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现在俨然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唯恐避之不及。
它是一种并不太正面的性格特质,让我们感受和经历了众多的负面情绪,容易让一个人丧失生活信心、降低自我控制力,也增加了患上抑郁症等心理疾病的几率。
自卑还被认为是成功的绊脚石,现代社会普遍认为自信、乐观、外向的人更容易取得成功。
有一句大家耳熟能详的话:没有不好的情绪,只有不被尊重的情绪。
同样,没有不好的性格,只有不被尊重的性格。任何一种性格特质都是我们在人生的经历中为了保存个体、发展自我而形成的,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自卑也如此,它虽然是一种负面性格特质,但却具有强大的正面效应。
首先,来点鼓励
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自卑与超越》一书的作者)本身就是一个自卑的人。
他的童年生涯可谓多灾多难:从小患有软骨病,身体活动不便,直到4岁时才学会走路,又遭遇躺在自己身边的弟弟死亡。
5岁时因患上严重肺炎而差点丧命,后来在街上玩耍时又被车撞伤过两次。
他还有一个健壮英俊、表现良好的哥哥,因为生病而驼背矮小的阿德勒总是活在哥哥的阴影之下。
文青的最爱,英国小说家毛姆也是一个自卑的人,儿时便有的口吃问题让他痛苦而敏感,也因此恐惧人际交往,他总是在身边带个翻译(一个善于交际、性格开朗的小伙子),以此作为自己的屏障。
男神梁朝伟更直接宣称自己是一个自卑的人。
这些事例并不能说明自卑可以帮助成功,但却表明自卑绝不是人格的癌症。
1、自卑让我们更加现实的面对生活
自卑的人基本都是悲观主义者,习惯用消极思维来看待生活,对未来没有信心,爱泼冷水、说泄气话。
这种泄气话真的是悲观的表现?有时候这是坦然接受现实的表现。
来看看那个经典的故事:
两个人都在沙漠里行走,每个人包里装着半杯水,一个人说:啊,太好了,还有半杯水。另一个人说:天哪,太糟糕了,只剩下半杯水了。
故事到这里一般就结束了,但是请继续想一想:在不同心态的指导下,两个人会分别怎么做呢?
乐观者心想:水还多着呢,况且,希望总会有的,救援者一定会及时赶到,于是,在喝水时就不会节制。
自卑的人则心想:才不会有什么奇迹发生,我就只有这半杯水了,我必须小心谨慎,只在最必要的时候喝上一小口。
请问最后谁能够活的更久一点?
不管你乐观还是悲观,水都是半杯,不会因此而改变。自卑的人看似付出了负面情绪的代价,但却活得更久。
事实上,人的心理倾向是对自己盲目乐观,所以,自卑者可能不是悲观,而是更客观的面对现实。
美国的一项调查显示,虽然统计数据表明美国的离婚率高达50%,但几乎所有的新婚夫妇都认为自己的婚姻不会以离婚收场,对自己充满迷之信心。
最终,这些当初充满信心的人士还是有一半离了婚。
经济学家亚当.斯密说:绝大多数人对自己能力有一种自负的幻想,他们高估自己盈利的能力,并对自己的好运抱有荒谬的推断。
一个充满自信、乐观主义的股票经纪人可能会亏得更多,因为他会高估自己的能力,而轻视市场的风险。
另一项研究显示,过分自信的学生倾向于不为考试做充分的准备,而与他们能力相当但自我怀疑的人,会更加担心考试失败,因此会更加努力学习,最终通常会获得较高的成绩。
研究者还发现,在赌博时,充满自信的人比自卑的人会输掉更多的钱,因为自信的人总是认为会有好运到来,也高估了自己的牌技,就算他实际上在连续不断的输钱。
自信支撑着我们对未来的希望,而自卑则让我们更勇于关注潜在的危险,这两者对成功都十分重要。
2、自卑让我们可以从失败中学到更多
当面对成功和失败时,你会如何归纳原因?下图是两种典型的归因模式:
一般认为,自信的人能够更好地应对成功和失败,即在成功时感受到更多的喜悦,在失败时能够减低负面情绪,从心理的角度上讲,这的确是“稳赚不赔”的事情。
但成功与失败都是一个客观事实,重要不是你如何看待它,而是你从中学到了什么。
自信的人倾向于把成功归因为自己,把失败归因为外部环境,以保护自己的自我良好感觉。
自卑的人则认为自己所取得成绩算不得什么,在遭遇失败时,他们更倾向于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把失败和挫折归因于外部环境,的确可以让自己保持一个好心情,但却容易让一个人不能勇于为失败承担责任,回避了自身存在的问题。
自卑的人更能够从失败中找到自己的不足,从而激发提升自我的意愿。
对于自卑的人来说,所需要转变的是:不要因为现实的能力不足而丧失信心。能力水平的高低也是一个客观事实,你只是现在才发现。
接受和勇于面对自己的能力不足是进步的开始,在这一点上,比那些盲目乐观,看不到自己缺点的人已经取得优势。
自卑的人很少责怪他人,责怪环境,他们都是一些永远严格要求自己,永远对自己苛刻的家伙啊。
3、自卑赋予我们奋斗的动力
你什么时候最感到自卑?
