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张掖市整个区域古称甘州,是甘肃中的“甘”的来历。
张掖,是汉武帝御封之名,意喻“张国臂掖,以通西域”。
从汉武帝的命名可以看出,最初置郡时,已经把张掖定位为丝绸之路上的商贸中心,或者说是这是汉武帝对河西走廊的定位之一,通过对河西四郡之一的张掖命名体现了出来。开拓进取的大汉王朝确实成功开拓了西域,成功沟通了中西贸易,把大汉的威名传播至中亚,甚至整个西方世界,张掖也确实成了丝绸之路上的商贸中心。
张掖的繁荣自西汉始一直维持到大唐,辉煌了近千年。
关于这段时期张掖的繁荣,我们来看一个历史故事:
隋炀帝杨广是一位特别喜欢巡游的皇帝,短短十五年的在位期间,曾经北巡草原、西巡边疆、东征高句丽、南巡扬州。大业五年时,西巡至张掖,携灭国吐谷浑的胜利之威,在张掖焉支山搞了一场声势浩大的万国贸易博览会,云集了西域二十七个国家的首领使臣和贸易商队。
素来讲究排场的隋炀帝,把这场万国博览会搞的盛况空前,极为奢华。
隋炀帝西巡张掖的第七日,乘坐龙凤辇东行到焉支山下。“万国博览会”会场气势恢宏,欢声雷动,西域诸国商贾云集。会场设置非常讲究,隋炀帝谒见西域诸国二十七位使臣,在古丝道上佩金玉,饰锦绣,焚香奏乐,歌舞噪喧,武威、张掖十几万士女夹道欢迎,凡衣服车马不鲜艳的,全都不准进入会场,乘骑填咽,周亘数十里,迎接炀帝。
当时参加这一盛会的有突厥、新罗、靺鞨、毕大辞、诃咄、传越、乌那曷、波腊、吐火罗、俱虑建、忽论、诃多、沛汗、龟兹、疏勒、于阗、安国、曹国、何国、穆国、毕、衣密、失范延、伽折、契丹等国,史称“万国博览会”。《资治通鉴》对此盛会记载:“其蛮夷陪列者,二十余国。”
这应该是张掖历史上最有排场、最显赫的一次出镜,月氏故都昭武城时,应该也不会有如此排场。
月氏人的故都昭武城在张掖、传奇的黑水国遗址在张掖、河西四郡最富在张掖、隋炀帝西巡的高潮点在张掖……
那么,历史上的张掖凭什么拥有如此多的荣耀,我们从三个方面来展开说一下:丝路古道上的交叉路口、河西最富饶之黑河流域、军事上要地焉支山。
丝路古道上的交叉路口:扁都口向南沟通青海道西宁城
丝绸之路在中原和西域之间有两条平行的古道:河西道和青海道,而连接这两条平行古道的“扁都口”是一条非常重要的古道,“扁都口”古道穿越高大雄伟的祁连山脉,其两端正是张掖和西宁这两个西北重镇。
张掖处于这样重要的两条交通要道的交叉点,其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如果向中原方向看去,西宁向东、张掖向东的交汇点是兰州(古称金城郡),这样就形成了“张掖-西宁-兰州”战略三角,连接这战略三角的交通要道分别是扁都口古道、湟水河谷(青海道)、河西道。
可以说,扁都口古道的存在,为中原政权稳固控制河西走廊和河湟谷地提供了黄金级别赋能,在历史上也多次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隋炀帝西巡时,从西宁城到张掖城的这一段,正是从扁都口翻越了祁连山脉的,进入张掖境内的。
在今天的公路网上,依托这三道古道修建的公路仍然是非常重要的存在。张掖东南方向,还有一条向西北的分叉公路,是沿着巴丹吉林沙漠边缘,通往阿拉善右旗-阿拉善左旗-乌海。今天有这么一条公路,意味着古代应该也存在着这么一条古道,可以便捷的通往河溯地区和河套地区。
这就是张掖无可比拟的交通条件:南通河湟、东连陇西、西通西域、东北可达朔方与河套。
四通八达的交通环境,又地处河西走廊的中心位置,造就了张掖绝佳的地缘优势。
河西最富饶之黑河流域:月氏都昭武城和黑水国在张掖的原由
河西走廊最大的河流-黑河,造就了富饶的黑河流域,黑河贯穿张掖全境,而张掖刚好处在黑河最好的一段。张掖境内河流众多,阳光充足,土地肥沃,灌溉便利,古今都是河西最重要的产粮区,今天仍然是甘肃省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区和重要的粮食、蔬菜、瓜果、油料和牛羊生产基地。
