纣王最后被周武王给灭了,其实周武王这个人也不是外人,他和纣王还是亲戚,因为两个人的祖先有同一个爹——帝喾。
周武王的祖先,是帝喾的儿子弃,尧帝异母兄弟,也是纣王先祖挈的异母兄弟。
前面讲过,帝喾的元妃姜原看到田野中有一个巨人的足迹,就把自己的脚放到上面,结果就怀孕了,生下的孩子丢了几次都丢不掉,只好养了下来,名为弃。
弃从小就对植物感兴趣,立志做一个农业学家,而且他也确实做得不错,算是那个时代最有名的农学家了。
虽然他不被帝喾看重,但是只要有能力,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他先后经历了尧舜禹时代,因为会种粮食,他在每个朝代都很吃香。
后来,舜帝给了弃领地和封号,称后稷,另外以姬为姓。
后稷死后,他的后代继续在夏朝坐负责农业的官职。但是因为夏朝比较动荡,到了后来更是不重视农业,后稷的后代在夏朝的官位也没了,他们被迫带领族人流浪到了西北地区,和那里的戎狄部落做了邻居。
周朝的祖先在历史是出了名的以德服人,老百姓对他们也都很爱戴,但是戎狄部落可不吃这一套,他们眼见旁边周部落的人日渐强大,粮食充足,就经常侵吞周人的土地。
周人虽然不是游牧民族,但是也都血气方刚的,戎狄部落老是来欺负自己,他们当然不愿意,擦拳磨掌地请求领导,都要和戎狄干一仗,搓搓这帮人的锐气。
这个时候是古公亶父(dǎnfǔ)在位,古公虽然也是血气方刚,但毕竟坐的位置不一样,眼光也不一样。
老百姓都急红了眼要和戎狄部落开战,他却发布了一道匪夷所思的命令:撤!
老百姓一听要撤就都不干了:我们翻山越岭来到这里,又辛辛苦苦中了庄稼,这边都准备抛头颅洒热血了,您这怎么还让我们撤啊?
古公不愧是领导,他开始给大家做思想工作,满怀真切地给老百姓讲带领大家撤的原因。
古公告诉自己的百姓,你们拥立我作为你们的头,是想让我给你们谋福利的,而不是送你们到战场送死的,如果为了我的位子而让你们去打仗,我实在是不忍心以牺牲大家性命的代价,来做现在这个君主的位置。
大家听了这个也很感动。可为什么一定要撤走呢?
古公说:“这个地方虽然好,但是周边都是不开化的名族,我们没必要和他们一般见识,我早就派人侦查好了一块地方,我这次就是要带领你们到这个没有纷争的世外桃源去。那里没有战争,有肥沃的土地,和平鸽漫天飞舞,随时有鸽子肉吃,你们意下如何啊?”
老百姓一听,感动得眼泪哗哗地流:原来错怪古公了。
那还有什么好说的,有这样的好地,谁愿意天天打仗啊。不过你说你古公也是的,你找着地了也该早点告诉我们呀,要不是以为只有这一个地儿,你以为我们真就愿意去送死啊。
老百姓都同意从这里搬走,于是古公就带领族人,离开了恐怖分子密集环立的豳地,跋山涉水到达了岐山脚下。
古公果然没有骗大家,岐山这个地方土地肥沃,北有岐山,南接秦岐,渭河、洋河自西向东流境,属大陆性季风半湿润气候,年降水量631.5毫米,年均气温11.9℃,比原来居住的地方真是强得太多了。
这个时候商朝已经衰落,很多部落的人陆续听说古公的仁义,这些人都来投奔古公。古公也是来者不拒,于是周人部落日益强大了起来。
古公有两个儿子,老大叫太伯,老二叫虞仲。古公的妃子太姜又给他生了一个儿子季历,季历长大后娶得老婆也很贤惠,生下了一个孩子名昌,也就是后世人们常说的周文王姬昌。
昌小时候就有圣贤的风范,属于从小就思想早熟的那种,古公喜欢得不得了,就有心把位置传给昌的父亲。
可他又担心大儿子和二儿子不高兴,一天当着长子太伯、次子虞仲的面,故意看着小孩子昌自言自语到:“我们家族有一代要兴旺起来,恐怕就在昌身上应验吧?”
两儿子当然不是傻子,两个人回去一商量,他们一致认为父亲早晚要对他们下毒手,于是两个人连夜就逃走,一直逃到了南方的野蛮之地。
古公听说两个儿子逃走了,急得不得了:这俩傻孩子,一定是以为我要害他们,其实你们只要点个头同意这个事就行了,怎么还跑那么远的地方?那种地方是我们这种人呆的地方吗?
古公心疼两个儿子,连忙派人出去,要把两人找回来。两个人一见使者都追来了,又误会了。他们一合计,都认为这是父亲怕我们卷土重来,所以他要斩草除根啊。
于是两个人按照当地的习俗,在身上刺上花纹,剪掉了头发,表示他们立志在这个地方住下,绝对不可能回去和季历抢继承权。
古公没有办法,只好对外人宣布两个儿子想把王位让给更有能力季历,可是他们又担心自己不同意,竟然甘心去南方当野蛮人。
他为了尊重两个儿子做出的牺牲,只好立季历为自己的继承人。
大家听说了这个故事,对古公和他的两个儿子更加敬佩了,儿子都这样了,老爸的名声岂不是更高?于是古公的名声传播得更远了,更多的人来投靠他来了。
古公去世后,儿子季历继位,之后就是昌继位,就是被称为西伯的姬昌,也就是后世称之的周文王。
西伯把古公的仁义精神发挥到了极致,商朝的各个诸侯都争着和他套关系,天下的百姓都愿意到西伯那里去。
当时,虞国人和芮(ruì,瑞)国人发生争执不能断决,就一块儿到周国来。
进入周国境后,发现种田的人都互让田界,人们都有谦让长者的习惯。虞、芮两国发生争执的人,还没有见到西伯,就觉得惭愧了,都说:“我们所争的,正是人家周国人以为羞耻的,我们还找西伯干什么,只会自讨耻辱罢了。”
他们两个人各自返回,都把田地让出然后离去。
天下的百姓听说了这件事,对西伯更敬重了,来的人就更多了。诸侯也都互相传道:“西伯应该就是将来的君主啊!”
西伯看到自己现在逐渐强大,他开始发愁军队管理的问题,大臣们治国都还可以,但是在军事上,他们周人一直是弱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