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茫,似乎是这个时代的一种不可忽略的情绪。
很多毕业生,甚至职场老鸟们,都不知道自己喜欢做什么,迷茫!
出现尴尬的情景:手头上当下的工作没有心思去做,但又不知道自己喜欢做什么,还又对自己的未来充满希望。就这样,时时地被焦虑、迷茫所笼罩。
记得有一位商业大佬,在公开场合分享自己成功秘诀:“我这一辈子,虽然不知道自己喜欢做什么,但是我知道我不喜欢做什么,所以我坚持到了成功。”
这句话,无比的伟光正。很多人拿着这句话,作为衡量生活和工作的圣经。其结果,往往是遇到恋爱中的不如意,不去分析原因,一股脑地认为不合适;遇到工作上的困难,不去想办法,一股脑地认为自己不喜欢。
实在误人子弟!
每一件事,想做到高手水平,在过程都将在所难免地遇到很多困难。如果,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让自己不开心了、不舒服了,就认定这件事不适合自己,不是自己的天命所在,就会陷入到半途而废漩涡。因为这件事让自己不舒服,从而怀疑自己的能力和对未来方向选择是否正确,必然会动摇,就会重新选择公司,甚至换到另外一个行业。在新的环境、新的行业发展过程中,还会遇到瓶颈,还会不舒服。我们的大脑就会下意识地重复上述的循环。人生,将是螺旋式地下降。
迷茫,谁都有。即使是像宫崎骏这样的动画大师,在没有创作灵感的时候,也会深深地怀疑自己自己适不适合动画行业;也会因为,画不出自己的动画人物造型,而痛苦不堪。
被时代裹挟前行的我们,面对对未来的迷茫和不确定,该怎么办?有三个建议,希望对你有用:
建议1:坚持寻找
想做这样的人,需要有一颗强大的内心。以苹果乔布斯为代表。
乔布斯考入的是里德学院,刚入学没有多久,他就发现专业不是自己喜欢的。并且,学校也不可能帮助自己找到人生目标。他选择旷课,辍学。不上学后,自己又无所事事,他就在学校旁听自己喜欢的课程,字体课,就是其中一门。后来苹果产品中那么漂亮的字体,就是这段时间的审美训练。
再然后,他就玩音乐,到印度禅修,搞个素食团伙,吸大麻…….正常人看来,这不就是一个街溜子吗?
直到遇到了沃兹,他喜欢上了电子产品,同时也想把刚流行的个人电脑,做的漂亮一些。当他决定,走上“科技+人文”的创业之路,他的人生才真正的开挂。
如果选择“坚持自我”,在过程中,你需要有无比强大的内心,来面对父母的愤怒和失望、经济压力、以及周边人异样的眼光。最可怕的是,有可能最后自己一事无成。
高中的时候,我有两个室友,他们是亲兄弟俩。他们的父母是地地道道的农民,经济条件很不好,与他们高中同窗三年,他们同一件外套穿了三年。他们为了节省伙食费,中餐晚餐都是每周末从家里面带来馒头伴着辣酱来解决。
高中三年,他们俩成绩在班面一直前十。当时,我们班将近60人。但我们是一个很普通的镇级高中,在班里的成绩,在全国高考中就不是那么牛了。高考的时候,他们都只考上了普通本科。他们父母已经非常开心了,东挪西借给他们俩凑足学费。
在入学2个月后,两个人纷纷退学。我们听到这个消息,简直不可思议。他们给的理由是,学校太烂,根本就学不到东西。
父母的学费打了水漂不说,他们俩要选择复读,还要从镇高中到市高中复读。又给家里面增加额外的负担,同时复读后到底是否能考好,上帝也不知道。
为了节省复读期间的学校住宿费,兄弟俩就在学校旁边租了一间农民废弃的房子。在满地狼藉的地板铺上一张席子外加一床棉被,就是两个人的床铺。又从废品站买来了两张桌子当作课桌,每天在学校熄灯之后到了自己的出租屋继续开战。我第一次去看到那个场景,就像是流浪汉谁在桥洞的感觉。
在那一年,弟弟考上了武汉大学,哥哥考上了西北工业大学。现在,弟弟被武大派到美国做生物神经研究读博,哥哥是西北工大国家雷达研究室的博士。
所以说,如果你的心力足够强大,就坚持自己的选择。既要,有能享受成功后的能力;也要,有能承担失败后的痛苦。
建议2:骑驴找马
还有一种方式,骑驴找马,变干边找。
这个方式看似很合理,实际是三个建议中,最为危险的一种。同时,也是大多数人选择的一种,因为成本很高。
只是我们看不到短期内的危害,从长期来看,很容易养成眼高手低、这山望去那山高的习惯。往往做这样选择的人,很多的时候,他们会希望自己成为任何人,就是不想成为自己。自卑感十足。
比如,很多人毕业后,因为各种职场的不如意,就频繁的跳槽。想法是好的,去找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结果是什么呢?任何一份工作,都不会全身心地投入去做,并且当自己搞砸的时候,就会告诉自己,这个不是自己擅长的、不是自己喜欢的,等自己找到自己擅长且喜欢的,就可以完美逆袭,平步青云。
最终导致,每一份工作都是做的皮毛,每一份工作的同事都没有真心的去相处,每一个行业都是浅尝辄止。在这种心态下,事情无法做好在自然不过了。长此以往,怎么去和那些在同样工作上抱着死磕心态的人竞争呢?
所以,如果想以这样的方法,打破自己的迷茫,建议一定要尽快尽早、多做多试。多留意自己在做哪些事情的时候,是自己感觉想做的;并且对自己去完成某项工作,有极大自信程度;当自己还没有开始做某件事的时候,自己已经迫不及待了;当把一件事完成,虽然疲惫和困乏,但是很满足。那就说明,这个是自己的“马”。
确定时间节点,确定试的次数。是这个建议的关键点。人生大好年华,就是那些年。如果在40岁还想做20岁的事情,试了众多行业和职位还是不如意,那就可能真的养成“眼高手低”的习惯了。
建议3:专注当下
拥有这样心态的人,一般情况下,这辈子过的都不会太差。
他们不去想太长远的规划,只是专注于把当下安排的工作,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完成并做好。在别人寻找喜欢做的事情的时候,在别人焦虑的时候,他们选择把时间花在事情上。
清朝的中兴名臣李鸿章,就是这样的性格。在《走向共和》中,我们看到,不管周边的人如何给他使绊子,不管洋人是多么凶狠,不管大清还有没有前途。他做的事情,就是踏踏实实地把老佛爷安排的事情做好。
不设置宏大目标,也不看过去发生过什么,也不管这个事情是否是自己喜欢的,只是专注于当下的事情。不惋惜过去,不焦虑当下,不恐惧未来。
这样的人,因为做事踏实,如果在职场中做事,一般不会急升降,但会慢慢升职加薪,毕竟任何组织都需要实心用事的人;如果自己做事,会练就一门好手艺,或成为一个领域的高手。
他们在把自己手头的事情做好时,就会得到周边人的正反馈,从而也就会越来越喜欢自己的工作。
大多数情况是,他们是把手头的事情做成自己喜欢的事,而不是,先找到喜欢的事情再去努力做。大约就是“干一行爱一行”的道理。
当自己迷茫,不知道该干什么的时候,希望上述的三个建议,对你有所启发。
人生,也就900个月左右,3万多天,很多事情是无法左右和控制的,我们唯一能够控制,以一个什么样的心态来度过一生。到了末了末了,只要我们问心无愧即可,千万不要还去承受“我本可以.....”的苍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