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从开学接手这个班级已经有近4个月,学生与我彼此有了熟悉和磨合。今天第一次对全班进行了严厉批评教育。“导火线”主要还是因为昨日的一次小练习,孩子们态度极为不端正,体现在:写字潦草、做阅读题囫囵吞枣不仔细、作文也是有应付现象。当然,这只是诱因,主要还是因为发现近阶段班级学生娃整体学风欠佳,态度散漫,身为班主任已经在心里有所隐忧,加上练习卷面上呈现的问题,就一下子压不住内心的“生气”。但大声批评后,又后悔了,孩子们还小啊,我怎么可以这么批评呢?弄得自己也伤肝伤肺的。
回想起刚接手这个班级时,从不全班批评指责不是。为什么?想起这句话“爱之深责之切”。现在,对这个班级有“感情”了,看到孩子们有问题,开始为他们着急了,然后,就会产生生气不满了。
越是在乎,越是期待,然后一有失望的,就会不满,所谓“责之切”。师生之间如此,父母孩子之间如此,人与之之间的情感,大抵都是如此规则吧。
2
清楚记得,前面一届,有个优等生,快五年级学期结束时,该生非但不以身作则,而且还和行偏生在一起“胡闹”。我发现后,把该生留在学校,摆事实讲道理,外加斥责,足足教育批评了一个多小时后,该生竟然哭了。前段时间,这个孩子跑来学校看我,说起这件事,对我说:“陶老师,你那天真的好凶啊。”我有点尴尬,没法脑补我当时斥责他时的动作、神态和语言。“不过,幸好你骂了我,把我骂醒了。”他补充道,大概看我尴尬。我笑着补充说:“不记得我跟你们说过了,‘骂’字不能乱说,哪有老师‘骂’学生啊,那是批评教育。”
当然,自古严肃严厉的老师都不太受学生喜爱。孩子看到的是,老师的“凶”,老师不爱我们。我们读书时代都会在背后说“某某”教导主任,也会评价哪个老师“好”,哪个老师“不好”。往往,班主任都是比较“严厉”,因为吃喝拉撒睡,都要管,管的多了,要求多了,自然“严厉”的机会就多了。最喜欢的都是“音乐”、“美术”、“劳技”等这些没有“作业”没有“考试”评价的科目老师。等到大了,才意识到,“凶的”、“严厉的”老师其实都是那么敬业、那么负责的老师啊。
3
前段时间,刚好碰到我初中的班主任,已经是古稀岁数的老人,完全没有当时站在三尺讲台上“手持戒尺、目中有光”的风范。笑着和我聊起以前学生时代的事儿。老师做了三十多年的班主任,几乎每届学生都说她“严厉”,“嗓门大”,或者直接说“凶”。但是她让很多学会学习、学会做人的学生顺利进入重点高中。
她说:“你现在也做老师了,你感受到做老师不容易吧。你呀,不要太认真了,要学会自我保护,这个社会崇尚快乐教育,太凶太严厉的老师不招待见啊。”没想到这是从当年那么严厉的老师口中说出的话。大概也是爱生心切,对我的叮嘱啊。老师的话,确实很实诚,因为老师太负责任而被家长告的案例屡见媒体,甚至还有被学生杀死的案例。我有霎那间有过这个念头:对啊,不要太顶真,不是自己的孩子。让孩子快乐就行,太认真了,或许吃力不讨好。
可又一想,还是有那么多的家长期待着孩子在学校里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如果陶子我自己的孩子,明明有不对地方,老师睁一眼闭一只眼不给予教育提醒,我会是什么感受呢?
所以,要管!要认真管!只是,要方法,方式和窍门。一种既能让犯错的孩子意识到错误并能努力改正的方法,又能让孩子“快乐”的方法。
只是,这些方法,不是简单一种措施就好,是一门集管理、教育、心理、艺术及科学于一体的学问。慢慢摸索。
爱之深,责之切。
努力学习,爱之深,不以责之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