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社会资源就那么多,你要学会争抢。
在《洛克菲勒留给儿子的三十八封信》里,作为父亲的他这样写道:
在机会的世界里,没有太多的机会可以争取。如果你真的想成功,要设法抢夺别人的机会。
这里的「抢夺」并不是指用阴暗的手段耍小聪明,而是一种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
拿现在人们都追求的安稳的体制内工作来讲,每年都有大量人的报考公务员和教师的岗位,录用比例非常夸张,竞争十分激烈。
是的,人们趋之若鹜的体制内好工作,其价值就在于「稀缺性」。好的工作就那么多,觊觎它的人数不胜数。
加上今年疫情造成的就业困境,使得我们要在这个特殊时期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难上加难。
但是,我们能做的,不是光被这表面的困难给吓住。而要积极主动起来:主动地去搜集资料,获得全面的信息;制定合理的计划,把大任务切割成小任务,专注于过程;有不会的问题主动请教,不害怕丢脸面......更重要的是,积极去尝试,哪怕失败了,也是一次宝贵的教训。
我始终相信,积极主动的人最后都不会活的太差劲。积极主动,就是竞争意识的体现。你相信自己、重视自己,争分夺秒,去争取属于你自己的东西。
被动的人生是注定无味的。他们在骨子里认命,不愿意努力,尽情放纵。他们在很年轻的时候,不知道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等到审判日的来临,面对断头的酷刑时,束手无策,最后死亡。
因此,无论当下的你,觉得未来是多么的困难,先做起来,积极主动一点,才有可能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残酷竞争里搏得一线生机。
2、八小时之外,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就此拉开。
上下班通勤时间长;做的工作是迫于生计不得不做的,也就是通过出卖廉价劳动力挣钱;每天上完班都很累,回家什么都不想干,只想躺在床上玩手机......
今天我躺在床上,想着如果我的未来就是这样机械的重复,在疲惫里耗尽生命的斗志,是多么得可怕!
当然,更可怕的是这个想法:「回来以后,什么都不想干,只想娱乐」。
很多人,一方面不满足自己当下的境遇,一边又不愿意努力改变,用肤浅庸俗的娱乐麻痹自己。于是,一辈子都处在混吃等死的状态,没有目标,没有行动力,还不停地抱怨。
那正确的做法又该是什么?要想改善自己的生活品质,多些选择权,就在自己日常工作的时间之外,抓紧时间,尽可能地去围绕你的目标,一点点地提升你自己。
不满意现在的学历,就在工作之余备考复习,拿个更好的学历;
觉得自己的工资太低,就抓紧时间多学一门技能、开拓副业,增加收入的同时,也能够提高你抵御未知风险的能力......
每天下班娱乐玩耍的人,和每天晚上或早上能抽出一两小时进行自我提升的人,短时间内或许看不出什么差距,但五年后就会察觉出变化,十年后是天差地别,等到二三十年后,再回头,这已经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了。
有时候我们不是没有时间,而是把时间都花在了不该花的地方。
拿我自己来说,在家自学,时间很自由,一天看书的时间却怎么也超不过1小时,其他时间会刷微博、发呆。出去有老师带着学,意识到自己好像没什么时间看书了,就在等车、走路等一切零碎时间看,无形中看了很多书。
因此,学着适当逼一下自己,时间就会有。
现在网络上到处在说阶级固化、阶层难以突破的问题。首先承认阶层的流动性的确是越来越慢了,一个阶级的跨越可能需要好几代人的努力。但我们可以做跨越阶层的先驱者,而突破的机会,就在于每天的八小时之外。
3、学会贪婪。
在传统的道德观念里,「贪婪」二字似乎永远是贬义词,历来为君子们抨击。从小到大,学校给我们的教育也是:要善于克制自己欲望,贪婪没有什么好下场。
读到这里,相信大家心里也是这么认为的。但今天我想冒死说句大实话:贪婪没什么不好,适当的贪婪会让我们取得更快的成长。
我时常在思考,那些拥有坚定执行力的人,他们背后有什么秘密武器?其实很简单,就是有做这件事强烈的欲望——对自己想要的有切实的贪婪之心。
老洛克菲勒直接承认自己成功就来源于贪婪。对于财富带来的自由、美好的贪婪驱使着他永远不满足现状,总想要做得更好。所有的困难都阻碍不了他。
因此,在自己想拖延偷懒的时候,思考一下你做这件事的终极目标是什么很重要。
我有一段时间总想放弃学习英语,毕竟太枯燥了,好像未来也用不到。但我又想到自己对于语言的贪婪——我想多会一门语言,看到少数人看到的信息,从而赚取认知差带来的财富。就有了继续坚持下去的动力。
所以别再自号「佛系青年」了,假装对一切不在乎。社会不是一个仁慈的地方,是强者为王、适者生存的天地。有时候我们不贪婪,自己就会被别人吃掉,毕竟可口的甜点没那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