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运营的目的是以网站的用户活跃、留存、付费为目的,依据用户需求,制定运营方案甚至运营机制。内容运营和活动运营虽然重点会有所不同,但说到底还是在为用户服务,用户来了、留下了、付费了,产品做的所有运营手段才有意义。
在运营的整个过程中都需要了解用户,了解用户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看数据,一种是直面用户。
数据可以验证运营的效果,也可以窥探用户的偏好和习惯。用电商网站来举例,最终下单某个商品的用户数,占进入这个商品详情页的用户数的比例是这个详情页的转化率,这个转化率相比于其他同类商品有没有偏低?进行页面优化后,转化率有没有提高?很多数据都可以说明产品目前的问题所在。
直面用户有很多途径,比如收集客服反馈,当用户遇到不满的时候,很可能会去找客服投诉,期待问题能得到解决。因此客服入口需要设置在一个容易找到的地方,而且咨询客服的体验不能太差,因为这个时候用户已经不太高兴了。不过这种情况只能建立于用户还想继续使用这个产品,万一用户生气了直接走了就没辙了。其他的途径还有问卷调查和用户访谈。
用户运营的四个核心任务:开源、节流、维持、刺激
开源指的是找新用户,想办法让用户注册自己的产品。这里的拉新跟市场部的拉新有点区别,市场部更偏向“拉”,只要是新用户都拉进来,但运营还要负责“留”,来了就别走了。
节流指的是防止用户流失。有的人会觉得“有的老客户也用了挺久的,到了厌倦期走了就走了吧,还是会有新人来”,但实际上找到一个新用户的成本是维持一个老用户的五倍,维持老用户远比拉新划算得多。节流需要确定沉默用户和流失用户的标准,制定流失预警机制和挽回流失用户。在目前互联网产品繁多、可替代性强的情况下,挽回流失用户相当困难,因此要在前两点上发力。
维持是促进现有用户的活跃程度。除了搞活动,比较常见的就是签到系统了,每天签到给点奖励。
刺激是促进用户付费,免费用户转成付费用户,付费用户转成稳定付费用户。有一个模型可以分级管理用户,RFM模型。R是Recency,用户最后活跃的时间,这个时间越近用户的级别就越高。F是Frequency,用户的付费频率。M是Monetary,用户的付费程度。用这个三维的模型对用户进行分级,了解目前产品付费用户的比例,分析高级别用户的行为特征,总结是否可以通过运营手段将低等级的用户转换成高等级用户。
最后讲一个印象深刻的点:用户为这个产品付出的成本越多,用户就越不愿意离开。比如一位用户长期使用微博,不仅关注了不少人,也通过发表微博获得了一定量的粉丝,即使微博做出了一些他不喜欢的改动,或者出现一个比微博更优秀的社交产品,他也不会轻易离开,因为他在微博投入了大量的时间成本和情感成本,即使有一些缺陷也是可以忍受的。
所以产品可以在一开始的时候“逼”用户付出一些成本,比如知乎在用户注册的时候就让用户关注一定量的大V,这样用户进去页面的时候能刷到一些问答,不至于只看到一片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