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路过湖南,我顺便去参观了曾国藩的侯府。那个侯府是朝廷拨款建造的,直到今天还在。我刚到的时候,还以为会看到个很有气势的大门,结果找了半天都找不到。后来问别人,才知道那个寻常的小门就是候府大门,它很像一般农家的庄门,就一人宽。那所谓的侯府,看起来也很像农家小舍,里面用青砖铺地,没有任何装修,有些墙也是土坯砌成的,非常朴素。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跟他相反,打太平天国时,曾国荃得了很多财宝,修了很大的宅子,据说比曾国藩的侯府大很多倍,但早就不见了,因为里面的东西太好了,当官的都想把它拆掉,把好木头都搜刮走。曾国藩的房子就是因为没什么拆头,只有些青砖土坯,所以才没人想拆,于是保存到现在。可见,老子的说法是有道理的,老子太聪明了。
《吕氏春秋》中,有一个“孙叔敖戒子”的故事。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有个非常著名的大臣,叫孙叔敖。这个人很善良且非常有智慧。年少时,他曾见过两头蛇,传说见两头蛇者必死,他便觉得自已活不成了,因为不希望其他人也像他这样,就杀掉两头蛇,埋在一个人迹罕至的地方,不让别人看到。回家之后,他见母亲就哭了起来,母亲问他哭什么,他说自己见到了两头蛇,可能要先母亲一步而去了,母亲问他蛇现在在哪里,他如实回答,母亲说,你暗中帮了别人,功德很大,一定不会死的。后来他果然没有死,还做了楚国宰相,帮助楚庄王成就了霸业,但积劳成疾,三十八岁就死了。他临死时告诉儿子,楚王多次封赏我都没有接受,假如我死了,楚王一定会封赏你,如果给你肥沃的士地,你一定不能接受,楚国和越国交界的地方有一块叫“寝”的山地,那个地方贫瘠无比,名字又起得不好,有坟墓之意,楚国人敬畏鬼神,越国人事鬼神以求福,可以长期享有的,大概只有这个地方了。孙叔敖的意思是,如果楚王封赏儿子,可以请求楚王赐予寝之丘。孙叔敖死后,楚王果然要将肥沃土地封给他儿子,但他儿子没有接受,而是向楚王求了寝之丘,楚王答应了。后来,孙叔敖的家族果然世世代代拥有那块土地,即使出现了新的统治者,也没人打那块封地的主意。你想想看,如果他儿子要了一块肥沃的土地,在上面建了很好的房子,会怎么样?肯定会有人眼红。每个有权的人,都想占有很好的土地,修自己的房子。朝代不断更替,掌权的人也不断更换,此时觉得很好的房子和土地,最后还不知道主人是谁。就连紫禁城,都不知道换过了多少主人公。所以,孙叔敖很有智慧如果他像一般人那样,要上一块肥沃的土地,可能在他儿子那一代就会被人夺走。所以,他只有要上一块鸟不拉屎的土地,才没人会跟他争,没人会赶走他。这是一种智慧。
老子在这一章中还强调了忍辱。佛家也强调忍辱,不过,世人认为是辱的东西,佛家只当成一种调心的手段,所谓的忍,只是一个称呼而已。训练到后来,佛家是无辱可忍的,也就是世界上没什么能辱你。当然,没训练到这一步的时候,辱是存在的。一切自认为不公正的待遇,世人都称之为辱。接受这些待遇,就叫忍辱。
所以,忍受“曲”“枉”“敝”“窪”“少”,就是在忍辱。当然,老子不在乎辱,他跟佛陀一样,是非以不辩为解脱,永远忍辱,永远不去辩解和争论。为什么?因为他知道没有意义。大道会把一切问题都解决,根本用不着你去争。而且就算你不争,一百年后,很多人就消失了,他们争论的一切也都消失了。所有的争,都仅仅是一种情绪、念头、执著和偏见。
《道德经》虽然很难懂,但经我这么一解读,你就会发现,老子的道理并不难懂,这些道理其实很平实,我们都能听懂,而且对每个人都有用。不过,越是平实的东西,越容易在生活中被人忽略。圣人的高明之处,就在于能发现人们发现不了的真理,也能运用人们运用不了的真理。老子有很多应世智慧,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生活。
——选自《老子的心事》第二辑 雪漠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