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期语文学习交流

交流规则:1.交流答疑语文学习问题。可以古诗文、语用、写作为主,以假期作业、《微点》等为主打资料。2.每三天必须提出一个问题,否则不得入群3.每三天必须针对一个时事话题,进行200字时评,观点明确,注重逻辑。否则不得入群。4.依群中文档为交流模版。5.群主家中无网络,只能当天下午4点后上线,不能即时答疑。6.实名入群,拒绝旁观,不交流则出群。7.每三天清理旁观人员一次


疫期语文学习交流,这几天的问题质量越来越好。

4~6日交流答疑

问:阅读文言文的速度太慢了怎么办?

答:读文言文,我读得也慢,干嘛要读那么快? 把细读文句,当做一种深入研究与学习,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很有料的学习过程,为何要快。

问:虽然看过了很多新闻报道,但是我在文章里引用的时候就突然不知道要怎么组织语言了,怎么办?

答: 看过再多的新闻报道,也不等于写作时就会组织语言,你一篇不看,也不等不会组织语言。语言的组织,首先源于你的思维,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你怎么想才是关键。 写作,无非就是: 事件——态度 、观点——为什么,还为什么,又为什么,——同类现象——反类现象——。。努力训练自己怎么去思考,只需要把思考的东西写出来,这就是最好的组织语言。你没有这个“思考——表达”训练过程,就很难把语言组织好。现在我回答你的问题,包括你向我提出问题的时候,是根本不会怎么考虑语言的组织的,因为我们的注意力在思考的内容上。是思考思维决定了语言的组织。别去多看什么新闻报道了,而是多思考,看到一则新闻报道,首先是思考,为什么会发生,连续追问原因,为什么在这时、这地、这人,发生原因的客观因素、主观因素、教育因素、性格因素、性别因素、生理因素,等等,会思考,自然会表达。

问:议论文的每一段,是否都要引出一个例子,如果真的想不到了,可以怎么凑字数

答:议论文每一段都要引出例子,这种情况你觉得可能么?议论文中例子从来也不是最主要的,议论文最主要的任务是说理,说理的方法有多种,举例论证只是其中之一,比喻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课堂上讲的各种推理方法,因果、递进、条件、假设、类比、归纳、演绎、。。。。随便用上点,就是高明的凑字数方法, 课堂上所讲说明你没怎么消化理解,对上面的概念词语有不理解处可上网查。 

问:在每一段的开头,若想引出一个例子,可以用什么样的句式。我平时只会用“就如……”的句式,写到后面之后会感觉有点重复,感觉读起来怪怪的

答:每一段开头引出例子,建议你不要这样做,从来没见过哪片文章,每段开头要引出例子的,我课堂反复强调的是最好每段开头即段首句引出观点,让每一段都有一个统领句,有了段首句做观点来引领,接下来自然会举例论证,自然就会用到“就如”,最好不用这两个字,我读的多数文章,在举例时很少用“就如”,直接用就是了,你这分明是自己给自己下了个套,钻进去出不来了。随便找几篇文章看看,很少有人用“就如”的。

问:写作时如何做到语言精炼、不啰嗦?

答:写作时做到语言精炼,不啰嗦,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你的思维是不是明确,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你怎么想才会怎么表达,所以要善于思考,思考事物的本质,你想表达什么,表达的是不是你所要表达的,是不是最核心最关键的,经常思考生活中遇到的种种现象,现象的本质是什么,一个经常思考事物本质的人,一定会让自己渐渐精炼,因为本质的东西,就是精炼的,就是去除了繁杂冗余信息的东西。第二取决于你的词汇量与阅读量,只有词汇量丰富,阅读积累得多,你才能形成语言敏感力,才会在表达那些自己心得体会时,能迅速用到最准确的词汇与方式进行表达,这是个渐进过程。当然阅读量,与精细化思考,也充分体现在你平时做的诗歌、小说阅读训练中,对诗歌小说的阅读理解,其本身就是一个不断精准化表达的过程,即要精准地表达他人,也在精准地表达自己。所以,语文做题训练,绝对不只是简单地做做试题。

问:最近xg数千名医护人员ba工,他们到底存在着什么思想,那么容易就受人shan动而放弃职业操守以及人格底线?"  

