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沙漠,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是寸草不生,满目的荒凉,甚至还代表着死亡。饶是如此,不少的沙漠还有些许的绿洲存在,始终让我们延承着生命的渴望,以及对未来的希望。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改善征服沙漠的信念和手段越来越高超,并逐渐的摸索出独特的改良方式。今天,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磴口县就出现了这样的奇迹。这里的沙漠所在地,不仅孕育出了绿油油的水稻,还养殖起了鸡鸭鱼。
沿着磴口县穿沙公路,西行20多公里,就来到了这片绿洲。隔着车窗向外看,高处的天空蔚蓝如洗,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放眼辽阔的大地,映入眼帘的则是大片相连且让人欣喜的翠绿。同行的人说,这就是沙漠水稻,如今长势喜人,到九月底就能收割。按照技术员的估计,亩产量也应该非常可观。最关键的是,磴口县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特殊的气候,注定着他的质量难能可贵,完全能达到天然,绿色,有机的标准,确保消费者吃的安全,吃的放心。
基地负责种植的杨国山带领大家参观,并给予详细的介绍。他说,沙漠的可怕之处就是在于缺水,只要有水源,很多东西都能在这里成长。为此,今年的4月份,磴口县和北京仁创科技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合资成立了巴彦淖尔市仁创生态海绵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计划利用“生泰保水砂”种植技术,进行沙漠改造及盐碱地改良。同时打造千亩光伏沙漠有机水稻试验示范基地和盐碱地改良试验示范项目,将磴口县打造成国际“砂产业”论坛的永久性会址,把沙漠变成良田和绿洲。
但是,水的保存在沙漠里是个重要的课题。如果无法满足这个条件,所有的畅想都难以落地生根。巧的是,磴口县素有“百湖之乡”的美誉,还有国家重要的三盛公水利枢纽,能提供充足的水源保障。如果再加上科技的力量,那更是相得益彰。生泰保水砂不仅能防止水渗漏,同时具有呼吸功能,有利于植被生长,开创了绿化沙漠,中和盐碱地的先河。有了生泰保砂的科技,沙漠里种植水稻就不再是遥遥不可及的梦想。剩下的只需要按章程管理就行了。
众所周知,种植水稻,不仅要注重品质,还要保证产量。为此,仁创沙漠水稻从开始种植时就在全国水稻市场做了认真的调研,从品质和产量同步进行认真的选择。最终决定,所采用的种子都是从宁夏精心挑选而来。宁夏的水稻经过多次的精心培育改良,目前的特点是,口感好,质优,非常适合大西北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生产周期长,有较强的耐寒性,产量也比较固定。亩产量能达到1000—1500斤。
面对长势喜人的水稻,杨国山也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让人奇怪的是,稻田的周围全部是将近两米的壕沟,里面放满了水。因为天气炎热,每个壕沟里的增氧机都在全力运转。至于有什么作用,让旁人琢磨不透。面对众人的疑惑,杨国山微笑着给出了谜底。原来壕沟是用来养殖鸡鸭鱼,小龙虾,包括螃蟹。他的答案让大家更觉得不可思议。旁边的工作人员说,稻田养殖其实真的不是难题,在我国的南方早已经推广,养过鸡鸭鱼的水,存有各种丰富的微生物和鸡鸭鱼产生的粪便,循环到稻田里,更加能促进水稻的成长。
说完,工作人员拿起准备好的饲料撒向水沟。瞬间,不同肤色的鱼开始浮出水面,争相吞食。和着落日的余晖以及增氧机旋转带动的浪花,金光闪闪,形成副自然美妙的画卷。对于鱼儿过冬的问题,杨国山介绍,无需担心,之所以把壕沟挖的深些,就是保证沟里的水不会冻成冰块,给鱼儿留下生存的空间。待到来年春暖花开,冰冻融化后,自然就恢复到如今的面貌。今年还是刚开始,但是已充分结合其他地方的结果和模式,应该不会出现什么问题。
对于成本和销售问题,杨国山更是没有任何的担忧。他说,沙漠里种植水稻,成本是相对有利的自然环境高出许多,但是,这种水稻质量上等,还是深受消费者的青睐。销路是开辟好的,收割完毕,仁创公司就直接以每市斤20元左右的价格全部回收。按这个保守的价格来算,每亩的收入能达两万元左右,利益还是非常可观的。上千亩的种植面积核算下来,没有意外,有个两三年的光景,所有的成本自然就全部回归。另外,下步还要在稻田附近建设光伏发电,自产自用,也是降低成本的有效手段。
谈到未来的打算,杨国山有着更充足的信心。他饱含深情的说,有政府的支持,有仁创公司高科技依托,我们必须使出全身的劲做好这番事业。沙漠成绿洲是我儿时的梦想,我在有生之年,必须要把握好这个机会。在现有的路上,我们也必须有新的思路。那就是,除了固有的坚守情怀,开拓精神,还要有创造利润的想法。沙漠水稻要已经初步成型,但推广起来还要走很长的路。我们目前要做的是,用事实证明,只要脚踏实地的去干,什么困难都会逐渐解决的。(文/孙新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