和精力,投资在更有价值的事物上
一. 常见的习惯误区
在建立真正科学有效的习惯之前,我们不妨先花一点时间,了解下常常不经意间陷入了哪些习惯误区:
1. 聚焦于行为层面,而非身份层面。当我们聚焦在行为层时,我们思考的仅仅是如何改变自己固有的习惯。但是,当我们能聚焦在自己的身份,即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时,我们的新习惯更有可行性,而且动力十足。举例:当我们在思考为什么健身计划总是虎头蛇尾时,不妨先思考一个问题:健身对于我来说意味着什么?
2. 专注于目标,而忘记体系。目标是关于你想要达到的结果,而体系是涉及导致这些结果的过程。目标的意义在于大方向,但体系会促进我们的进步。所以,我们需要立足于体系构建,让我们的习惯能够坚持,并追求精益求精、日趋进步的循环过程,而非仅仅某单一结果。
3. 没有找对试图改变的东西。比方,跳不高的人想扣篮,这个从可行度上来说就不太高。所以,最好选择一个自己踮起脚尖能够得着的目标。
4. 没有找对改变习惯的方法。举例:希望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自己一个人空想而没有付诸行动。
5. 坚持过程中秉持了不合理信念。例如,我们在培养习惯时一旦打破,从此陷入可有可无的怪圈。实际上,单次行为偶尔被打断并不可怕,这时可以提醒自己:绝不错过两次。
二. 习惯的底层逻辑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优秀是一种习惯”。习惯的魔力究竟在哪里,我们不妨从下面的一张图开始了解:
随着时间的推移,微习惯的影响会逐渐加剧。例如,如果你每天进步1%,一年后你的进步会提高37倍,反之,如果你完全放弃了努力,一年后你将所剩无几。这就是我们将作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复利,刻意运用在日常生活中之后,所获得的巨大回报。只要我们愿意,这个回报可以被用在学习知识、投资理财和人际关系等各个方面。
那么问题的关键来了,我们如何能让自己每天进步1%呢?
三. 培养良好习惯的四步法
习惯发挥作用的原理
根据作者詹姆斯.克利尔在书中的论述,养成习惯可以分为四个简单步骤:提示、渴求、反应和奖励。这个四步模式是每个习惯的核心支柱,你的大脑每次都以同样的顺序运行这些步骤。
首先,是提示。它是触发你的大脑启动某种行为举止的线索。因为经过数百万年进化,人类的大脑早已谙熟于道,如何去不断分析自己的内外部环境,从而寻找到奖励的线索。比方发现桌上的美味蛋糕,似乎是在提示着它很好吃。实际上我们的生活环境中,每天都充斥着能启动你产生某种行为的trigger,提示你奖励的存在。
其次,是渴求。它是每个习惯背后的动力,也就是我们的欲望或动机。没有渴求,就没有采取行动的理由。你渴求的不是习惯本身,而是它带来的变化状态。例如,学习不是你的动机,而是学习之后你的认知会提升、做决策更明智。
第三步是反应。它的形式可分为思想上或行动上的。什么情况下除了思想之外,还会有实质行动?这取决于两个因素:你有多大的动力以及你实际能力的匹配程度。当意愿和能力都具备,行动就此产生。
最后一步是奖励。它是行动产生之后的结果,也是每个习惯的最终目标。通过获得回报,不仅可以满足我们的渴望与需求,而且教会我们哪些行为值得记住,并对下次行为造成影响。
从提示、渴求、反应到奖励,它是一个完整的循环过程。如果一种行为在四个阶段中的任何环节做得不够,那么它最终不会成为习惯。消除提示,不会有渴求;降低渴求,没有足够的动力去行动;没有行动,就不会产生结果;奖励不能满足欲望,下次就没有理由再继续做了。换一句话说,提示激发渴求,渴求产生行动,行动带来回报——并最终让你养成自然而然的习惯,由此构成循环往复的增强回路。
行为转变的四大定律
根据前面提到的四个步骤,如果运用框架式思维的话,可将它们转化为四大定律,指导我们具体如何培养好习惯、并破除坏习惯。你可以把每条定律看作是影响人类行为的杠杆。当杠杆处于正确的位置时,会以四两拨千斤的方式培养好习惯;但当它们处于错误的位置时,从坏习惯到好习惯,几乎难以逾越。
四. 通过掌握四大定律,实现自我重塑
培养好习惯和坏习惯的关键什么?答案是:理解这些基本定律,并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加以灵活地调整。
1. 第一定律(提示):让它显而易见
在我们能有效建立新习惯之前,我们首先需要建立觉察。觉察的意思是主动辨识当前的习惯状况,哪些有效、哪些无益。看见既是疗愈,当我们了解自己日常有哪些不良习惯,以及触发它们开始的提示是什么,我们才有可能重新做出有益的选择,而不是被无意识的旧习惯牵着鼻子走。
其次,设定执行意图。Why? 数百项研究表明,当人们清楚地了解何时、何地、具体做什么制定什么计划后,就会更容易贯彻执行。设定执行意图,意味着你明确了想要什么,以及具体如何实现的路径。它还能帮助摒弃阻碍你进步、分散你注意力和偏离正轨的事情。How?公式:当X情况出现事,我将执行Y反应;尤其当你进行习惯叠加,将新习惯的开始与已有习惯进行关联,更容易事半功倍。举例,关于践行在工作中要事为先:每天早上到达办公室并坐下来之后,花3分钟思考并写下当天的重要工作目标;再比如,如何在婚姻中增加伴侣之间的亲密度:晚上上床睡觉时,亲吻一下自己的伴侣。无论你是在已有习惯前还是后进行新习惯,创建成功习惯叠加的秘诀是:选择正确的提示来启动整个进程,并让这个提示尽可能清楚和具体。
