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像祥林嫂一样反复去说着同一个道理:把目光从社会和他人对你的期许(或者挑战)中移开,好好想想你自己,你的优势,你的才能,你的资源,以及,你的理想,然后去低头走你自己的路,创造你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次方程式代数学的一部分,而代数学是人们创造出来用以清晰描绘量化世界的智力工具」
这就是荒野求生模式。它从观察和分析现实问题开始,经过一番(也许是理论层面上的)分析和探索,又回归到现实。
确实,你可以花几千块钱,去买一篇论文,但是,你失去的,是一次非常好的提升自己的机会,你放弃了一个锻炼自己检索和查阅文献能力的机会,放弃了对一个专业领域进行系统性、批判性思考的机会,放弃了论文写作这种特殊的训练书面表达能力的机会。
当然,很有可能,我们永远也不可能达到他们所在的高度,但是「取法其上,得乎其中」,这并不妨碍我们用他们最开放和先进的理念去更迭我们的人生奋进的道路。
让学习和工作永远并行地展开,这样的设定,就可以激发你在理论和现实间穿梭的激情和思维的火花,促使你在两个世界里找到共振的结点。
这些行动可以帮助你一步步地构筑起自己独特的知识和经验体系,因为当你把纷繁复杂的现实和眼花缭乱的理论进行思考、交叉和整合以后,它们就成了你心智的一部分,而且不可能有人正好和你的这部分心智相似,甚至连模仿也断无可能。这种逐渐打磨出来的独一无二的智识,就可能帮助你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
这道坎,就是没有逃脱他人认同感的诱惑与限制。他们没有树立起一个坚强的内核,一个由「我是谁」以及「我到底要成为谁」所构筑的内核。
以旁人的眼光作为自己人生的参考线,你会为追逐一个内心并不想要的东西,而气喘吁吁地奔跑;更糟糕的是,你的人生会被割裂开来,变成很多碎片,每一块碎片都用来讨好特定的一群人。
所以,内心坚定的人,从来不忌惮做一些不寻常之事。那些在别人看来疯狂的举动,对自己来说却可能是最好最安宁的选择。逃脱献媚于他人的牢笼,才能真正获得自由。
这一过程称为「构建—测量—学习」(Build-Measure-Learn)的循环。如果你不构建最小化可行产品来做实验,就无法在现实中被测量,更无法基于反馈来学习,而只能是游离在市场之外,闭门造车,最后很可能一步步偏离航向,直至走进不可逆的失败的深渊。
个人成长的过程,是他和这个世界相互试探的过程。说白了,也就是在一片迷雾中,点燃起一盏油灯,逐步把自己和周围照亮的过程。
如果用「精益创业」的思想去发展我们的人生,当务之急,就是做出一个也许是挺粗糙的「最小化可行产品」,然后厚着脸皮拿到众人面前去看,去争取建议和批评,然后再行改进,通过一步步地迭代,向梦想靠近。
「精益创业」模型告诉我们,不要一开始就追求完美,因为你不知道怎样才叫完美。你必须去实验,去测试,去把东西做出来,和这个世界产生交互后,你才可能知道一丁一点可能正确的方向。
拖延症的一大成因是,我们准备去做的那件事,太重要又太庞大了,就像一个怪兽一样让人心生恐惧。可是如果一开始我们给自己的目标,仅仅是做成一个最小可行性的产品,十分钟、二十分钟,或者一个晚上就能完成,你为何不去试试呢?
关键是,你要把自己的触角伸出去,去感知、去尝试、去实验、去体验、去失败,你才能知道自己的兴趣、天赋、激情和弱点在什么地方。
知识的本质就是相互关联的事实,学习的本质就是理解和创造关联。在你学习的时候,你应该清楚地意识到,这些知识和你有着什么样的关联,它们能怎样地推动你,帮助你获得真正的智慧,或者解决真正的问题。
特别在面对异常复杂和不确定的问题的时候,单一领域知识的弊端就更加明显,这就为什么投资领域经常会出现非常博学的人士,因此必须追求个人知识体系在一定程度上的多元性。
事实上大多数任务都有一个至关重要、通常也是最棘手的部分,这个部分需要我们集中精力、非常专注地进行思考,然后将其破解,一旦这个部分被我们「吃下」,那么这个任务就已经完成了大半,余下的就是一些支持性的、补完性的工作(即「支持性思考区间」)和一些「体力劳动」(即「操作性动作区间」)了。
所以,归根结底,关于「应该学习什么、不学什么」的思考,与我们人生体验的延展同步,与思想和视野的日益增长同步,这种元思考本身,就是学习和成长的重要组成。
一个牛人说:他的长处就是能把很抽象的东西在头脑中用形象的方式表现出来,并且用这种具象来思考抽象。从此以后,这句话就成了我鉴别别人是否是天才的一个标准。
这时,一个智力优越的人,又正好属于信息碾压能力强的那种模式的,他就会把方案 A 和 B 分别进行压缩,压成脱水饼干一样,两个干块,每个设计都只留下最精湛和重要的部分,然后再用他有限的内存去同时处理,就能达到他的目的。
因为良好的决策建立在对尽可能全面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之上。
在《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How Will You Measure Your Life)一书中提出了一种简单的思辨方法,叫做「测试假设条件」。也就是当你面对某一个观点或者计划之时,可以在纸上罗列一下,到底要全部满足哪些假设条件,才能使这个观点或者计划真的成立。
二是投资大师查理·芒格的「问题清单法」,问题清单就像一张检核表,帮助人们在思考问题时,更加全面地考虑各方面的信息和因素。
台湾心理学家金树人老师在《生涯咨询与辅导》一书中就写道,「知道你是谁,比知道你要去哪里更重要」。
《创新者的窘境》
但是他们过得并不快乐,因为他们每天做着自己并不喜欢的工作,只是为了赚钱,才硬着头皮做下去。而之所以这些人不得不去做他们不喜欢的工作,就是因为在他们年轻时,只看着短期的利益,却没能找到自己所钟爱的事业。
如何成为「自由探索者」?我认为,首先,就是不要限定自己的角色。
这些失败并不是没有用的,它们至少说明,你也许以后可以避开这些领域,而去做新的尝试。这里蕴含着一个基本的道理:错误是包含信息的。
在今天这个众声喧哗的时代,如果你不把自己的才能展示给别人看,那么别人绝不会主动去关注你一点点。「酒香不怕巷子深」这句话已经过时,因为今天再香的深巷美酒也会被大马路上的劣质香水味所掩盖。
越是具有这些特点的专业领域,「一万小时理论」成立的可能性就越大,因为这些领域都极易构造出一个极高信噪比的学习环境,学员只要进入到这个环境中,在专业培养体系的指导下,坚持训练,达到一定的时间,就可以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