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週三晚上的線上課,會談到這個題目。就是「品牌如何交朋友」,我相信文創這件事,不需要任何官方數據去證明「台灣發展得比較好」,或是證明台灣比日本,比大陸更好,畢竟文創的初心就不是為了比較,而是為了做自己。
回到交朋友這件事,文創品牌讓人喜歡,就是「交到了朋友」。交朋友的指標,就是「我想和他在一起」。更進一步,可能會是「我好想像他一樣」。回歸市場面,如果台灣的文創品牌沒有被大家喜歡,再用多少數據去證明都是沒用的。
再往下走,台灣也不是「文創產業」發展特別好,而是存在有很多讓人喜歡的品牌,例如微熱山丘,雲門,阿原,掌生穀粒,食養山房⋯⋯,這些都是從台灣的土地生長出來,讓人非常喜歡的品牌。我們去向這些品牌學習,當然台灣還有很多不值得一看的品牌,我們也不會去關注。
為什麼台灣有這麼多好品牌?因為台灣有適合發展文創的好環境。意見開放,人民善良,不汲汲營營求利⋯⋯等等,我認為大家來台灣,必須細細體會這個部分,才是真正養分的來源。如果只想快速弄懂這些品牌崛起的「套路」,就錯過了。最近幾次安排參訪發現,很多品牌創辦人已經不再有興趣接待大陸的參訪團,就是因為許多大陸訪客只想知道這品牌怎麼賺錢,有沒有機會拿到大陸去發一筆財?
環境好了,人好了,文化和創意自然發生。
之前有位大陸朋友問我,可不可以帶我去吃「台灣最好的」牛肉麵?我回答他,台灣不存在「最好的」牛肉麵,倒是有十幾二十家麵館,都被認定是大家「最喜歡的」牛肉麵。
多元,是大家需要在台灣這個島嶼上認真體會的元素,這是文創土壤裡最重要的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