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群体性的动物,需要社会性交往,交流沟通是交往必备。交流沟通不畅通常会像种子一样埋伏在大家的心中引发不满和矛盾。人类的大部分心理问题也是人际关系的问题,人际关系的问题往往在于沟通的质量。
所谓暴力不仅仅是行动的暴力,言语中的冷漠、孤傲、歧视、指责、抱怨等也是暴力的一部分,至少让语言接收者感到悲凉、孤立、愤怒、抵抗、伤心等的情绪体念,会筑起内心的壁垒来抵御,然后沟通变得非理性。我们接受的教育使我们从功利的、惩罚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我们容易给人贴标签,在谈话中习惯使用评判的方式,然后激发对方的防御和对抗。
非暴力沟通的创始人马歇尔·卢森堡是一位心理学博士,他在1984年创建了非暴力沟通中心。非暴力沟通又称爱的语言。
这种沟通方式让大家关注两个问题:1、我们内在的、自己喜欢的是什么?
2、我们能做什么让生活更美好?(你能做些什么使我的生活更好?我能做些什么使你的生活更美好?)说到底就是认识自己,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有效的非暴力沟通:
1、了解自己和对方的感受,表达自己的感受,而非去评判对方。
2、清楚地表达自己的需求(说出具体的行动)
3、 提出请求而非要求。
4、 以协作的而非操控的方式,不用惩罚和奖赏的方式。惩罚和表扬都是操控他人的手段。
建立协作的关系让人自愿去做事。倾听并理解对方真实感受和需要有利于协作关系的建立。这种方法的基础是爱。
我们做事如果不是出自于自己内心喜爱的或者神圣的力量,只是出于社会文化中习得的做事模式,应该/必须/不得不去做,为了奖赏或者出于内疚、羞愧、职责、义务、害怕收到惩罚去做我们要他们做的事时,我们都会为此付出代价,做事的人内心会抵触,哪怕压抑隐藏很深或很久,终有一天会反抗。为心灵服务时才有力量,才有发自内心的喜悦,才有来自内心源源不断的动力。
交流中如果对方认为我们唯一的目的是要改变他们,或者他们觉得行为要受到指责,他们就会筑起高高的抵御之墙,我们的交流沟通进入不到他们的内心世界,他们将很难做出改变。所有的批评、评判、敌对的形象,都是对未满足需要的悲剧性、自杀性的表达。
争论是两个观点间最远的距离。
我们说出的话反映了我们的思想和观念,定义了我们所生活的世界。通过非暴力沟通创造更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