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五年前,一位老家山东聊城的同事回家过年,上班后送给了我两只从老家带来的魏氏熏鸡。
回家打开外包装后,发现里边还有两层真空包装。彻底打开包装后,呈现在我面前的是一只又干又硬又黑的熏鸡。用手去撕,硬得很,只得两手慢慢撕成肉条。
因为这种熏鸡又香又硬,据说在1935年的时候,被著名作家老舍誉为“聊城铁公鸡”。
扯一丝放进嘴里,慢慢咀嚼,确是不油不腻,咸香熏香味道浓厚,用来佐粥,很是对口。用来佐酒,更是佳肴。
于是喜欢上了这种熏鸡,每年总得从网上购买几只来吃。
按照商品包装上的说明,这种熏鸡来源于清朝嘉庆年间。那个时候,运河漕运发达,聊城运河畔,魏氏有子任漕运运军,常一去数月。每次出船,魏氏为其备好家传扒鸡。为使扒鸡易于保存,魏氏将扒鸡置于松屑果木之上熏烤,六熏六晾,直至水分熏干,鸡肉紧致,油香料香渗透肉骨,重量四去其三,形如“衔翎卧凤”,可保存六个月以上。某次遇运道淤塞,大船搁浅数十日,幸有魏氏所带熏鸡,一船人平安无事。后运河往来船只经聊城,总不忘多带几只魏氏熏鸡。其特殊工艺”老汤焖,六六熏”被时人传颂,魏氏熏鸡亦有人称“魏老六熏鸡”。
我吃这种熏鸡,最欣赏其鸡肉撕成条后,黄亮咸香,金灿柔韧,卖家称其为黄金丝。我更欣赏这种熏鸡,骨头坚硬黄亮,不是那些软骨鸡所能比。
鸡,骨头硬,肉才香;人,骨头硬,活得才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