看到那些比我优秀的人的时候。
你觉得为什么他们比你成功?
因为他们比我努力,比我有能力。
这是典型的自卑者心态,自卑者总是把自己同更优秀的人相比较,也更倾向于把别人的成功归因于他的努力,把自己的失败归因于自己的能力不足。
而一个充满自信的人,会认为自己的能力并不比那些成功者差,他们更容易把社会地位、财富的差距归因于不可控因素,例如出身、运气、或者别人采取了不合法的手段。
这样的思维模式的确可以让生活变得更加轻松,因为不必为自己的失意而感到内疚。但从个体奋斗的角度来讲,则容易消磨自己的斗志。
他们也更容易对现实的差异感到愤慨,当看到别人具有比自己更高的价值时,自信者更倾向于认为这是生活对自己不公,更容易对对方产生敌意。
自卑者通常相信这个世界是公平的,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是能力造成的,一个能够成功的人必然具有优于自己的能力,所以,自卑者很少产生嫉妒、仇富等不利心态,他们只会责怪自己。
自卑者在看到别人比自己更成功、更富有时,会受到强烈的自卑感折磨,这种滋味并不好受,但也为个体奋斗提供了精神动力。
为了减轻、降低这种不利情绪,自卑者愿意付出艰辛的努力,去提高自己的能力,赢得更大的成功。
阿德勒认为:克服自卑感和追求卓越是一个人人格发展的基础动力。
这个努力的过程,以及从中体验到的成功感受,可以帮助自卑者建立自信,从而扭转自卑的性格。单靠自我说服(我要自信,我一定能成功)或者有意的吹捧(你是最棒哒!)不能从根本上增强一个人的自信感。真正的自信来源于对成功的体验。
4、自卑让我们更有能力应对负面事件
自卑者通常认为自己是不幸的,生活中充满各种糟糕的事件,好事基本都不会发生,而危险却常常变为现实。
这让他们眉头紧皱,压力重重,但是,也让他们对不幸和挫折更有免疫力。
不管我们喜欢与否,生活中必然会发生不幸的事,让我们痛苦、伤心、沮丧的事。
如果你按照高自尊者一样思考,认为“我完全可以控制我的生活,一切都会一帆风顺”,当这些事件真的到来时,你将手足无措、倍感震惊。
而自卑者显得气定神闲,因为他们早已为这一切做好准备。
研究显示,高自尊者在面对挫折、打压时会比低自尊者表现出更多的对生活和他人的敌意,也更容易产生报复性行为。
心理学家鲍迈斯特让一群大学生志愿者分别书写一段文章,然后由另一名大学生对其作品进行夸奖或者贬低。
然后,他让作者和评价者一起做游戏。当评价者失败时,作者就可以用任意强度和长度的噪音来攻击对手。
结果,那些在自尊心测试中得分较高的人,表现出更强的攻击性。
他们猛烈的报复给予自己负面评价的人,平均时间长度是自尊心测试较低的人的3倍。
自卑者比那些对生活和自己充满信心的人更懂得“居安思危”的意义,他们随时准备着面对生活的下一次磨难。
愿和你在追求理性的路上结伴同行
半块月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