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读过一句话,说幸福有三要素。一是有事做,二是有希望,三是能爱人。玛丽雅姆的遭遇似乎正印证了爱与希望对于一个人的幸福来说多么重要。
玛丽雅姆是赫拉特屈指可数的富人扎里勒和他的佣人娜娜生的私生子。因为扎里勒身份地位的关系,也迫于他妻子儿女的压力,他断绝了与娜娜的关系。在距赫拉特两公里外的小山丘为她们母女做了个泥屋,每周扎里勒会带着礼物来看玛丽亚姆。
娜娜因为扎里勒把她赶出家门一直对他心怀怨恨,像个怨妇一样整天在玛丽亚姆面前咒骂着,说扎里勒是多么虚伪,他对她表现出的关心与爱只是在为自己赎罪。娜娜告诉玛丽雅姆:
"就像指南针总是指向北方一样,男人怪罪的手指总是指向女人"
同时,娜娜不光看轻自己,而且要求玛丽雅姆也这样看低自己。当玛丽雅姆想像扎里勒的其他子女一样接受教育时,娜娜说
"像你这样的女孩去上学有什么意义呢?那就像擦亮一个痰盂。像你和我这样的女人,这辈子只需要学会一种本领就好了。学校不会教你这种本领。只有一种本领,就是这个:忍耐"
尽管去上学的事情因为娜娜的否定而不了了之了,难能可贵的是,玛丽雅姆并没有在内心里认可母亲说的这些话,不认为自己是母亲所说的人们只想拔除的杂草,她也没有变得悲观无望。她相信父亲是爱她的,他不会像娜娜那样骂她哈拉米,他会给她带来小礼物,带她去钓鱼,跟她讲国家大事。而她也爱他,她会每周焦躁激动地期待着父亲来看她的那天,而当父亲离开的时候,她会屏住呼吸,仿佛这样做上天就能让她跟父亲多待些时候。尽管在泥屋的生活有点艰苦,还不得不面对母亲的冷嘲热讽,父亲给她带来的温暖、爱和希望让她依然能感到幸福快乐。
她甚至打算去父亲家。尽管娜娜对她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劝她并用自己的生命威胁她,最终玛丽雅姆还是去找他了。她一路徒步摸索着到了他的大宅子,然而却被拒之门外,扎里勒没有见她。她在门外过了一夜,第二天被扎里勒让司机给送回去了。娜娜真的吊死在树上了。
娜娜死后,她被扎里勒带回了家。这本是她长久以来的梦想,然而当她真的如愿以偿的时候,她却没有了想象中的激动兴奋。她现在开始相信母亲的话了,扎里勒是虚伪的。她那天看到了窗帘后他的脸,他在家却没见她。
在扎里勒家,她经常一个人呆在自己的房间,也不多说话。直到有一天,她被叫到楼下,原来扎里勒和他的几位妻子打算将她嫁给住在喀布尔的鞋匠拉希德。他的妻子们觉得她在他们家只会是耻辱,不仅仅是对扎里勒,对她们来说也是。玛丽雅姆内心是拒绝的,她盯着扎里勒,用乞求的眼光看着他希望他别将她远嫁,而懦弱的扎里勒没有勇气帮她。最终她嫁给了拉希德,而她也做了个决定--她再也不要见扎里勒,她也不会原谅他。
玛丽雅姆和拉希德最初的相处是和睦的,他会带她出去四处转转,买给她礼物。她那时以为他们会像夫妻一样休戚与共,在失去了一切之后她会重获爱与希望。然而,所有这些都破灭了,在她接连几次流产之后,拉希德暴露了他的真实面目。他脾气暴躁,经常为了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对玛丽雅姆拳打脚踢,他一心想着控制她,从不尊重她,把她当做生孩子的工具和他的奴仆。此时她的心正如书里描绘的:
