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在讲述这个故事之前。我们要先掌握一个常识,以期在纷乱复杂的事件中整理出清晰的逻辑,来使我们从昏暗的迷雾看到问题的答案。
中国科幻的标杆,《三体》中有一个很领读者纠结的情节,就是作者刘慈欣为何不给太阳系一个好的结局。对此,刘电工在接受阳泉日报的采访时说道
:“因为2009年是娘子关电厂按照国家节能减排相关政策关停的年份。在此之前,电厂的工作是个铁饭碗,收入很稳定,可以说是衣食无忧,没有任何压力。但是2009年关停后,电厂需要搬迁,员工面临分流安置,竞争一下子变得激烈了。工作上的巨大变动影响了我的创作心理,体现在作品上就是色调变得沉郁。
这就是文学评论中经常提到的‘说者被说’,作家总是不自觉地将个人经历映射到作品里。
这就是我们要知道的常识,说者被说。诉说的人通常将自己的情感和观点映射进自己的作品及笔下人物里。阅读一个作品前不妨了解下作者的生平。这也是一个秘诀,来让自己在不同时代,语言和叙事风格各异的文学作品中不至于头晕脑胀。尽管“在品尝到鸡蛋的美味后,寻找那只下单的母鸡无关紧要”说法盛行,我却始终坚持并将次秘诀视为瑰宝。接下里,我们可以叙说这个故事了。
在一个闲适的午后,我再也为自己找不到其他可以做的事了,于是这个故事终于有机会被掀开了第一页:一个身材魁梧,脸相粗拙却使女性有色欲的股市交易员在经历了十六年的婚姻后,突然决绝的离开了家庭,先是来到了陌生的巴黎,一心专注画画的他厌恶以绘画培训班为代表的绘画主流,不事生产的他穷困交加,得以被同为画手的好心人接去家里照看,却得到了其妻子的爱,但其态度一如对待他那被抛弃的妻子,厌恶甚至鄙夷。原本好心相帮的朋友也因此而失去了幸福的家庭。后来去了遥远的塔希提岛,以近乎入赘的方式娶了当地的土著女孩,获得了好大一片椰子庄园。因而有了绘画的时间和资本。最后,因为麻风病而死于岛上,留下了满墙的壁画。
阅读过程中一度想要跳过某些情节,实在是文章内容违背当下的道德底线,让人有种味同嚼蜡的感觉。阅读到大半,我暂停下来,了解了作者本人生平并休息了一个晚上后,终于在平复的心情阅读结束整本书。此时对自己原本的一些迷惑有了答案。
我一直在强调一个事实,就是在了解了作者的生平后而对作品有了更深的理解,这放在一般的作品中是无可厚非的。但这本书是 高更的传记。为什么我不是了解高更后而对书更有感触?这就是开篇中提到的“说者被说”秘诀了。我也曾了解高更其人,但发现那不过相当于教材书的辅导材料。只是让晦涩难懂的文字更直白些,此外没有什么作用。想要了解一本书的内涵和它想要倡导的精神,我是不得已去从毛姆身上了解线索。
(下面是毛姆不同时期的照片)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疑 团
全本书都是以第一视角追寻这个问题的答案而产生的。所以有很多问题除了巨大不合理引人遐思之外,更多的是残缺不全而令人头脑发狂。书中对于斯特克兰德离开家的原因仅仅交代了因为自己心中的绘画的欲望,“像是一个溺水的人不得不拼命挣扎”,所以离开了家。此外,还有主人公莫名其妙的吸引女人体质,和对女人的不屑一顾及鄙夷。书中提到长相粗拙的主人公在英国有一个情商极高的善于交际且漂亮的妻子。在初到巴黎时,随便坐在一个小酒馆就有 年轻火辣的 妓女主动凑前,想要和主人公交合,甚至奇怪的主动表示不需要钱。后来,到了塔希提入赘时,土著女孩在别人撮合时更是已经暗自心许。后期主人公虽身患麻风病,脸如狮虎般骇人,土著女孩却不离不弃。
初见问题全貌,一头雾水的我便去翻“辅导材料”,高更的传记。发现果然是一一契合。但又有一些极为关键的缺失。高更作为法国父亲和秘鲁母亲的混血儿,幼年时期便有秘鲁的海域生活经历和丰富的异国风情生活。七岁后才于法国内陆生活,在监护人的提携下,进入了一家证券交易所。25岁的高更进入了稳定的中产阶级生活,十年后已有五个孩子。这和书中交代的情景是一样的。但是高更的监护人是一个极有品味的艺术收藏家,以及经过监护人举荐,进入了主流印象画派圈子。这些信息却被作者有意的模糊。事实中的高更28岁开始,他的画作已经连续五次参加印象画派的沙龙,要知道,这样规格和地位,便是同时期的塞尚都被拒于门外。另一方面,股市的动荡让高更有些心灰意懒。在绘画上有着天赋和一定的成就,又有关系结识的绘画界人脉,高更决定做一个职业画家。辞去了股票交易人的工作。并提出与感情不和的妻子分居。
分居而非离婚,在天主教氛围浓厚的法国婚姻具有不可拆散性的。绝非书中提及一朝梦想醒,过往皆虚妄的求道者。至于吸引异性的特殊体质,生活中的高更也是多有艳福。不管是在法国还是塔希提都有很多年轻的情人,例证就是他患上了梅毒。一个中年男人依仗知识和财富获得年轻女子的爱慕再正常不过,特别是文艺类这些精神狂放的人身上,更是显得平常,但是 书中不止一处的提及对女人的厌恶却又令人疑惑。“这事让我感觉恶心”“女人往往对你付出了真心,明明知道你对她不屑一顾,却仍死心塌地”“对于他们来说,有男人的供养生活才是合规矩的,自己去寻求财富是令人不齿”等文字见诸于书。
为什么去塔希提,是高更因为幼年的海域生活,成年后便有了追寻记忆的诉求。而塔希提作为南太平洋的岛屿,又是法国的殖民地,高更从法国本土去是很便利的。又绝非书中的想要去天涯海角,命运使然流浪到了人类文明边缘。
(不同时期高更的画作)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所以,高更的行为轨迹明明是一个心智正常的人所为,有事实,有道理。为何到了书中 却成了一个不顾一切,只为梦想而热烈的二傻子呢?
