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zel是一个支持多语言、跨平台的构建工具。Bazel支持任意大小的构建目标,并支持跨多个仓库的构建,是Google主推的一种构建工具。
优势
Bazel存在如下方面的优势。
- 易理解:Bazel对外提供声明式表达的构建DSL,可读性好,降低了构建系统的实现复杂度;
- 速度快:得益于Bazel优异的编译缓存和依赖分析技术,更好地支持并行和增量编译,甚至增量测试;
- 跨平台:一套构建系统,支持多平台,异构系统的构建;
- 可扩展:使用类Python语言(Starlark)扩展规则,支持多语言构建;
- 大规模:支持100k+源文件规模的构建,支持多仓的依赖管理;
- 云构建:天然地支持云构建,复用既有的计算资源。
举个例子,使用Bazel,工程中如果需要自动生成Protobuf代码,配置CUDA编程环境,管理多仓代码的依赖等,Bazel相对具有明显的优势。
劣势
但是,Bazel也存在一些与生俱来的缺陷。
Bazel运行于JRE
也就是说,安装Bazel需要额外安装JRE,即使Bazel二进制包内嵌了一个最小化的JRE;此外,Bazel启动速度迟钝,内存消耗很厉害。
业界存在其他构建工具,例如Scons,它使用Python。但是,在几乎所有的Unix开发环境中,Python是预装的,这给开发者减少了很大麻烦。
所以,Native风格的构建工具具有很大的竞争优势。一方面,安装极简,用户心智负担不大;另一方面,用户不需要额外安装依赖,整个工具链的安装是完备的、闭包的。
Bazel与Unix社区文化存在冲突
在Unix社区,开发者已然非常熟悉./configure, make, make install
的构建工作流,及其相关的工具链。而且,开发者一致遵循FHS(文件系统层次标准)的约定。
但是,Bazel改变了Unix一贯的风格和文化,与社区文化产生了剧烈的矛盾。如果你使用Bazel发布一个库,对不起,你的用户也得用Bazel,才能引用到你的库。Bazel不支持类似于bazel install
命令,你的用户只能使用Bazel,然后创建新的规则去依赖你的库。使用Bazel,你强奸了你的用户群。
反过来,如果Bazel
要想依赖于一个非Bazel的库,得做适配才能使用,用户不能复用既有存在的CMake或Make的构建系统。众所周知,有的构建系统异常复杂,适配过程并非易事,你得对库的架构,依赖关系把握非常准确才行。Bazel开发团队也没有提供相关工具链,翻译既有存在构建脚本,这个过程留待给用户自行解决。
总结起来,Bazel到Make,不支持;从Make到Bazel,得出血;从Bazel到Bazel,零成本,但可能招致用户的强制性。这对社区文化是一种伤害,这也是Bazel最大的硬伤。如果没有背后有钱的老爹Google,估计Bazel早死了。
这可能与Bazel的定位和架构有关系,大家也不能骂爹骂娘骂Google傻逼。Bazel定位在于支持多语言,而不仅仅只包括C/C++,C/C++的一些惯用法和工具链,在其他语言可能不成立。
此外,/usr/include, /usr/lib
是系统目录。如果你存在两个工程,分别依赖于相同的、当版本不同的库。它们都安装到系统目录,必然存在版本冲突。幸运的是,容器时代这个问题得到了缓解。相反地,在每个Bazel
项目中,将其依赖控制在自己的工作区(Workspace)内,避免了类似的版本冲突问题。
另外,Bazel的霸道,也复合Google一贯高傲的风格。通过Bazel的黏性,Google在多语言多语言编程领域,尤其在云构建领域,正在积极构建强大的生态系统和技术壁垒。
Bazel的生态系统不够成熟
在C/C++领域,CMake,Make占据主流。Bazel作为后起之秀,能否在生态中站稳脚跟,还得靠时间证明。此外,上文提及Bazel与社区文化存在冲突和矛盾,Bazel的生态建设还是不够乐观。
目前,整个Bazel的生态,基本由TensorFlow社区挑大梁。但是,TensorFlow的最佳实践,也很难在社区中得到有效的传播和复制。而且,TensorFlow在实践Bazel也遇到了一些挑战,包括复杂度(构建脚本代码行,及其依赖的复杂度)。
一方面,TensorFlow的系统架构和实现存在固有的复杂度;因为TensorFlow是多语言、异构的系统实现,常见的工程的构建过程不见得拥有TensorFlow那么复杂,而且大部分公司的工程也不见得拥有Google的复杂度。在Google玩得转的技术实践,在其他公司并不一定有效。
另一方面,抢占既有存在的生态系统,本身门槛极高。犹如在Java领域,个人认为Gradle比Maven优秀,但Gradle的生态依然没有Maven健全和完善。从社区活跃度看,目前只有Google相关的项目在推进Bazel,其他项目几乎没什么动静,由此可见一斑。
Monorepo并非是万能的
Bazel的架构思维是Monorepo哲学的技术延伸。但是,Monorepo是否有效,要取决于公司的文化,团队协助方式,项目特点等众多因素,在日常的项目中,并非一定是灵丹妙药。采用Monorepo组织项目,Git库变得越来越大,甚至对IDE也提出了挑战;更有甚者,Monorepo往往导致模块之间的依赖隐式化,不能得到及时的显性暴露,增加了系统架构的耦合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