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的时候,老妈给了我一本很漂亮的本子。淡蓝色软皮封面,厚厚的,似乎它的使命就是不停的承载。
这本本子,陪伴了我五年时间,今天它最后一页也承载着同样的使命。五年内,我把所有在我心中掀起惊涛骇浪的事都记在纸上。回首五年,在成年的当口,才看清原来成年是这样的。
♥
小卡片再也没有出现过
软皮本子里,有一个勒口,我把好友们送我的小卡片都插在里面。2012年六月,我收到第一张祝福卡片,我们初中毕业,好友用精致的明信片写下她们的祝福,“祝福我们都有个好的未来”,“希望你还是一样的美丽”,“中考有个好成绩”。
还有一张明信片比较特殊,是闺蜜那时的男朋友写给我的,那时他们很好,放学会牵着手一起等车。爱情刚到来时,都是那么简单,就像他们分开一样,风平浪静,爱过,哭过,怀念过。明信片上留着一句话“谢谢你安心的把她给我,我会照顾她,爱她的。”现在,那个男生在澳洲留学,有了新的女朋友,留在本子里的卡片,留下了别人的回忆。
2013年,圣诞节。高一,在还没有分文理班时,班级男女比例平衡,大家很团结,集体荣誉感很强。那年圣诞,我收到了两张卡片,“无论分班后的我们在哪里,依旧是好朋友。”“圣诞快乐,你是我最美丽的后桌。”两个女生的祝福,写得很用心,用不同颜色的笔,在勾勒一幅永恒的图片,哪怕事实上分班后的我们再也没说过一句话,那幅图永远都会在记忆里;哪怕有一天忘了,打开本子,你们还会在那里,在卡片上,在本子里。
2014年,分了文科班,我和一个饱受争议的女生成为朋友。她被一些势力强劲的女生视为“绿茶婊”,但我知道她,她只不过是单纯的表达自己的情感。新年时,我收到她的卡片,“恭喜我们成为朋友第五个月,我永远是你的好朋友,永远支持你。”
同年六月,我收到的最后一张卡片,“高中是人生记忆中最深刻的回忆,你却出现在最重要的时刻里。”生日的时候,一位朋友给我写的祝福,那年收到的所有礼物中,只有这张卡片陪我走过了多年。
在别人生日时,我也喜欢给别人送卡片,把平时说不出来的话,写给Ta。白纸黑字,将回忆定死,不怕它随时间忘记。哪怕写信的人已分隔东西,但祝福,依旧是祝福,在这里,在纸上。
好久没收到卡片了,祝福成为社交平台上自动定时发送的几行字,一句“谢谢”便成了索然无味的回复。
♥
眼泪不再为我而流
记载三年的高中生活,我把每一场考试的成绩、排名、总结,都写得清清楚楚。当然,相伴的大事,就成了一场出其不意的退步;或是单科成绩挂科了,被老师叫出去“谈心”时的自责。
那时的我很清楚,高考,是唯一的出路。刚上高中时,在日记里写下了第一篇文章,中考成绩不佳,我是以扩招生的身份上了重点高中。自责和负罪感,伴随了我整个高一生活。家里的情况其实我很清楚,父母为了我做了很多,对于一个不高收入的家庭,每一笔支出,我都心疼。除了成绩,每一件记在日记中的“大事”,都是因为自责而有了深恶痛绝的领悟。每一次以泪洗面,都是为了让自己忘记那个恼人的自己,为了有个新的开始。
高中因为喜欢一个男生,而不顾一切的为他撒谎,出去看他打球。直到和老妈大吵了一架,一切的爱恨情仇,随着那一夜的到来逝去。有时候,态度的转变,就在于一个转身。为了不辜负父母为我的花费和心血,我在那个晚上写了好长的一篇日记,告诉自己要学习,要努力。泪水打湿了纸张,纸上的字泛起了毛边。
自责、自省、更新,这是那时我大哭的原因。为了变得更好,为了放下一切包袱,哭,为自己而哭。
几年后,上了大学。眼泪成了忌讳的词。负担变重了,有时候因为想念,因为误会,因为害怕,眼泪会情不自禁的掉下来。只不过,更多时候,眼泪好像不是属于我的。我不再是为了寻找那个更好的自己掉眼泪,眼泪变成了一种责怪,更多时候是无奈。无法解决的误会,或现实,自己无能为力的看着事态发展,把手足无措的自己交给时间去检测。是爱情,是未来,是梦想。结局是好是坏,不知道。
♥
想了一千零一个借口,只为逃避
到了某个年龄才会知道,原来朋友很重要。因为越长大,越孤单。曾经,日记里经常出现的几个好朋友,成为成长路上的标配。每一场戏,每一个镜头,都少不了她们。我,老邓,Bo。我们仨从童年开始,总能牵扯出缘分来。高三,我们一起面对人生中第一次重要的检测。那段时间的日记本上,总会出现她们的名字。“今天,同桌老邓被调走了,我很想念她。”“今天课间,我,老邓,Bo,把名字写在窗上了,我们在那桃园结义,友谊长存。”高中毕业时,那天阳光正好,我们在操场上拍了好多张照片,我没把它洗出来,只是在笔记本上写到“要毕业了,感谢我身边的两位小仙女,希望来年一起回母校时会更漂亮。”只是那个“来年”也许很难等到了。
我们仨的大学,分居三地。老邓今年告诉我她搬家了,也许不会再回高中的那个小城了。Bo学了医,她说之后假期要在学校实习,回去遥遥无期。分开后的我们,联系慢慢被时间拉扯,拉扯地太长了,快要断了。
偶尔用社交软件聊天时,最后一句总会说“有机会我去找你玩。”我知道这只是一句敷衍,但有了这句,心里至少会好受些。逃避分开的现实,最好的办法就是给自己找一个完美的借口。“机会”有那么多,只是我忘了该如何去实践。只是在心底默念着她们的名字,看日记里一起开的玩笑,却想不出再见面时,第一句话该怎么说。
♥
所谓的“努力”,不过是放低要求的勉强
日记本里最多的,就是每天的to do list。高中时,一天的安排,满满的占据一整页纸,在完成繁重作业之后,还能完成每天自己写的任务,对于现在的我来说简直有点羡慕。
现在我还坚持写着日程表,只是明明可以在两小时完成的活,偏偏会被拖成四个小时。图书馆对面坐着考研的学姐。她跟我说她现在没日没夜的学,还觉得不满足。对于考研大军来说,这条“独木桥”实在是太窄太窄,她在用一年的水深火热,来弥补大学期间的迷茫和混沌的时光。
大学,所谓的“努力”不过是放低要求的勉强。告诉自己今天只要被完这几个单词,只要做一篇阅读就好。完成了,就沾沾自喜,觉得挺有成就感。也只有等到翻开了几年前的日记,看满满当当的日程表时,才会明白原来曾经的我是这样努力。潜意识里以为自己身处象牙塔,其实我只是在磨损曾经努力付出的成就。
♥
原来我变了,变成曾经最不希望的模样,原来长大,意味着这么多的无奈,这么多的伪装。
合上日记,心头的愁绪,只是又增加了一些。五年后的自己,会不会怀念此刻迷失的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