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个标题肯定有人在想,哎呀你一个貌似不食烟火之人什么时候功利起来了?
那我会说,这也是被周遭所逼而言。大家知道诗词作品在哪里都是“阳春白雪”,它有时还不如那些“下里巴人”般的故事受待见。这里我绝对没有贬低故事之意。好故事应该给人以启迪,能动人心弦,而不是博人眼球,俗不可耐。
至于什么样的文体能获到较多的收益呢?当然不是靠那跌跌不休的“简书贝”,那充其量是纸上富贵!所有的媒介相比较而言,其实诗词创作的收益并不低于故事创作,散文的收益才是最低的。
一篇好故事编起来起码上千字吧?那么一首好诗词几十个字就可以获得同等的收益甚至远超于几千字的收益。说这话可能有人不信,可这是事实。
通过简书这个媒介,本人误打误撞地见识了不少喜欢诗歌的人,尤其是古诗词爱好者。
比如就有这样的人,为了给新生宝宝取一个诗意的名字,他特地下载简书来找我。当时我真的很诧异为什么找我,他说无意中看到我的诗词,得知我在简书后就立马下载了。
虽然我没有为他的孩子取名,但我告诉他怎样结合各自的姓氏再综合相关因素来取名的途径,推荐他去翻翻《诗经》,那可是中华意象比兴的宝库啊,他终是乘兴而去。
不只是个体,还有一些企业主也是崇尚古典文化的。它们在搞文案策划时喜欢用古典诗词来表达,因为这样既简洁高雅又不易落俗。再者表达的字数太多谁有功夫细看啊,唯有凝练的古诗词有足够的内涵与外延,毕竟这是中华几千年传承下来的瑰宝。
所以一首好的诗词所体现的价值远高于几千甚至上万字的文。然而,会编故事的人又远比会写诗词的人多,如此这般就物以稀为贵,这个价值就显而易见了。
看到这里也许有人心动了,这是不是让某些不屑古诗词的人打脸了呢?
每当我看到那种滥俗的故事真的感到悲哀,除了博取流量还能有啥?难道不怕毒害青少年?
大家知道琼瑶的小说很多都改编成了电影电视剧,让她赚得盆满钵满。其实这也归功于她的古诗词功底,其小说直接或间接引用了很多古诗词,甚至标题还有主题曲歌词都来源于古诗词,因而打动了那么多的红男绿女。
不信随便挑一串看看:
《在水一方》(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庭院深深》(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烟雨蒙蒙》(烟雨蒙蒙如画,轻风吹旋收);
《碧云天》《寒烟翠》(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月满西楼》(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一帘幽梦》(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
《心有千千结》(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烟锁重楼》(念武陵人远,烟锁重楼。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等等等等……
其选用的范围,从诗经到汉魏古赋,从唐诗到宋词,可谓无所不包。就连其笔名也取自“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可见她的古韵情结了。
我想琼瑶必是通读红楼梦学习曹公了。看看红楼哪个章节承上启下的不是古诗词?每一章回的悬念都隐藏在诗词里。那里面的诗词还有楹联的水平之高,实在是叹为观止无与伦比的啊。
事实上古典小说和武侠小说都用了很多古诗词来抬高门第,像金庸梁羽生这些现代名家都争相仿效,但是他们作品里的诗词难与红楼里的诗词相提并论,水平不在一个档次。
这也是这么多红迷研究红楼的缘故,它简直是一部百科全书,其作者理所当然值得后人膜拜。
说了这些,那些肤浅的人还轻视古诗词吗?它浓缩的精彩典故,足以抵过千军万马的文字。何况眼下缺乏精进的水文又那么多,而愿意认真阅读的人越来越少。
凡事要懂得“留白”,话讲得太满就没余地,这也是诗词流传千年的原因。唯有留白,才能给人想像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