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出中学刷题考学牢笼的这一年,仿佛所有美好都一股脑地倾注入我的生命之中,接触到的事物之丰富,完全超出十八年以来,身处闭塞小城的我,对这个世界的最初认知。
面对一个新奇且对我而言充满诱惑的境地,想追求的事物、涉猎的领域太多:摄影、烹饪、油画、书法、日语、瑜伽、健身、羽毛球、易经、旅行、写作、钢琴、吉他、声乐---------
尽管斜杠青年的风潮几乎席卷全球,但无论如何,自己也不可能一下子身兼如此多的新技能前进,即使刨去自己本身作为一位念中文系的学生,需要阅读大量书籍,单单就精力分散而言,也无法在大学四年学精其中任何一门技能,反而可能得不偿失,最终连中文也学得拿不上台面。
究竟如何在如此多的“诱惑”中去抉择?选择哪些而又忍痛放弃哪些?在网上查找了许多大咖们关于兴趣的分享,慢慢地开始有了一些自己的思路:
1、我为什么想要get到这项技能?是什么吸引了我?
2、在学习这项技能中的优势与障碍是什么?
3、这项技能在短期内可能会带给我什么影响?长期呢?
4、在事务繁重时,我可以依靠什么动因坚持下去?
5、如果想在若干年后拥有本技能斜杠青年的标签,我需要达到什么样的高度?
简单地给自己设置了五个问题后,我开始将怎么也不舍得放下的兴趣们拿来“审讯”:
首先,我分析自己学习它们的初衷,其实大都是看到各领域大咖们熟练运用技能,展现出令人惊叹的魅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羡慕。
羡慕牛人们只用手机就能拍出大片的既视感;羡慕烹饪家做出的食物竟能让给我隔着屏幕就能嗅出香气;羡慕那些熟练掌握日语的大咖们游走在东京、名古屋、北海道;羡慕高度自律的健身女王们秀出迷人的身材,做行走的衣架;羡慕那些抱着一把破木吉他就能自成一道风景的民谣姑娘-------
接着,开始了解自己学习某项技能的优势与障碍:
现在还没有足够的积蓄去入手一个像样的摄影设备,这是摄影的障碍;目前住在宿舍中,只有一个小煮锅,不具备系统学习烹饪的条件--------但作为一名中文系的学生,即使没有系统的训练,但基本的写作也是能够做到的,还可以找老师斧正,这是我专业的自身优势;书法同样也是,借着本专业开设的书法课,就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学习、练习;健身是暑假就开始的,虽然没有请过私教,但通过各种途径渐渐入门,并产生了一定的效果;钢琴和声乐有多年的基础,但面对考学压力,一直都是断断续续地学习-------
考虑到所学习的技能在短期与长期内会给我带来的影响:
健身可以在短期内帮我实现减脂的目标,从长期来看,实现更积极的生活状态,并伴随着皮肤的改善和身体素质的增强;开始写作能在短期内帮助我认知自我,从长期分析,能增强文学素养,形成稳定的输出系统,还能倒逼阅读观影等输入系统的建立;而对比学习日语,到日本旅游至少对于现在的我而言,时间成本和金钱成本都过于高昂,倒是教授说它与中文有很大关联,建议我们当作第三门语言去学习-------
时间充裕时,可以有更多的精力去分散到个人兴趣上,但如果面临繁重的任务时呢?我们又可以用怎样的方式激励自己努力在挤出来的时间中练习技能?
书法,写作,声乐都可以利用零碎的时间学习,课堂提前坐下来的十几分钟就可以完成半张字帖的临摹,每天随手的手帐就可以当作飞扬文字的阵地,走着路或跑着步就可以练习发声与气息--------
最后,如果我想把此项技能形成自己今后的身份标签,需要达到该行业的什么标准?
想做一名优秀的健身教练,需要考取国家健身教练的证书,系统学习营养学,实践课程,健身康复等知识;想成为一名作家,则需要持续的输入与输出,并且能耐得住寂寞,修炼的文字成熟后投稿,被编辑赏识并具有出书的条件;想做一个民谣歌手,则需要有辨别度的嗓音或传唱度高且富有特色的原创作品-------
按照自己的模板分析下来后,选择开始越来越明朗:
由于学校的音乐学院琴房对其他学院不开放,但我的生活中不能离开音乐,便毅然决然地选择吉他拜师学艺,并在师父的推荐下入手了一把不错的雅马哈;而健身能带给我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再加上自身的兴趣和不错的体能,与掌握理论知识的能力,假以时日必能有所提升;每日的书法与写作也可以纳入体系;当时正好有一个日语的试听课程,十元钱的体验课三节,我选择尝试一下,再做选择,如果真的感兴趣并愿意长久地练习,就留下来,如果半途离开,就当作试错-------
半年后再来回顾这段历程,在校的一百多天解锁了书法,健身与吉他,寒假的一个月里重振了钢琴与声乐,当然,这些是最终坚持下来并有所获的技能,还有中途离场的羽毛球社,易经社团,以及连三节体验课都没坚持下来的日语学习。
直到现在我才惊奇地发现,这与我前期的分析竟如此相似:
所有能让我坚持下去的事物,都有一个共同的特质——起源是羡慕,终点是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