充足的水域,造就了河西走廊上的小江南,相比之下,周边的金昌、阿拉善,以及酒泉都是沙漠地带,唯独张掖土地肥沃、植被茂盛,比武威的自然条件要更好一些,这也是历史上“金张掖、银武威”说法由来。
《汉书·食货志》记载:“汉兴……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由此可见汉武帝对张掖开发的成功。
自汉代以来,历代王朝先后在此实行大规模戍边屯田和徙民实边政策,通过兴修水利,垦荒种地,发展农业生产。历经几千年,使张掖逐步由游牧草原绿洲变成了发达的农耕绿洲平原。今天,在张掖市城区东北隅还保留着一座始建于明代的巨大粮仓,名广储仓,又叫明粮仓。
边方浑似江南景,每至秋深一望黄。
穗老连畴多秀色,实繁隔陇有余香。
始勤东作同千耦,终庆西成满万箱。
怪得田家频鼓腹,年丰又遇世平康。
你能想象到在一片苍凉戈壁的大西北,竟然有这么一块稻田连片的张掖吗?
如此风水宝地,不仅后世为历代所重视,月氏人和匈奴人同样异常重视。
月氏人控制河西走廊时,便把都城设置在昭武城,距今天张掖城区西北约30公里的地方。
匈奴人控制河西走廊时,也把张掖作为核心区域,是浑邪王驻地,霍去病发动的第一次河西之战的目标就是这里。
更古老的史前时期,这里还有一个迷一样的传奇-黑水国,史籍中从未记载,却发掘出一个150平方公里的古城遗址,位于今天张掖城区西北10公里处,据考古推断,至少有4000多年有历史。数千年来,黑水国几经变化,留下残垣断壁不断经历风雨的冲刷,传奇的古城给世人留下了无尽遐想。
匈奴人眼中的母邦故土:军事要地焉支山、皋兰山
张掖不仅有河西最重要的产粮区,还有全国最大的军马场-山丹军马场,这个历代皇家屯兵养马的山丹军马场,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为历代王朝提供了数之不尽的优良战马,为中原王朝的军事强盛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从这个方面讲,堪称世界第一。
这个军马场就夹在祁连、焉支两山之间,控扼河西走廊咽喉要塞,霍去病收复河西之后,汉武帝时期初建,自此汉王朝就有了优良战马来源地,为对匈作战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从“马踏飞燕”造型可以一窥焉支马的神俊。
一代战神霍去病首秀的第一次河西之战就发生在张掖。
“骠骑将军率戎士逾乌盭,讨遫濮,涉狐奴……转战六日,过焉支山千有馀里,合短兵,杀折兰王,斩卢胡王,诛全甲,执浑邪王子及相国、都尉,首虏八千馀级,收休屠祭天金人。”
霍去病率汉军长途奔袭越过焉支山,在皋兰山(张掖合黎山附近)与匈奴主力展开决战。彪悍的汉军骑兵在深入敌境孤立无援的情况下与匈奴短兵相接,斩匈奴折兰王、卢侯王,浑邪王败走,浑邪王之子及其相国、都尉被俘虏,连休屠部祭天的金人都被汉军缴获。
匈奴时期视张掖为军事要地和核心领地,也视之为母邦故土,据说冒顿单于的母亲阏氏即来源于此地。所以,匈奴丢失河西之后,会悲伤的唱出“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
而隋炀帝杨广之所以把万国博览会安排在焉支山,并且还登上了焉支山的顶峰,在二十七国使者面前隆重的参天禅地,这其实就是借霍去病河西大战的威名,向西域诸国示威称霸之意。西域诸国果然知趣,献上西域东部数千里的疆土。
(注: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感谢网友们,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