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为奖,奖自来。
这两年间,大岭山镇实验小学23名创校教师“井喷式”发展,从创校之初的镇级或镇级以上荣誉奖项0人次,逆袭为次年的39人次,今年的77人次。这份奇迹,藏着一些怎样的故事呢?
小白逆袭有故事
孙子良:独特研修之旅,非凡成长收获
这两年来,我深感幸运,亲历了刘建平总校长所倡导的孵化式研修。这种研修模式以实际课例或案例为基石,让我在实践中学习,在教学中成长,真正实现了“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成长”。在黄帆执行校长和集团导师罗德雄的悉心指导下,我不仅深刻理解和实践了“问题+”教学范式,更在孵化式研修中,培养了举一反三的能力和方法。每一次的研修任务,无论大小,都让我解决一类问题,开阔一片视野。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那次关于《学科内容整合撬动的课堂变革:体育“1+X”教学》PPT制作。
从PPT的色彩、文字、图片,切入到立意、背景、实践、效果,再到宣讲,我把体育“1+X”教学弄通透、做通透了、讲通透了。虽然历经数月,一路艰辛,但正是这样的过程,让我不仅对“体育1+X”教学有了深入的理解,也促使我在教育教学上实现了重大的突破。随后,我发表的论文获奖、课题立项成功,以及在教学技能大赛中的优异表现,都是对我努力与坚持的最好回馈。这些荣誉让我更加坚信:所有的付出与努力,终将在未来的某一天开花结果。
回顾过去,我深知自己的成长离不开集团和团队的支持与帮助。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秉承学习的热情,勇于探索未知,为成为一名更加优秀的教师而不懈努力,不断书写属于自己的教育篇章。
梁汉明:从课程认知到课程自觉,
我与课程共成长
学校有什么样的课程结构,学生才有什么样的素质结构。我深切地体会到,学校的课程结构直接塑造着学生的素质结构。这两年来,这一感受尤为深刻。
当集团的全人课程移植到实验小学落地生根时,我有幸被赋予重任,成为全人课程中拓展型课程“习得硬笔好字”的负责人。起初,我内心满是忐忑,唯恐辜负了这份沉甸甸的信任。然而,李催华导师的适时出现,犹如春雨般滋润了我迷茫的心田,她亲自指导我将硬笔书法的常态化教学融入日常,并教会我如何精准反馈,以确保课程的有效实施。
与此同时,黄校长的周到安排让我得以拓宽视野。每周一,我踏入松山湖中心小学,观摩邱卫春老师的“天天练”课堂。邱老师,作为该课程的金牌导师与创立者,其深厚的书法功底与独特的教学方法令我叹为观止。在他的课堂上,我深刻领悟到了书法教学的精髓,从讲解到练习,再到点评,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智慧与匠心。
这段宝贵的经历,不仅让我在书法技艺上实现了质的飞跃,更重要的是,它彻底革新了我的教学理念与方法。我学会了如何更有效地引导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与潜能,让他们在书法的广阔世界中自由翱翔。如今,我更加自信地站在讲台上,与学生们一同书写着属于我们的精彩篇章。
黄海健:如何创建学校自己的
校园文化品牌?我学到了,悟到了
曾几何时,我的公众号推文创作如同机械般重复,缺乏灵魂与温度,只是信息的简单堆砌。在加入创校先锋队期间,我承担起了公众号撰写的重任。起初,面对这一全新的挑战,我时常感到力不从心,推文的初稿往往难以直接达到既定的标准。然而,我并没有气馁,而是紧跟集团的指引,将每一次的反馈视为成长的阶梯。经过一遍又一遍的修改——一稿、二稿、乃至三稿的反复推敲,我逐渐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如何更好地捕捉学校的特色与亮点,如何将教育理念与文字图像巧妙融合。正是这样的磨练,让我从最初的迷茫与不安中走出,逐渐领悟到了公众号推文撰写背后的深意与技巧。
随着角色的深化,我有幸加入刘建平总校创立并亲授的“领航教师研修坊”,这是一次对校园文化品牌创建的深度探索与实践。在这里,“双基三策略”成为了我手中的魔法棒,让我学会了如何在纷繁复杂的教育环境中,精准定位学校的文化特色,并通过主题分区、场景呼应、全息聚焦等策略,将文化元素巧妙融入校园的每一个角落,使之成为可感知、可体验、可传承的校园文化符号。
回望过去,从最初在集团理事会上的青涩与紧张,到如今能自信满满地分享校园文化品牌的构建心得,我深知这一路上的不易与成长。每一次的尝试与挑战,都让我更加坚信:校园文化品牌的创建,是外在形象与内在精神的和谐共生,是对学校核心价值的不懈追求与传承。
何叶望:课例孵化,从学员到导师、
再到研修营主持人,我越来越从容了
初涉创校研修营,我鼓足勇气,站在聚光灯下,分享着对班级文化建设的憧憬与构想,那份紧张与不安如同夜间的辗转反侧,记录着初学者的忐忑。随后,我深入百日孵化项目的核心,围绕《认识整时》这一课例,倾注心血,精雕细琢,每一次修改都是对自我极限的挑战与超越。
加入领航教师研修坊,是我职业生涯的又一重要转折点。在这里,我遇见了志同道合的伙伴,我们携手并进,在教育的田野上耕耘创新,共同研发出《“问题+”教学核心探究环节三招》等前沿课件,更在幼小衔接的难题上深耕细作,制作出《幼小衔接的小学之"接"》课件,为孩子们的成长之路铺设坚实的基石。这些宝贵的经历,不仅拓宽了我的教育视野,更在实践中锤炼了我的教学智慧与应变能力,慢慢地,我从学员成为了导师。
如今,面对市级研讨课的重任,我已不再是从前那个容易焦虑的自己。相反,我能够坦然面对,每晚都能安然入眠,因为我知道,这一路走来的学习与积累,已经让我拥有了足够的底气和自信去迎接任何挑战。这份从容,是对“问题+”教学理念深刻理解的体现,更是集团研修体系赋予我的宝贵财富。在课例孵化的道路上,我将继续前行,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坚定的步伐,与更多的教育同仁共同成长。
