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口气啃完《三联生活周刊》编辑王小峰写的书《文化@私生活》,疲惫的脑细胞顿感酣畅淋漓,大快朵颐。
先来解释一下何为文化私生活?书中大致意为:每个人都有他登不了大雅之堂的隐私,而每个人的文化私生活也是如此,不一定都是高雅,不一定乌合之众,或许还很低俗呢!
书里讲到作者和几位文化圈朋友一起吃饭,其中一位送给他们一份礼物,但又担心他们鄙视他,这是份什么礼物呢?原来是一张李宇春的唱片,他朋友当“玉米”好多年了,因为这几个哥们儿忒不喜欢春春,他一直没有勇气告诉他们其实他非常喜欢春春。
A:喜欢春春就是这个朋友的文化私生活,这犯什么错了吗?
B:没有啊!
A:但为什么他不大大方方承认他就是喜欢李宇春呢?
B:因为他的朋友会鄙视他没品位。
你们是不是也经历过这样尴尬的文化私生活?
下面有个观众果断举手,现在把话筒交给她。
我:有一次和一群书友在一起喝茶聊天,聊着聊着有几个男性书友追忆起当年在网吧星际争霸、魔兽世界的光辉岁月,我立马加入了他们的话题,大谈想当年姑娘我混迹网吧玩真三国无双、Dota,他们都用惊讶的眼神窥视着我的文化私生活。
甲:不会吧,你这么个不食人间烟火的人也会泡网吧,那里多脏啊?完全不是你的风格。
乙:我无法想象你这么一个文艺青年,坐在电脑边讲粗话,偶尔还要破口大骂一句,操,真是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
丙:我还是觉得吧,琴棋书画才是你,网吧和你太不搭了。
这是三位书友对我的评价,在他们眼里,我就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琴棋书画的弱女子。
其实非也,我的文化私生活并不都是高雅文艺的,也有接地气的、俗气的。
趁此机会好好做一下自我宣传,当我粉丝这么久,还不知道我长什么糗样吧?今天索性来个私生活大曝光。
一般日子我每天重复着几样事情:吃饭、睡觉、WC(前三样是生活必需品);看书、听歌(这两样是营养快线);码字(不是领导要求码的字就是码公众号里的字)。
隔几天就会做的事情:弹古筝(心情低落时弹弹)、看电影(一般喜欢看文艺篇、爱情篇,因为我喜欢一切美好)、喝茶(到朋友茶楼韬光养晦)、写书法(只写小楷,写的不好,纯属自娱自乐)、朗诵(夜深人静时,翻几篇有感触的文章读读,比较好入睡)
隔一段时间就想做的事情:K歌(很喜欢一个人的KTV,没有听众,随心所欲)、旅行(身体和心灵都需要去呼吸新鲜空气)、见友(朋友不多,却是无论多久不见都不会觉得有隔阂)。
大部分时间还是献给独处,献给俩娃。
回到文化私生活这个话题中来,我如今别人眼里的文艺,是走过好多年的歪路以后才走上的正道,不是为了文艺而文艺,而是我骨子里就是文艺的,好多东西是从小受熏陶。
我的父亲是一名化学老师,同时会素描、书法、木艺;母亲会弹风琴、爱唱革命样板戏,其实他们会的我到现在才开始初学,但应该说很庆幸我从小的耳濡目染让我现在悟性会高一点,入门快一些,虽然我只能算是自娱自乐。
当然,在众多的爱好当中,唯独对文字情有独钟,从小就梦想当作家,虽然我没有这个资质,但这么多年一直没有放弃过文字,它们就是我的圣经。
文化的界定,文化的标准,文化的标配,谁说的清楚呢?
每个人所生长的环境不同,所受的教育不同,个人的悟性素养不同,不一定是喜欢听交响乐就是有文化,听金属音乐就是没有文化;不一定听巴赫、贝多芬就是有文化,听《伤不起》就是没文化;不一定看陀思妥耶夫斯基、屠格涅夫、莎士比亚、四书五经就是有文化……
正是文化的差异才让文化多元化发展,颓废点讲,没文化就没文化了,还不是一样要吃喝拉撒睡,还不是一样生老病死。
文化私生活,活的认真还是随意,你自己看着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