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中的另一位大诗人孟浩然,我们也不得不说一说。虽然我们对他不像李杜、王维那么熟悉,但他对我们读书人如何做人的影响力至今尚存,只是我们疏忽、未曾留意罢了。
了解一个诗人的作品,先要了解他的经历。孟浩然的经历我们或许不是很熟悉。在这里我们做个简单的介绍。
孟浩然,襄阳人,在南郭外薄有田园。幼年苦学,并崇尚佛道,且“少好节义,喜振人患难”。青年时慕汉庞德公高风,与友同隐襄阳县东南鹿门山,兼有儒释道侠隐等思想。开元五年,游洞庭,作岳阳楼诗献张说。开元十四年前,曾漫游于襄阳、扬州、宣城间,结识李白。十五年冬,赴京师长安,第二年应进士举,不第,滞留京洛。十七年秋,自洛阳经汴水往游吴越。于十九年除夕,在乐城与张子容相会,第二年北归襄阳。二十二年再上长安求仕,未果返乡。二十五年张九龄被罢相贬为荆州大都督府长史,邀孟浩然为幕府。二十七年夏,孟浩然背疽初发,归襄阳卧疾。二十八年王昌龄至襄阳,浩然与之饮宴甚欢,食鲜疾动,疽发而卒,终年五十二岁。
从他的经历过程中,我们可以得知孟浩然的大致为人,一、熟读诗书。二、有隐士风范,而且是青年时期真的是怀着一颗隐士的心在生活。三、求仕无门,怀才不遇。其实他真的不适合做官,即使做了官,早晚也会被罢。四、广交游,对朋友重情重义。他的死就是因为见到王昌龄太开心了,明明知道自己不能吃鲜货,结果高兴起来命都不要了,可见其为人质朴、率真。
读遍孟浩然的诗,我们也会发现一个诗意的孟浩然。我非常赞同闻一多先生对孟浩然诗文的评价:淡到看不见诗了,才是真正的孟浩然的诗。
在盛唐时期,只有孟浩然最接近于陶渊明。我们说隐士的生活,其实不是佛家的,在中国人的心中,隐士的生活更接近于道家。整体上来看,孟浩然的诗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旷、疏、清、远。即使他对家人、朋友的感情再炽热,而散发出来的感觉也是那么的悠长、疏旷。当然他不是不会写豪壮之语,他的豪壮之语写出来照样是无可匹敌,不输李杜。但整体上来讲,他的诗给我们的感觉就像是浑然一体,出自天成。我们慢慢来欣赏、品味他的几篇诗作,来细细体会诗意的孟浩然吧。
春晚绝句(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此诗广为人知,现在我们的小学生每到课间休息,校园喇叭里无不是这首诗歌。孟浩然这首诗明快、清丽,又含一派静气。然而也散发着对生命无常、人事代谢的无限感慨。“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李易安不也曾慨叹“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吗?面对时光的流逝,面对风雨的飘摇,诗人细微、敏感的嗅觉被触动,一夜风雨过后,那满地落红让人无限感伤。“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这首诗虽然引发无限感思,但整体令人觉得清丽、明快,言有尽而意无穷。
孟浩然写过两首与庐山相关的诗,一首诗感觉清旷,而另一首不但清旷,而且也直抒胸臆,不让太白。
晚泊浔阳望庐山
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
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
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
东林精舍近,日暮空闻钟。
此诗无佳丽句,但觉清旷、疏远。前人评此诗“所谓篇法之妙不见句法者”,又曰“一片空灵”。感觉此诗只是浑然一体,犹如“羚羊挂角、无迹可寻”。可偏偏又是有一种冲淡的风骨。
而另一首和庐山相关的诗又给了我们另一种感觉。
彭蠡湖中望庐山
太虚生月晕,舟子知天风。
挂席候明发,渺漫平湖中。
中流见匡阜,势压九江雄。
黤黕容霁色,峥嵘当曙空。
香炉初上日,瀑布喷成虹。
久欲追向(一作尚)子,况兹怀远公。
我来限于役,未暇息微躬。
淮海途将半,星霜岁欲穷。
寄言岩栖者,毕趣当来同。
彭蠡湖,即今鄱阳湖。此诗描述了乘船于湖中,从黎明前暗夜的风景直至日光乍现、瀑布陡现目中的过程。前两句广阔旷远,再两句显“雄”,至“香炉初上日,瀑布喷成虹”句则为壮美哉!实不让太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之句。一“喷”字,立显气势如虹之态。谁说孟浩然诗中没有气势,此诗当为孟夫子气象万千之作也!