最后,让习惯显而易见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因素,即运用环境的力量。环境是人类行为的无形之手。我们每天采取的许多行动并非有目的和有选择的,而是因为最得心应手。比方,疲惫到家的人们,很容易躺在沙发上刷手机,而非去健身房。发现这一点对我们的意义是什么?我们可以主动给自己构建一个志在成功、而非充满诱惑的环境。具体如何做到呢?答案:创造鲜明的视觉提示,把你的注意力引向你想要的举动。比方,想要提醒自己每天吃水果,就直接将洗好的水果放在必须喝水经过的餐桌上;想要在睡前减少看手机的时间、增加睡前阅读的时间,可以在正式进入卧室前将手机放在不显眼的位置、将感兴趣的书放在枕头上,等等。总之,如果你想要行为稳定的和可预测,得先有一个稳定和可预测的环境。
2. 第二定律(渴望):让它有吸引力
首先,转换思维,将负担重新视为机遇,让大脑学会享受高难度的习惯。从心理学角度讲,思维决定行为。当我们学会转换看待事物的视角,将高难度动作与积极的内心体验联系起来时,新习惯会更有吸引力。这并不容易,但非常有效。如果你仔细留意,“转念”其实我们并不陌生,甚至被使用过很多次。
其次,将新习惯与原喜好绑定,以此提高我们的行动欲望。其具体行为规则为:
1. 当(当前习惯)之后,我将(我需要的习惯)。
2. 继(我需要的习惯)之后,我将(我想要的习惯)。
最后,别忘了他人的影响力。人类是群居动物,我们渴望融入社会。当某种行为有助于我们融入团体或社会时,它就具备了吸引力。我们尤其注重模仿三个群体的习惯:亲近的人、群体中的大多数人、权威人士。
3. 第三定律(反应):让它简便易行
关于这一定律,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的是人类遵循的心智模式之一:最省力法则。经过数百万年的进化,人类早已形成了一套成熟的心智系统:在我们可能采取的所有行动中,最终被选择的行动一定是能以最小的努力,获得最大价值的那一个。我们被激励着避重就轻,只做容易的事。为什么玩手机、看电视占用了我们很多时间?因为它们几乎不用费力就能完成,做起来方便极了。
通常来说,障碍越大,习惯坚持起来就越难,你和你想要的最终状态之间的阻力就越大。这也是为什么要让你的习惯变得简单至极,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你即便不喜欢它,也会坚持做。
具体如何实施以帮助我们培养一种新习惯?有两点建议:第一,两分钟规则。当你开始培养一种新习惯时,它用的时间不应超过两分钟,以防开始的步子迈的太大,中途放弃。比方,将“做30分钟瑜伽”变成“拿出我的垫子”,将“每晚睡前阅读”变成“读一页”,这样做的思路是让你的习惯尽可能容易地开始。一旦你学会了呵护习惯的幼苗,前两分钟只是启动正式程序的仪式而已。第二,借助可靠的机制与技术,保证行为发生的途径有效。例如,现在非常流行的读书打卡社群、运动打卡社群,正是充分利用了外部机制这一点。
4. 第四定律(奖励):让它令人愉悦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斯金纳( B. F. Skinner) 经过对人和动物的学习进行的长期实验研究,提出了强化理论,又叫操作条件反射理论。即人或动物会重复有回报的行为;避免受惩罚的动作。
与此同时,我们的本性是不只是寻求回报,我们要的是即时回报。这就是为什么有人明知道大吃大喝会增强肥胖,还会这样做?因为坏习惯的奖励是即时的,而后果却是延迟的。我们对即时满足感的偏好揭示了一个关于成功的重要事实:因为我们天性如此,大多数人都在寻求及时享乐的机会。如果你愿意等待回报的到来,你将面临更少的竞争,通常会获得更大的回报。毕竟,能坚持到最后胜利的人终究是少数。
在训练延迟满足的过程中,其实我们还可以给它添加一点即时快乐。因为,开始的时候,你需要一个坚持下去的理由,它是必不可少的。比方,你健身的回报是做一次全身按摩(而不是吃一碗冰激凌),或者给自己买一套漂亮的运动装。总之,当习惯本身充满乐趣的时候,它更容易持续下去。
分享最后一个书中的秘诀:“获得持久成功的秘诀是不断进步,永不停歇。只要你一刻不停,坚持下去,你难以想象自己能取得多么伟大的成就……小习惯不会简单相加,它们会复合。这就是微习惯的力量。微小的变化,显著的结果。”
山本耀司说:“我从来不相信什么懒洋洋的自由,我向往的自由是通过勤奋和努力实现的更广阔的人生,那样的自由才是珍贵的,有价值的。”祝所有阅读本文的朋友,都能做一个自由又自律的人!
如果你喜欢我的分享,欢迎点赞、留言和加关注,下次我将分享《终身成长》,敬请期待!
爱分享的读书人:李小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