答:xg医护人员罢工,到底存在着什么思想,放弃职业操守与人格底线,这个问题思考得非常好,答案也是多方因素,以我的能力绝对把握不够准确,但可以稍做分析,一是必然受前段时间的xgbl、fz等系列事件有关,在他们头脑中已然形成一个强烈观念:xgzf不值得信任,维护自身权益与个人自由,成了他们的第一判断。二是,xg长期所受的教育,深刻影响着他们不认同中国,不承认自己是中国人,而疫情传染到xg,让他们更进一步dichu大陆,进一步dichu自己是中国人,所以以ba 工形式表达发泄与不满。三是,xg长期受英国价值观影响,fan对集体主义与政府,崇尚du立自由,也深受源自英国的无政府主义思想影响,就如同青年时期的巴金,巴\金二字,正是两个英国无政府主义思想大师的名字代表,但巴金是爱国的,所以他自身又是矛盾的,而推崇这种无政府主义思想的人往往是以教师、医工等基层职员为主,这些你可在网上查阅。xg医护人员放弃职业操守,有zz的因素、价值观的因素、国家归属感(集体荣誉感)的因素,教育的因素,更有个人私心私愤的因素。以上分析远远不够。仅供参考。

问:词牌名对于词的内容或者表达情感有要求吗?

答:不能说没有要求,比如蝶恋花,忆秦娥等,用于表达豪壮的情感就不合适,因为它们在产生之初是表达婉约、情愁的,但总体关系不大,毕竟只是调。我们目前阶段可以对此忽略。

问:文言文阅读断句题和词语解说题可以不看原文吗?文言文词语平时应如何积累?若考试碰到的词语不熟悉或完全不认识应如何选择?

答:断句题,本身就是原文,但是很多情况下必须看前后文,包括里面的人物、地点、事件、背景等等,前后文语境了解透了,对断句一定有帮助。词语解意题也是同样道理,一个词语是什么意思,一般有两个因素决定,一是这个词语的本意,二是语境意,离开了语境,词语就没了意义。文言词语积累方式就是我们日常课堂的要求,还有平时做文言阅读训练,力求详细批注,这本身就是积累,基于语境的积累。碰到不熟悉的应对方法,第一,看其本意,第二看其词性,第三看其语境,依此三者来推断。推断多了,没见过的也能判断个差不多。

问:1.在作文中,如何维持思维的连续性?2.在围绕主题展开论证的过程中,如何做到放得开,收得住?(我经常一写就写过头,不知道该怎么收笔。写到最后没劲写了草草结束。)

答:思维的连续性,不是在作文中维持的,平时分析问题时都要经常多角度多层面思维,所谓的连续性,就是总分总,并列、条件、因果、对比、递进、假设,尤其是因果,反事遵循三WHY原则,连续追问,养成这样的思维习惯,连续性自然产生。 围绕主题展开,严格来说就不存在放得开收得拢这种说法,所谓放得开,就是类比,所谓收得拢就是明确观点,所谓写过头,是因为话题转换过程中忘记了你的初心——中心话题,拉回去就是了。我们平时聊天就是由一个话题转向另一个话题,不断的转换,而在写作过程中,就是要紧紧围绕一个话题,不管谈古今中外任何人与事,都是谈同一个话题。谈得不管多远,只有一个目的,为自己的中心话题服务。  结束的时候之所以草草收束,与有劲没劲没关系,关键是要学会一个回应,永远赢得回应开头,不忘初心。

1~3日交流答疑:

问:1.“巡抚”本身是一个官职名词,但其是否能用作动词?

答:巡抚一词最初是动词,后成为官职名。巡,为巡视视察,抚,本义是慰问,安抚。官员到地方巡视慰问安抚。此类如知县,知府,知本义是主管、治理,主管一县即为知县。由动词转为官职名。

问:创作诗歌时是否有声调方面的要求?