孟浩然气象万千之作还可见于其《岳阳楼》: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此四句实为壮阔。天地混沌一体,景象万千,山河尽收囊中之感。
孟浩然和王维被世人称为“王孟”,皆因二人都写田园山水,但孟浩然和王维相比,更接近于陶渊明。他的隐是真的隐,青年时代在襄阳,过着的就是隐士的生活。就算是出来想从仕,但他骨子里却还是有隐士的风格。所以他写出来的田园诗是真豁达,真清疏。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过故人庄)
这首诗,如果和陶渊明的诗放在一起,你是看不出来是出自他人之手的。
垂钓坐磐石,水清心亦闲。鱼行潭树下,猿挂岛藤间。游女昔解佩,传闻于此山。求之不可得,沿月棹歌还。(万山潭作,亦作“山潭”)
一句“求之不可得,沿月棹歌还”说尽隐士风范,不落俗情,乃真风流者也!
就连他等候朋友到来时,都是那么的有古风: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夜宿师山房期丁大不至)
此诗幽旷,得山水清音,于夏季酷暑读之,实在是一付清凉散。有如此闲淡清趣,孟夫子第一人也!
得山水清音者,另有一诗,读之立刻精神清爽。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夏日南亭怀辛大)
孟浩然写山水,永远都是那么清旷、疏远。一句“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让人立刻沉寂下来,浮躁的内心刹那间如止水。孟浩然与诸人联诗,至孟浩然,云“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举座嗟其清绝,不复为缀。足见孟夫子是真隐士。
孟浩然有诗“行至菊花潭,村西日已斜。主人登高去,鸡犬空在家(寻菊花潭主人不遇)”。二十字是诗又不似诗,犹如家常话,然意味无穷。
孟浩然交游颇广,对朋友重情重义,再加上有隐士风范,所以深得众人景仰。就连一向自称“谪仙人”的李白对孟浩然也是俯首膜拜。“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李白是性情中人,只有性情中人才会景仰一个比自己还要真、率的人。孟浩然对朋友不仅有“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的淡定,也有“荆吴日接水鸟乡,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泊何处,天涯一望断人肠。”的悲苦,好个“天涯一望断人肠”啊!
孟夫子也是个超可爱的老翁,见到漂亮姑娘话都不敢多说。“……白首垂钓翁,新妆浣纱女。看看未相识,脉脉不得语。”瞧这样子,一脸的腼腆。估计老夫子看着小姑娘心里发怵吧!想说什么却欲言又止,不知道该说什么的样子好可爱。
很多人说孟浩然也一心求仕,但在我看来,孟夫子不是当官的那块材料,他自己也知道当官也就是那么回事,所以写到“欲寻五斗禄,其如七不堪。”在王维那里听到皇上来了,不知所措竟躲到了床下,弄得个灰头土脸。他真的只适合做一个隐士,不过有人说他做隐士是不问农事,不像陶潜,躬耕于陇亩,觉得他写田园诗都类似于“站着说话不腰疼”,我觉得倒未必尽然,别忘了他薄有田园,归隐了也不能不吃不喝,没人养活自己,还是得靠下地种田过日子,对于农事,他有诗曰“……我来已强仕,无禄唯尚农。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便是他务农的极好证明。
说孟浩然兼有儒释道侠隐,此话不假,儒家做学问从仕,释、道二家则是追求个人骨子里的风范。孟夫子的风格更像是道家,当然他也写过很多和释家有关的诗,不过不流传,但读起来仍是很有味道。至于说到侠,他写的诗很少,也不像李白的《侠客行》那么豪气冲天,而是别有一种淡淡的风尘味道,有徐克电影里那种侠者的感觉。其诗曰“珠弹繁华子,金羁游侠人。酒酣白日暮,走马入红尘。(同储十二洛阳道)”
孟浩然的诗气清绝,意疏旷,味悠长。在很多人眼里,他的诗和陶渊明相比,似乎少了一些那种自得其乐的闲散舒适,和王维相比,又未见得有如此高的才气。苏东坡曾笑话孟夫子没有才,殊不知东坡最大的问题就是才太多了。在我看来,孟浩然比王维更富有隐士的情怀。读孟浩然的诗,你会发现他不是在写诗,而是在和你叙事。他有苦闷,他有感动、他有豪情、他有清风高骨,他也有对岁月一掷如梭的惆怅。他把他那所有的情感都化在了平淡如水的诗句里,留给你无限的遐想,让我们再好好感受一下诗意的孟浩然吧: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神。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百里行春返,清流逸兴多。鹢舟随鸟泊,江火共星罗。已救田家旱,仍医里化讹。文章推后辈,风雅激颓波。高岸迷陵谷,新声满棹歌。犹怜不才子,白首未登科。
阮籍推名饮,清风满竹林。半酣下衫袖,拂拭龙唇琴。一杯弹一曲,不觉夕阳沉。余意在山水,闻之谐夙心。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试登高,心飞逐鸟灭。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平沙渡头歇。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上,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好一个孟浩然的诗,好一个诗意的孟浩然!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