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意间接到孙老师“国培”班的一个下水文的指导工作,参与之后,竟让我不得不提起久违的笔。想来已经有近半年没有动笔写点东西了,每次记录的只是一点只言片语,而今却感觉有太多的震撼和感想涌上心头,不吐不快。
下水文是培训学员每个人都要写的,经过修改指导后,选出部分录制成朗读视频进行展示。两个小时的朗诵,竟然听得意犹未尽。不得不折服于老师们的才情和性情,有的抒写亲情,有的描摹亲友,无不丝丝入扣,惟妙惟肖。有些文章连主持人都引起了共鸣,哽咽许久。这里遂撷取一二,记之。
都说父爱如山,有几位老师都写到了父亲。听到徐老师的文章《原来那些爱一直都在我身边》,我的眼前立刻浮现出了罗中立的油画《父亲》,黝黑的脸膛汗涔涔的,眼睛深邃而悠远,我已然不记得那里面的句子,和后面的情节,却只是久久地沉浸在这幅画面里。刘老师的《父亲》,颇有大家的风范,节奏不急不躁,欲言又止,沉得住气,吊足了我们的胃口,进行了教科书般的示范:什么是悬念,什么是引人入胜,最后才揭晓答案,精彩。结尾的“天亮了”一语相关,与父亲的谆谆教诲相契合,妙极。
而陈老师的《我的父亲》精良的视频制作为她的妙文锦上添花。开头陈老师写道,“‘你要多珍惜自己的身体啊!’妈妈总是红着眼眶对父亲说,可父亲总是浅浅地笑笑,并不接话。”我以为这是难得的好开头,平常我们总是怯于动笔,不就是没有好的开头吗?倘有了好的开头,文章便会水到渠成,毫不费力。结尾这样写道,“田边的树叶黄了又绿,绿了又黄,那一列列榆杨在春去秋来的往复里慢慢变了模样。不知为什么,总觉得它们和我的父亲很像……”戛然而止,言尽而意无穷,让我想起了《一棵小桃树》。
故乡是一首值得永远吟唱的歌,金老师的《田埂上的梦》伴着《故乡的原风景》的曲子,散发出浓郁的乡土气息,让都市的人们充满神往。这样的乡土不是赵树理的山药蛋,而让人想起孙犁美丽的荷花淀。文章说“对于农村长大的孩子来说,没放过羊的童年是不完整的,”在这里,连放羊都是满满的诗意。
马老师的文章《你们的样子,就是我要成为的样子》,就如何写当代大主题的事件,作出了示范。文章最后写道,“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在无数惊涛骇浪中安然挺过,是因为我们对脚下这片土地炽热而无私的爱。今天的我,立志成为你们样子!坚守在教学一线。”这样的联系自我,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老师们的可圈可点之处还有很多,我就不一一再去赘述。下水文的写作当成为一种常态,坚持下来,并以此辐射开来,写随笔,写书评,写日记,写教学后记,营造写作的氛围,与同事、学生一起携起手来,写出一片语文的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