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匆匆,转瞬已到中年,压力扑面而来,一颗焦虑的心时刻装着孩子、工作、生活,
青春无忧的日子一去再也不回。
不知从何时起,揽镜自照总能发现几根白发,那白发亮闪闪的,从根到尾,白得刺眼,看得惊人。
我烦躁不甘,并由此陷入了一场针对白发的反击战。
开始时自己对着镜子一根根找,不顾疼痛连根拔起,后来听人说白发会越拔越多,吓得不敢再拔,改成让人帮忙用剪刀齐根剪去。无奈,头发长得实在快,没过几天剪过的地方白发又重新冒出头来,耀武扬威地矗立着,像是要更加努力证明自己的存在一般。
小时候看梁羽生的武侠小说《白发魔女传》,练霓裳被爱人卓一航误解并一剑刺伤,红颜未老恩先绝,面对爱人的背叛和不信任,心碎绝望之下,一夜白头。
金庸大侠的《射雕英雄传》里也描写到,瑛姑苦苦哀求段智兴救她和老顽童周伯通的孩子,最终无果,痛恨交织,一夜白头。
自己当然还算不上少年白头红颜白发,说起来也是三十几岁走在奔四路上的孩子妈了,这样的年纪若有几根白头发也的确并不奇怪,想通了也就随它去吧,后来索性就不去刻意处理了。
最近在看一本书,《学习做一个会老的人》,作者是美国人,原名理查德·阿尔伯特,他的经历也颇传奇。他原本是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因吸食大麻而被哈佛大学辞退。为了追求人生真义,他远赴印度灵修长达数十年,并改名拉姆·达斯,意为“上帝的仆人”。2001年,65岁的他突患中风,正是这次中风让他愈加对生命、变老和死亡有了深刻的感悟。“如果你将死亡看作自己融入宇宙最神秘的一刻,那么你就应该为这一刻做好准备,不必死死地纠结于过去,你只学习做一个会老的人。”
人人都会有老的那一天,有死亡的那一天,随年龄而来的痛苦和脆弱如何化解,面对人生的必选题——衰老、死亡,我们要如何对待。拉姆·达斯,从一个坐在轮椅上的老人的角度写出的这本书倒是可以指点一二。
首先要服老。要认识到自己新的角色。
我们从为人子女到为人父母,将来有一天成为祖父母,这是一个不知不觉老去的过程,更是自然趋势。在这个过程中,要及时认清自己新的角色,要服老。而且心理上要接受自己变老的样子,从容貌到体型。
我们都在绞尽脑汁地对付鱼尾纹、眼袋和小肚子,拼命地与不可逆转的老去趋势作抗争。可是即便是明星,身材保持的再好,那难以遮掩的皱纹,那松动脱落的牙齿,都昭示着年华不再的事实。秦皇汉武追求的长生不老本就是人类的一场梦。
拉姆·达斯说,印度人有种说法,蛇从不撕破自己的老皮囊,等时机到了,蛇会像脱衣服一样蜕下皮壳。与此同理,如果能认识到自己在依恋过去、悲叹未来,你就能学会体面、乐观地接受自己的衰老,像蜕下蛇皮一样改变先前的模样。唯有实事求是地对待衰老引起的身体和心理问题,才是最正面的态度。
第二,活在当下,心有余而力不足时,慢下来。
拉姆·达斯在《学习做一个会老的人》书中举了自己的例子,有一次上台演讲时他不好好走台阶,非要学年轻人准备潇洒跳上去,结果直接摔了一跤,还只能忍着疼痛和流血若无其事地继续演讲。他在中风前从不关注自己的身体,潜水时对身体发出的警告也不在意,仍当自己如年轻人一般。很多人都是这样,年轻时拿命换钱,年老时拿钱买命。
孔子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就像正午过后的太阳必然开始西落,一般到了40岁左右达到人生一个循环的顶点,虽智慧不因年龄的增长而衰减,但身体开始走下坡路,这个年纪也应更多地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不沉溺于过往,不畏惧于将来。要认识到身体渐老,但生活的每一刻都是新的。
问问自己,疲惫时,是不是应该放慢脚步,休息一下。提醒自己,放下欲望,不执迷于名利,留意这一刻,品位这一刻,接受这一刻。用这种方式让自己慢慢来,最终留意当下。关注当下的每一天,身边的人事物,认真做事,乐观生活。
使自己优雅从容地老去,不失为一件幸福的事。
第三,生是偶然,死是必然。正面看待死亡。
前阵子,79岁的琼瑶在脸书上写给儿子和媳妇一封公开信,对生前身后事做了叮咛。
她说,不论多麽不捨,不论面对什麽压力,都不能勉强留住我的躯壳,让我变成“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卧床老人。
她说,不论什麽情况,不能在我身上插入各种维生的管子。人生最无奈的事,是不能选择生,也不能选择死。“活著”的起码条件,是要有喜怒哀乐的情绪,会爱懂爱、会笑会哭、有思想有感情,能走能动……到了这些都失去的时候,人就只有躯壳。我最怕的不是死亡,而是失智和失能。
她说,生是偶然,死是必然。生命中,什麽意外变化曲折都有,只有“死亡”这项,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也是必然会来到的。她认为“死后哀荣”,那是生者的虚荣,对死者一点意义都没有,希望自己的身后事越快结束越好。
我惊讶于以细腻柔情写作闻名两岸的琼瑶,在面对生死的问题上竟如此睿智、勇敢,令人佩服。不过她对后事处理的豁达态度算不上第一人,鲁迅文章中写过,当年他也曾留给亲属几条遗嘱:
(一)赶快收敛、埋掉、拉倒。
(二)不要做任何关于纪念的事情。
(三)忘记我,管自己生活——否则就是糊涂虫。
我想起自己因癌症离世的父亲,住院时医生给他插着引流管,还有一项大手术等着他,当时已是癌症晚期,父亲许是心里也清楚,他说我不要插着一堆管子在医院度过,连舒服洗个热水澡都不能,这样活着也没什么意思。后来拔管出院,在家里生活了半年,病发去世。就像琼瑶说的,她不想让儿女的爱,成为父母自然死亡的阻力。人生最后的半年选择在熟悉的家里在亲人的陪伴下生活,我觉得父亲也是睿智的,极力抢救过来当然最好,最怕动了各种手术插满管子无法自主。不做手术不能说是对是错,但人应该有选择死前如何度过的权利,否则生命的尊严和意义又何在。
人越老,失去的越多。这是世间无常的本质。我们会渐渐失去亲人、梦想、体力、工作和朋友。学会化悲伤为智慧,才能轻松度过这段过程。身体是死神的驿站,对身体老去的恐惧,其实是对死亡的恐惧。如果能超越“自我”,将身体看作大自然的一部分,也就不会像从前一样害怕死亡,甚至能学着爱惜自己的身体,品位从年轻到年老这一过程中不同寻常的美。
诗人里尔克说得好:“一个人能包容死亡,包容死亡带来的一切……胸怀死志,继续生活,是妙不可言的。”
岁月静好,愿我们学习做一个会老的人,从容老去,从短暂走向永恒!
END.
我是杜微尘,文章皆原创,喜欢就点个赞喽,谢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转载请务必联系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