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只是看,只是听,那你只是一个靶子,在知识的枪林弹雨中承受知识的冲击而已。
——罗振宇
今天我们学习第十章。
10 数据有没有欺骗性
我们在语文课上都学过“道理论证”,也就是引用。统计数据是引用的一种。
数据看起来非常吸引眼球,一般来讲,很有说服力。
但是有了数据在旁并不意味着结论能被证明成立。
如何识别它们?
有以下几种方案:
1. 尽量找出数据是如何被采集的,尽可能多的细节。
2. 三种平均值:a.平均数(mean)b.中位数(median)c.众数(mode)。判断是哪种平均值非常重要。判断最小数值和最大数值(即全距range)也很重要。
3. 先看结论,逆推出需要什么样的数据,再和现有给出的数据证据相比对。当百分比出现在眼前时,看看它所依据的绝对数值,也就是百分比的全体。
4. 当看到“和…相比较”时,也就是用一件事的结论来证明另一件事的时候,想一想有没有相关信息缺失。
5. 表述形式会极大影响我们对数值的认识。这里用相对方式比绝对方式会给人以风险降低的错觉。
在我们引用数据时,首先我们应当说明数据的采集方式,数据的含义及数据的局限性,这样会增加读者对论述的可信度。这样是在鼓励他们自己进行批判性思考并得出结论。
同样,我们应该通过数据自己思考得出结论,并与结论比对,一旦偏差较大,就应该提高警惕。
明天我们学习第十一章:有什么重要信息被省略了。
明天接着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