陈晓颖:静悄悄的课堂,
静悄悄的变革,静悄悄的成长
在集团“问题+”教学的引领下,我有幸在导师黄帆和高艳丽的悉心指导下,经历了《分类与整理》和《数形结合好处多》这两堂课的精心孵化。这一过程,不仅是对教学内容的深度挖掘,更是对我教学理念的一次深刻洗礼。
我逐渐意识到,真正的智慧往往蕴藏在静悄悄的课堂之中。在这里,没有喧嚣与浮躁,只有学生思维的火花在悄悄碰撞,在看似平静的表象下,是他们对知识的渴望与探索。我越来越清晰地感受到,我所追求的课堂,正是这样一种能够激发学生内在动力,让他们在静默中思考,在思考中成长的地方。
通过这两堂课的实践,我学会了如何更好地设计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让他们的思维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和提升。同时,我也深刻体会到了数形结合等教学方法的魅力,它们如同一座座桥梁,连接着抽象与具象,让学生在直观感受中理解知识的本质。
导师孵化有话说
李催华:一个、两个、三个,
陈福利在三个课例中嬗变
细数那些时光印记,一个课例、两个课例、直至三个课例的历练,见证了陈福利老师在教育道路上的华丽嬗变。初次相遇,她那对教育不灭的热情与对知识无尽的探求,便如同一股清泉,潺潺流入我心田。在《青蛙写诗》与《赵州桥》两课的并肩孵化中,陈老师展现出的不仅是虚怀若谷的求教态度,更是对教育艺术的极致追求。每一幕设计,每一次课堂实践,她都细细研磨,力求将完美镌刻于教学的每一个细微之处,这份勤勉与执着,是她对教育最深情的告白。
而后,我们师徒携手,共同绘制了《枫树上的喜鹊》这一教学新篇。此课例不仅是陈老师教学技艺飞跃的见证,更是她教育理念升华的里程碑。她巧妙地将所学理论与实践相融,创新之火点亮了课堂,让学生在欢声笑语中启迪智慧,茁壮成长。这份能力,是她不断前行、勇于探索的结晶。
如今,陈福利老师已华丽转身,成为了一位卓有成效的导师,独立引领着青年教师的成长之路。她的蜕变速度之快,让人惊叹,更让人由衷地感到欣慰与自豪。然而,这背后的每一分成就,都是她脚踏实地、步步为营,“走一步,再走一步”,不懈追求的结果。
姚菊容:邓明照总是那个最活跃的身影,
提出一个又一个富有见地的问题
邓明照老师的好学,不仅仅体现在他对专业知识的渴求上,更在于他那颗永远充满好奇与疑问的心。在每一次的教学研讨中,他总是那个最活跃的身影,提出一个又一个富有见地的问题,推动着我们对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深入思考。《哪些物体是浮的》这一课,他通过巧妙的实验设计与学生的互动,不仅让学生直观理解了浮力的概念,更激发了他们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而在《如何运用工具》和《磁铁玩具乐设计》等课例中,邓老师更是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学习,极大地提升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正是这份对教学的热爱与执着,让邓明照老师的成长速度令人瞩目。他不仅在短时间内迅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更是在各类教学比赛中屡获佳绩,荣获东莞市品质课堂一等奖,这是对他教学能力的极大肯定。更令人欣喜的是,他的课堂已经走出了东莞,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带到了清远等地,为更多孩子带去知识的光芒和成长的喜悦。
邓明照老师的故事,是对“学无止境,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最好诠释。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只要保持对知识的渴望,勇于提问,敢于探索,就能在教育的道路上不断前行,收获满满。作为他的师父,我深感自豪与欣慰,也期待着他未来能够创造更多辉煌,为教育事业贡献更大的力量。
张国花:黎舒诺老师的课堂,
渐变中的舒缓、安全与润泽
回想黎舒诺老师初来乍到时,面对每一个课例的孵化,她总是以近乎苛刻的态度去雕琢每一个细节。教学环节的设计,她反复推敲,力求达到完美的境地;教具的准备,她更是精益求精,即便是一丝一毫的不完美,也会驱使她不断尝试与改进。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悄然间使她的课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起初,她的课堂节奏或许略显急促,像是一场紧张的赛跑,偶尔还会因对细节的过分关注而不自觉地催促学生,如同一位严厉的指挥家,驱赶着每一个音符。但正是这样的历练,让她逐渐学会了如何在快节奏中寻觅那份属于教育的从容与淡定。她开始更加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仿佛一位细心的园艺师,用心培育着每一片绿叶,让每一个学生在她精心构筑的英语语言环境中,都能沐浴在学习的乐趣与安全感之中。
随着时间的流转,黎舒诺老师的课堂日渐呈现出舒缓、安全与润泽的氛围。如今的课堂,宛如一片宁静的湖泊,学生们在这片湖泊中自由畅游,感受着知识的温暖与滋养。她凭借自己的耐心与智慧,为学生们构筑起一座通往英语世界的桥梁。在她的引领下,学生们不仅掌握了丰富的语言知识,更学会了如何自信地表达自我,享受学习带来的无尽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