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了印度影星阿米尔-汗的又一经典力作《摔跤吧!爸爸》,片长150多分钟的电影全程无尿点,让人观影之后依旧心潮澎湃,手里仿佛握着满满能量。
对于这部影片,我内心自然也为片中“爸爸”执着于为国家争取最高摔跤荣誉,为了女儿的未来不惧全村人的冷嘲热讽所打动。但除此之外,我还想聊一聊其他方面的感想。
不知道观影后的你是否注意到,在电影第41分-第44分之间:两位“女儿”偷偷溜出去参加朋友的婚礼,被“爸爸”发现之后,她们不敢回家,留在“新娘”家向她诉苦。“新娘”回答道:“我倒希望上帝能给我这样一个父亲,这样的父亲会为我的未来考虑……看你和你的父亲,他在和全世界对抗,他承受着所有人对他的嘲讽,为什么?为了你们有个好的未来……”(视频如下:)
现实生活中,能和父亲无话不谈、结交甚好的人,估计凤毛麟角。在“男主外女主内”的年代,父亲通常扮演着与母亲相对的角色,他对子女要求严苛,不苟言笑,给人一种不怒自威的气势。也恰恰因为这种气势的存在,做为子女的我们不愿意去亲近他、了解他,以至于像影片中的两位女儿一样,对“爸爸”强迫她们练习摔跤的行为怨声载道,甚至奋起反抗,等到别人一语道破时才发现,原来,父亲对她们的爱竟然如此沉甸。
我的父亲识字不多,年轻时深受其苦。因此,像所有其他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家长一样,对我的学习非常上心。
父亲的“陪读史”可以追溯到我读小学一年级。那时候,他每每忙完田里的农活回家,第一件事情便是问我,作业写完了没。我要是回答没有的话,他会喊我马上去写,并坐在一旁安安静静地看着我写完。赶上农忙时节,尽管晚上从操场收完稻谷和烟叶回来,月亮已经斜挂在半空中打盹,他依然会叫醒我,问我是否完成作业。
有一次,隔壁村庄赶庙会,我和其他小伙伴一起到那里玩得忘乎所以,等到想起回家时,天色已经暗得可以挤出墨汁来。我一路跑得气喘吁吁,心里同时也在琢磨着如何应对父亲等一会儿的盘问。
跑到家门口时,父亲正蹲坐在走廊的地板上抽闷烟,昏黑的灯光下,他的脸色愈发暗淡,单薄的背影也被拉得老长。“今天上什么课呢,老师布置的作业完成了吗?”父亲低声问我。我战战兢兢地回答他:“作业已经在村头的同学小云家做完了,所以才这么晚回来。”父亲听我这么一说,嘴角微微露出道弯弧,话也没接就回屋去了。
本想晚上等父亲和母亲熟睡之后再起来写作业,或者第二天早早起来补做,怎奈因为心虚,生怕事情败露,一直拖着。刚好那次运气也比较背,晨读(7:00-7:40)之前,一直没找不着机会补做,等到晨读时,老师太阳打西边出来,早早地就开始检查作业,结果可想而知。
那天傍晚回去,父亲刚从猪圈出来,手里还提着盛放猪食的木桶。我见他一脸臭臭的样子,大气都不敢出。“明明昨晚作业没写,还谎称做完了。要不是今天碰到你老师问起这事,我还被蒙在鼓里,你能不能有点出息……”父亲越说越生气,索性撸起袖子,朝我的屁股一顿痛打。
记忆中,这是父亲为数不多的一次“暴力”家教。母亲后来告诉我:“那天打完你之后,你父亲整宿都没睡,在你睡着之后,还硬是要自己起床给你涂药。”
有一回期中考,邻桌的小芳笔没水了,向我借笔。见我文具盒里躺着一支英雄牌钢笔,她羡慕地问我:“是谁给你买的?”我回答说:“我爸。”“你爸爸对你真好。年初,咱们开学之前,你爸还到我家借钱,说是给你交学费用。我们家那会,刚好也没什么闲钱借你们,也不知道你爸后来找谁借去了,”小芳见我没说话,继续说道,“我哥刚结完婚时,家里的日子捉襟见肘,我爸三番五次让我休学。还说什么‘女子无才便是德’。我爸从来不关心我的学习,也不曾给我买过文具……”
听小芳这么一说,我终于知道为什么父亲从田里回来的时间越来越晚,为什么每次干完农活后都显得那么疲惫——他在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支持着我,支持着我的学习,希望我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走出大山,告别农田。
父亲对我们的爱大多就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它在,要不别人怎能清楚地看见?很多时候我们因为被父亲的严威唬住了,暂时看不到它。为此,我们何不主动靠近父亲,攻克与父亲之间的所有隔阂,让父爱来的更直接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