真相,只有一个。那就是在现实的高更到书中的斯特克兰德之间并非如镜子般直接映射,而是经过了一个作者的中间转换,这个作者就是毛姆。只有了解了毛姆我们才能认清 月亮和六便士究竟要表达什么。
解 惑
高更一生传奇,令人叹服。与梵高共画,经历印象画派的崛起,晚年只亲近大山自然,远离工业社会。任何一件事都够人遐思久久。但我想相信,吸引毛姆的不是这些。毛姆对于梵高的兴趣更多的像是 钓翁 来到名山大川。任他风景万千,我却独对水中鱼儿感兴趣。高更的成就和经历就是那名山大川,毛姆就是那个钓 翁。而其中的鱼是 高更那 坚定而不顾世俗的 对梦想的追逐。其余的都是真相前的迷雾。
毛姆在其有着五年的从医经历后进行了文学创作生涯。这和高更是相似的。毛姆本人由伯父抚养成人,内心极为敏感。在与有夫之妇茜瑞·威尔卡姆结婚后,两人分居。毛姆与其男性助手吉拉尔德·哈克斯顿有了感情,两人作为同志伴侣携手环游世界,一方面逃避舆论压力,一方面获得写作灵感。
《月亮与六便士》说是高更的传记没错,不妨说是在塑造“斯特克兰德”时加入一点毛姆自己的影子更为准确。毛姆之所以对高更感兴趣,于亿万人中选择了为高更写传记也不过是看到两人相似之处,借他人而感慨自己罢了。
《月亮与六便士》书中戴尔克-施特略夫接纳了垂死的斯特克兰德,但是斯特克兰德却吸引了戴尔克-施特略夫的妻子并与之交合。毛姆将现实中的自己境况写进去:他与茜瑞·威尔卡姆有染,并诞下了一个女孩。茜瑞·威尔卡姆随后与原配丈夫亨利威尔卡姆离婚。随后不久,毛姆就于同性恋人旅游世界,甚少时间与茜瑞待在一起。这么想来,书中斯特克兰德厌恶女人的原因就一清二楚了。毛姆将高更吸引女人的特质如实写进去,却将自己与女人偷情的经历,以及厌恶异性的心理嫁接进去。
这一切终究是旁枝末节。真正的核心是 书中的斯特克兰德终老于塔希提。带着梦想走了自己的路。并且安静而无悔。遗留的画作被人称道,成为了天才。曾经被抛弃的妻子作为天才的遗孀 接受访问,对斯特克兰德追寻理想而抛弃妻子的鄙夷态度却未曾改变。
书中的原文
“思特里克兰德太太和朵纳尔德逊太太满腹虔诚地低下头来。我一点儿也不怀疑,这母女两人所以表现得这么虔诚是因为她们都认为罗伯特刚才是从《圣经》上引证了一句话。说实在的,就连罗伯特本人是否绝对无此错觉,我也不敢肯定。不知为什么,我突然想到爱塔给思特里克兰德生的那个孩子。听别人说,这是个活泼、开朗、快快活活的小伙子。在想象中,我仿佛看见一艘双桅大帆船,这个年轻人正在船上干活儿,他浑身赤裸,只在腰间围着一块粗蓝布;天黑了,船儿被清风吹动着,轻快地在海面上滑行,水手们都聚集在上层甲板上,船长和一个管货的人员坐在帆布椅上自由自在地抽着烟斗。思特里克兰德的孩子同另一个小伙子跳起舞来,在暗哑的手风琴声中,他们疯狂地跳着。头顶上是一片碧空,群星熠熠,太平洋烟波淼茫,浩瀚无垠。
原文的意思就是斯特克兰德夫人对于成为天才的丈夫仍然是不理解,仍然不赞同追寻所谓的理想。”尽管你的理想碧空无垠,烟波浩渺。上帝的磨盘转动很慢,却磨得很细。用无常世事来讲一个人的外壳磨得粉碎,让其内心一点点曝露出来,内心无所遁藏。
这句话既可以指斯特克兰德,也可以指斯特克兰德夫人。这两个走向极端的分离鸳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追求,你有你的坚持,我有我的理想。
这正是毛姆的本意所在,这本书我们不能以生活经历来较真对待的。毛姆就是将种种不合理写进去,并用极大的落差来表明自己的态度。书名月亮与六便士很传神——
有人追求高高在上的月亮即理想,一如斯特克兰德挣脱十六年的婚姻牢笼去绘画。也有人始终在六便士的俗务中打转,一如斯特克兰德夫人几十年如一日操持斯特克兰德留下的烂摊子,为了生计去工作,抚养子女。
但毛姆就是在证明追求月亮没错,你们社会中的道德和义务,你们自去评价。我不去拒绝也不否认。
但我要坚持,并且向你们说明。我没错。
这是 月亮在正告六便士
我坚持了你们的否定,取得了成就。我没错。
我同性恋,我没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