她躲在自己心灵的一个遥远角落,独自度过了这些岁月。那儿是一片干旱贫瘠的的土地,没有希望,也没有哀伤;没有梦想,也没有幻灭。那儿无所谓未来。那儿的过去只留下这个教训:爱是使人遍体鳞伤的错误,而它的帮凶,希望,则是令人悔恨莫及的幻想
直到莱拉的出现,直到莱拉的孩子阿兹莎稚嫩的脸和天真的笑唤起了玛丽雅姆内心深处的柔软。
莱拉是玛丽雅姆和拉希德的邻居。当玛丽雅姆来的时候,她还只是个小女孩。一场可怕的战乱,莱拉失去了双亲,她是拉希德从废墟里挖出来的。当时怀了爱人塔里克孩子的莱拉迫于生存的压力,嫁给了可恶的拉希德。一开始,玛丽雅姆对莱拉是充满敌意的。直到有一次在她被拉希德毒打时莱拉挺身阻止,她们的关系才出现转机。
那晚,因为帮她,莱拉跟拉希德大吵了一架,莱拉母女俩被赶出来睡在地板上。半夜口渴的玛丽雅姆在去厨房时发现了她们。婴儿阿兹莎醒着,她专注地看着玛丽雅姆,并对着她笑了,天真无邪的小家伙还紧抓着她的手不放。此刻玛丽雅姆的被冰封了许久的心似乎彻底融化了。过了几天,玛丽雅姆缝了几件衣服给阿兹莎,她也从心底接受了莱拉。她们互帮互助,经常在拉希德不在家的时候,一起喝茶聊天,一起照顾阿兹莎,阿兹莎也很依赖玛丽雅姆,喜欢她的陪伴。玛丽雅姆从她们那里再次感受到了爱和希望。玛丽雅姆甚至感到难以置信她还会得到爱,她时常不解,阿兹莎为什么会那么需要她这个丑怪的老女人呢?
玛丽雅姆和莱拉计划了一次逃跑,打算逃离拉希德的虐待,然而失败了。不过这次逃跑,更加深了她们之间的感情,她们不仅是朋友,同伴,同时也更像是母女的关系。
在莱拉识破了拉希德编的塔里克已经死了的谎言之后,莱拉忍受不了他了,他们大打出手,在混乱中,眼看着拉希德就要把莱拉掐死,玛丽雅姆用铁锹杀死了他。
最终,在当时女性地位低下,毫无社会公平可言的阿富汗,她被判死罪。她独自一人承担了罪名,在走向行刑的门柱旁时,在走向死亡的那一刻,她没有懊悔,带着对美好往事的回忆,她感到很满足,因为她付出了爱也得到了爱。
纵观玛丽雅姆的一生,她孩童时在泥屋的生活是幸福的,因为能感受到扎里勒对她的爱,而她也幻想着某天能住进扎里勒的大家庭,像他其他的子女一样,可以看着他每天出门工作然后等着他回家,她是幸福的。当她被父亲远嫁,她似乎是没了爱也没了希望。然而起初她被给她买礼物带她出去逛街的拉希德感动时,她似乎燃起了一点希望,她想着好好对他,或许他们可以是共患难的夫妻。但是当她最终没能给他个男孩时,拉希德对她长期的虐待让她彻底心如死灰,并一度想起娜娜的话,或许因为她耻辱的出生让她真的没有资格得到爱了。从某种程度上,她被拉希德控制着,他不让她接近那些不戴布卡出门的女性,他不仅要让她不准离开他,在思想上也压制着她。此时的玛丽雅姆不仅封闭了自己与外界的联系,也封存了自己的内心,不让爱跟希望靠近,邻居对她的友好她只想逃避,这段时间她是毫无幸福可言的。
她一直在付出爱,并存有对美好未来的幻想,不管是对扎里勒还是拉希德,但是收获的只是悲伤和冰冷。直至后来莱拉的出现,小阿兹莎的天真的脸和笑叩开了她的心扉,毫无防备地,她愿意再付出爱了。这次她终于得到了爱,并且燃起了很多希望,希望能看着阿兹莎长成美丽的少女,希望参加她的婚礼。玛丽雅姆知道未来是很美好的,尽管她设想的未来没有她。在走向死神的那一刻,她已感到了幸福。
原创文章,喜欢别忘了点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