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8年,我换了4家公司。
从月薪3千,到年包50万。
同事都说我,每次离职,时间选得太对了。
第一次跳槽,
在我离开之后,
公司被迫转型,至今还是微小体量。
而我base翻2倍,首次冲上1W+。
第二次跳槽,
在我离开后,
公司遇到发展瓶颈,三年没涨薪。
而我base涨56%,首次冲上2W+。
加上业务乘上东风,综合月薪突破3W,
让我从一个不相信自己能赚钱的文艺青年,
变成脚踏实地撬动生意的业务骨干,
更自信,也更实干。
第三次离职,
在我离开后,公司双11大扑街,
部分裁员,部分好用的牛马被留到自离。
而我在竞业限制收入的兜底下,
获得几个月的自由,
像飞奔在草原上那样,尝试各种单干的可能性。
为自己打工2个月,综合收入居然与离职前几乎一样。
首次尝试“半裸辞”,让我体会到自由安排时间的快感。
完成这场小冒险之后,又拿下涨薪28%的offer。
第四次离职,
其实好坏还未知。
同事焦头烂额,在解决难以出成绩的烂摊子项目,
我也不算轻松,一头钻进新的领域,思考未来,立刻做事。
公司可能发不出年终奖,
我也可能迟迟没法获得收入。
当前的社会,像是汪洋波涛上的快艇,
船上的人都被迫跟着起伏,
一会儿被浪抬到空中,一会儿又重重砸向海面。
那我是怎样选择离开的时机的?
离开意味着拒绝,拒绝意味着挽留,以及无限的人情牵扯。
每次离开,其实都是很艰难的决定。
但在理性与感性的交锋中,
最终我的所有理性分析,都会浓缩成一种感受:
我在这里已经感觉不到风了。
没有风,就意味着不在奔跑,意味着静止,意味着原地踏步。
我知道时间是在向前跑的,就像跑步机的滚动条。
如果我停下来,那就是在相对后退。
当我感觉到环境已经停滞,
我在其中无所事事,或者无力回天,
我就宁愿离开。
时间才是最宝贵的资产,
与其花在泥沼里自拔,
不如换一块平地,踩上滑板赶路。
也许路途遥远,也许还会有高难度的地形,
但至少,我在快速移动,我感觉到了风。
有些人擅长找准飓风,乘风而上,
我也许达不到这种境界,那就为自己造风吧。
哪怕是一点点的风,都是在轻声告诉自己:
你啊,在生机勃勃地活着。
-
收入:0
支出:-15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