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家后面就是大片的老房子,老房子的后面就是大片的竹林。
这些老瓦房在村里已经不多了,也几乎没有人居住。村里的人在很多年前就开始陆续搬到更好的地段兴建楼房,两层的,三层的。
我觉得我们家就是我们村子新旧时代的分水岭。我们家的后面还有大片的老式瓦房,而前面就是水泥路和大片小楼房。
天气好的时候我把被子抱上楼顶晒一晒,往后看看老房子,再往前看看小楼房,就觉得自己一脚就可以踏进两个不同的新旧年代。退一步,大家柴火烧饭家家屋顶立着小烟筒;往前看,就已经是wifi全覆盖了。这两个时代的跨越大概用了20年的时间,速度快得可怕。
闲聊的时候我问过村里的老人:”当时还在住泥瓦房的时候有想过现在生活能够那么好吗?“
”哪里敢想啊,当时觉得能够吃饱饭就已经很幸福了。“
”那会觉得以前吃不饱的日子很可怕吗?“
”怎么可怕?吃不饱就多出点力气干多点活,生活嘛,就总能维持下去。现在就不行了,现在挣钱不能光靠力气了。“
就在这一问一答之间突然觉得我可以做一个#人在农村#的专题,就像@人在纽约,一张图,两句话,一问一答。
图有人也有物,话也是简简单单的,又接地气,又感人。是一种更积极向上的农村文化。
都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哪怕是村子里大部分年轻人都都离家外出打拼,这个村庄也不是沉寂的,因为还有更小的一辈在被这老的一辈照顾着,故土的传承已经被融进这生活方式里。润物细无声。回头看,你已经对这土地爱得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