答:创作诗歌时当然有声调方面的要求,古人非常讲究格律,格律首先就是声调的平仄。可网上查询相关知识。

问:“物外狎招寻”作者寻找的是官场之外的景色和事物还是超脱世俗的境界,这样“物外”的表达哪个是表意哪个是引申义?

答:一般指超然物外,物,一般此类语境即指官场世俗。

问:苏轼的《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中“看取眉头鬓上”的取怎么翻译,还有“月明多被云妨”这句说月亮很亮却被云挡住,既然被挡住又怎么会知道月亮很明亮,这句是有什么含义吗?

答:看取,读取,听取,采取,取在这里都只是做个辅助性动词,含有选择的意思,即有所选择地看、读、听、采。再如取景、取笑、取闹等。明月是亮的,不需要证明,再说“多被去妨”,是多,而 不是从来没见过月呀。要微观细读。

问:为何作文即使在认真审题了之后也容易出现偏题现象?是思维方式出现了问题吗?应如何纠正?

答:思路不对,越认真跑的越远。思维永远排在态度前面。有了正确的思维,态度自然就会端正。纠正思维方式,首先是看清材料实事,弄明白作文题在表达什么,指向什么。其次才是自己如何按要求表达自己的,写作从来不是简单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而是按照作文题目所给的要求与指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即使写生活时评,也不是自己想表达什么就表达什么,也是要基于你所看到的生活时事的客观情况,才能做出符合客观实际的逻辑推理,我们的思想从来都不是自由的,从来都是受客观实际与思维逻辑限制的。

问:中国古典诗词鉴赏,如何找突破口?有没有答题模板?如何分析,细抠字词?举例:有望月怀远(张九龄)、月夜(杜甫)请再另选一首唐诗作为阅读材料。并自选角度阐明理由。

答:突破口已在课堂讲过多次:一看标题;二看作者及背景;三看意象意境;四看字词,微观细读每一字句;五看艺术手法;六基于以上多个因素,把握诗人独特的情感体验。

从来没有什么模板,只有对诗歌、题目认真准确的分析,问什么,答什么,为了答得更好,务必要思考最佳答题方案,所谓模板就是一个最佳答题方案。这就是我们上个学期几乎全部的课堂内容。

问:《如梦令》中“东去,东去,短艇淡烟疏雨”被放在篇末,是事件的起因。但倒叙的要求是把事件的重要片段放在篇首,提前的部分通常是事件的结果(百度上说的)。但是答案上说是倒叙,为什么?

答:补是补充说明,显然这里不是补充说明。问题表述读不太懂,语言表达不太合逻辑。

后三句点明地点,起因,这不正是倒叙么???请重新调整你的问题。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9,830评论 5 46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3,992评论 2 376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6,875评论 0 33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3,837评论 1 271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2,734评论 5 360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091评论 1 277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550评论 3 39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217评论 0 254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368评论 1 294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298评论 2 31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350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027评论 3 315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623评论 3 303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706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940评论 1 255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349评论 2 346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1,936评论 2 34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语文阅读考试技巧总汇 2018.4.2邹力 一、描绘类 提问方式:某句...
    闸蟹胖顺通阅读 1,512评论 0 9
  • 家里来了一只美短,朋友在那里念叨,狗来穷,猫来富…… 我们要不要给它取个名字,朋友问我。 我脱口而出,来福? 但是...
    JUSS_阅读 118评论 0 0
  • 最近处在婚姻的迷茫反省期,不知不觉中两个人在渐行渐远,总觉得多说一句或多看对方一眼都不想的地步! 很困惑,很不知所...
    安好o_f1c7阅读 222评论 0 1
  • 白马关前,落凤坡一抹残阳如血,当芙蓉溪带走最后一片火烧云,一行黑衣人像是一道暗流潜入八卦谷中,张机以待。 ...
    大侠如风阅读 861评论 18 18
  • 文|不二大叔 来源 |不二大叔(ID:dashu259) 有时候,最狠的不是人心,而是时间。 人心,会柔软,会悸动...
    捡书先生说阅读 547评论 1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