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上映的一部电影《你好,李焕英》,那票房是非常的漂亮。奔着各种好评以及朋友们的反馈,我也去看了这部电影,听说很多人都看哭了,我还在兜里带好了纸巾......
当然,不得不承认影片中有一些欢乐感动的环节,女儿努力做让妈妈开心的事情,妈妈心照不宣地配合...尤其是最后那句“我们的母亲曾今也是一名花季少女,只是我们都没见过”触动了无数人的心。
近几日收到身边朋友们对影片的反思,大都是觉得自己忽略了妈妈,曾经母亲因为自己做出了许多许多的牺牲,非常辛苦;而自己呢,就真的如主人公一样,一次也没有让妈妈满意和开心过,非常地愧疚;看完影片非常感动,于是决定要懂事一点,对妈妈好一点,因为她真的很爱我,因为她为我付出了很多。
听到这些反馈,我的心情非常复杂,我感受到,这些说要以后对妈妈好一点的“大人们”在他们自己的父母面前,始终如出生时一样像孩子般纯粹地爱着他们的妈妈,或许他们都不知道自己其实一直都是非常好孩子,真的不必愧疚。另一方面,为什么看起来如此伟大和付出的母爱,无论是影片中的主人公还是观影的这些朋友,萌生出来的竟然是“我不够好,一次也没有让妈妈开心”、“我觉得自己一事无成,愧对父母’、”妈妈为了牺牲了很多,我很内疚“?而不是,妈妈很爱我,我为有这样的妈妈而觉得幸福”、“谢谢妈妈为我的付出”.....
我认同李焕英是一个伟大的母亲,为孩子付出了很多,确实如此,这正是母爱的本能和伟大之处。电影里有个画面特别触动我,李焕英送走女儿之后假装上了返程大巴,等女儿走后下了车在雪地里往家走...我们身边有许许多多这样的妈妈,也有许许多多曾经被这样的妈妈养大成人的孩子,事实上,在我接触到的心理咨询个案里,很多都是被这种牺牲式的爱绑架的孩子,牵绊他们的正是这样的爱带来的愧疚感。
这份愧疚感的背后,有两个信念:第一,我不够好。因为妈妈付出了所有,我没有实现他们的期待,我无法回馈。但让她高兴是我的责任,所以即便我长大有了家庭,我也要接着在原生家庭里付出很多;第二,我不值得。我没有可能无缘无故安心拥有这份母爱。
我想说,事实上母子一场,孩子的到来,出生的喜悦,对妈妈的每一次开心的笑,第一次叫妈妈,第一次上学.....养育孩子的每一个瞬间,母亲从孩子这里获得了数不尽的快乐,她在养育的过程中已经获得了巨大的回馈。所以,对于母爱,请不要愧疚,把妈妈的期待还给她,就做一个孩子,去爱妈妈就好。对于母爱的付出,这是为我们每个人量身打造的最珍贵的礼物,这是每个孩子的礼物,安心去拥有,You Deserve It!
如果说,当你还是孩子的时候,妈妈的养育和付出带来的是愧疚感,或者说,当你看完这部影片之后,因为愧疚想要对父母好一点,那么,请你放下它,因为愧疚只会让我们离爱和幸福越来越远。我们可以这样想,我原来都忽略了妈妈如此爱我,我真的很幸福;我也要多陪陪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