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经检讨与反省的生命是没有生存价值的生命。
——苏格拉底
人生就是一个打怪升级的过程
一旦通关便有更美好的事情在远处等待
这段时间大量涉猎冥想、禅修、灵修和心学
突然有一天明白了求诸于内的真正内涵
至此走上了一条带着觉知修行之路
遇到的人和事也有了奇妙的变化
比如上周在《告别娑婆》读书会上遇到草草
草草在成都读书会领域是一面旗帜
那些我原来称作导师的培训界人士
跟她竟然都是以朋友相称
一下子就感受到那种差距
她曾赴台湾求教多位培训和读书界泰斗式人物
在读书会领域是持续的探索者与精进者
直到实现向内求诸物的更高境界
草草办读书会的经程让我产生许多共鸣
从休闲好玩、兴趣爱好到专业探索
直到变成一种修行方式
与我曾经工作经历有过许多类似
一开始在研究生毕业期间无聊
她便跟一帮朋友交流《前世今生》这本书
兴起之余便办了读书会
从此便开始了“缺什么就读什么”的读书会操练过程
成为人生的一种兴趣爱好
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了许多专业问题
她便写信给台湾最大的读书会团体
没想到对方直接派了教练飞到成都指导
为她开启了一个专业探索的过程
ORID、闻思修正、RIA便签学习法等
拆书邦、台湾诸多读书会团体均有涉猎与交流
这个过程中她几乎掌握了读书会相关所有流行技法
即便如此
她也产生了深深的迷茫
似乎成为了一个技术流
每次熟练的重复操练各种技巧和方法
别人都说你很牛但内心却有很大不安
这种天花板出现不久
恰逢台湾素直友会的简静惠来成都
她便请教了这个问题
简老便让她从开心禅开始修习心法
自此将读书会变成了人生的修行方式
想到自己从事人力资源的过程
何尝不是类似的过程
从一开始对人和企业管理感兴趣
到后来大量涉猎相关的理论
同时在担任人力资源负责人和创业过程中不断精进理论
直到有一天发现做的很多事变成按部就班
也许对别人产生了一定价值 但自己心里仍然没有底
直到最近一段时间大量的实修训练
真正学会带着觉知工作和生活
才重新打开了一片新天地
也许这也是成为某一领域专家的常规路线
从向外求索到求诸于内
人生的际遇从此变成另一番景象
也许正是这种生命体验链接的缘份使然
被草草拉到她发起的“种子读书会”
通过对台湾及大陆先进读书会研究成果与经验学习
实现心法修为与个人成长
有幸结交了本土许多优秀的带领者
到底什么是读书会?
“读”是共读 实际读的是“人”
“书”是材料 不只是“书籍”还包括电影、真人、绘画、戏剧等
“会”是对话与讨论 要有“场”和“能量”的互动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很多没有互动团体只能算是分享会
诸如“樊登读书”等只能算读书分享会
带领人是读书会的核心也是读书会成败的关键
带领人不同于教师和培训讲师
培训讲师只是将内容传达给学员
是以“讲师”为中心进行的知识传授
带领人也不同于心理咨询师
心理咨询师凭借专业技能帮助来访者解决问题
角色定位就比来访者高
同时接受了许多负能量还需要大量督导
带领人也不同于培训教练
培训教练首先要在本领域有丰富经验
在某一方面达到精深才可跟学员讲授
仍然与学员不是对等的关系
读书会的带领人与其他成员是完全对等关系
既不是以“个人”为中心也不是以“学员”为中心
大家是一个学习共同体 是以“所有人”为中心
同时带领人又不同于其他参与者
他还需要一些3个基础能力和4个核心能力
带领人3个基本能力包括
-对材料的深入分析
-设计与引导“讨论与分享”
-营造“安全与开放”的环境
随着读书会技法的学习与深入
原本认为最难的设计与引导以及环境营造问题反而容易掌握
最难的反而是对材料的深入分析
带领人4个核心能力包括
-有效的提问
-全然接纳的倾听
-到位的回应
-对人怀深度的看见和悦纳
正是这四个核心能力让一个带领人从专业研究者变成了修行者
带领人在这个过程中带着觉知跟大家一同学习与成长
苏格拉底曾经读过
没有自觉反省的人生 生命便无意义可言
带领人真正做的便是让参与者与自己生命链接
实现更有意义的生命体验
在没有接触台湾读书会之前
一直有一种“修已助人”的想法
希望通过自我的提升去帮助更多人成长
我的座佑铭一直以来都是
成长并帮助别人成长 经验并帮助别人经历和体验生活
通过与草草的学习与沟通
我修正了自己的想法
认识到应该做的是“修己安人”
让别人因你的存在而更加喜乐
把原来对外(别人提升)的关注
转换到对内(做好自己)的关注
不仅没有了那么大的压力不必向外界释放那么多能量
还可以更专心做好眼前的事情
创造一个个有能量的场让更多的人处于“安”的场域
感恩人生的际遇
遇到了修行路上的同行者
虽领域不同但殊途同归
六祖有云“一切福田 不离方寸 从心而觅 感无不通”
正是大家都是从心而觅
所有的种子都会被深深的滋养
相信草草的“种子读书会”定会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
让更多的人“安”住美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