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在之前讲到了他关于王衍,王导的异同,而拿它其他的地方去对比,你会有不同的样子。这些不同,是王羲之他这种特点。
如果说别人这些其他王家的人和王羲之去对比的话,王羲之就会显现的非常的率直,毕竟他是不会表现得要装出很庄重的样子。
谢太傅再一次也发出自己的感叹:“中年伤于哀乐,与友亲别,辄作数日恶。”在这样的话中,王羲之也对他进行了回复,而在这样的回复中,在他身上也表现出来,他这一种超越,这种忘情。
当时的人,对评价王羲之的评价是“飘如游云,矫如惊龙。
在这些时人眼中,王羲之在这里是非常的飘逸,这是一种风度的方面,以这来赞叹王羲之他的这一类举动。
而偶然一次,王羲之问了一下他的儿子他与他父亲的书法如何的时候,而儿子也回答道说,他们俩的书法也是不一样的,即使是王羲之说在外面别人的评论可不是这样,他们说王羲之与他的儿子的书法是一样的,王羲之的儿子他你却依然回答说道,那也只是外面他们不知道实际的情况。
当然,这时王羲之的儿子也是不认为自己的书法与他的父亲是一样的。
而如果说起王导与王羲之的区别的话,那可以说两人是几乎相同的。为什么呢?那就是因为王导他是为司马做事的。而另一边的王羲之呢,他是为东晋朝廷做事。并且他们二人都谈玄,而他们谈玄不是那种无目的地谈,他们谈玄都有各自的目的,并且他们的谈玄也是不误国的。
可以说二人是非常相同的。
而在王羲之拿去与王衍来进行对比的话,差别可就很明显了。
他们俩一样也都是谈玄的,但是他们谈玄的目的却不一样,王羲之他谈玄的目的在我们从前面已经知道,他对谈玄是真心的,是喜欢的,是真性情的。而王衍也恰好相反,他这样做竟然是为了自保。而且他自己去谈玄,也误了国。
这样的王羲之,他的清谈是一种他的真心,是那一种真性情,而不是这样虚实的一件事。
而这样的王右军,在将来也很有可能会做出像道家隐居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