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社会学入门书,毕竟是上个世纪所写的,语言有一点繁琐,有的地方读不太懂,但是中心思想都传达到我了。
这本书解开了对我来说传统,乡村格局,亲戚商业,长老统治,孝道的另一番理解,让我能更一步理解家长,对立的,第一次迸发出声讨父母的想法。
以前总会听闻如果你没有具备抚养我的资本,能力就不要把我生下来。当时听到这些话的时候,心里所想的,人生是自己活的占大部分。现在开始怀疑了。
我们家有六个孩子,虽然对别人介绍父母时常会加一句我父母十分开明,现在静下心来想一想,是有一点自欺成分在里面的。爸爸妈妈是七十年代出生的,正迎上改革开放,社会改造的风吹了十年,才吹到西北的村子里,正好被爸爸妈妈赶上了。爸妈都没有上学,哥哥姐姐读二年级弟弟妹妹刚生下来的时间,他们两个在放羊做饭。每一次听爸爸妈妈讲自己小时候的苦都是不一样的感觉,特别是去年爸爸久违的说起自己的故事,现在想飞奔回家再听爸爸讲一次。
爸爸妈妈是包办婚姻,十七岁结婚,十八岁姐姐就出生了,我作为二胎,隔了五年之后出生,在那个除了生活就是生孩子的年代,那五年应该发生过让妈妈心理生理有创伤的事情,但我了解不是很清楚。爸爸妈妈刚结婚就是传统的《乡土中国》描写的中国夫妻,只是赶上时代的变更,爸爸又比较有经商头脑,我们家的物质生活在当时乃至现在都算是中上水平,不过依照我现在对于生活质量的认知,平分给六个子女,生活质量就达不到我认为的良好水平了。物质水平跟上了,但是精神水平没有。
我这里所指的精神水平不是教育,因为我的父母在教育方面抓的很严,就是老话所说的那种,砸锅卖铁都要供子女读书,并且必须是优良教育。在这里要感谢我的爸爸妈妈,我们的中学教育都是最好的学校,小学是在镇上上的。这也是我今天反省之后想声讨的,爸爸妈妈让我们接受良好教育,但是没有从小提供看书的条件。首先家里没有书,那时候乡村教育资源真的匮乏,根本没有现在的图书角,国家捐助读物等,镇上的书店也没有小说,读物,只有练习册,资料,环境所致小学阶段我没有读过闲书。
现在回想一下,童年如何度过的呢,能记起来的就是去领居家和青梅竹马比赛写作业,和对门小我一岁的妹妹去街道的女寺念经。小时候我还是个胖女生,有着所有胖女生共有的害羞特点。再想一想,我的童年好像真的只有这些重复的记忆了。
初中自考升入了市区最好的中学,以前从没有考虑过这些带给我的变化,最近看社会学的书,思考让我意识到初中带给我的转变。《淘气包马小跳》带我走进书本的魅力,现在回想起来对我当时的认知来说,一个初一的学生在周末早起去高中部图书馆看《马小跳》的连载是主动的。然后是分享同学的书。记得很深的一次是,借了同学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睡前还在看很入迷,然而早晨起来书掉在地上了,家里热水器的水流出来把书印湿了,现在想起来还是挺奇妙的,多么恰巧啊!然后是尴尬的和同学解释以及不敢向他人借书的自卑感。
高中是“花火,爱格”的时代,除了这些书,《狼图腾》十部连载,《达芬奇密码》等冒险涉奇类撞入我的脑海,更新我的认知。
说是声讨我的父母,是对童年小学时期我所处环境的遗憾吧,没有书香围绕的幸福感。
现在越来越意识到想去大城市生活的心情,不想留在小地方,祝愿我可以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