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栖贤三学山的深处,有一处名为栖贤洞的地方,此洞不但曲径幽深,而且每当晨曦照进洞内时,里面会闪烁着清丽而素雅的银灰色光晕,洞内长年泉水细流不断,它发出的声音犹如一只瑶琴奏出清脆悦耳的音律,令人颇为称奇。因此,被称为八音洞,也叫琴泉,而在琴泉的旁边,有一尊自然天成的大石龟,像一尊憨态可掬的少年郎,以很专注的神情,静静地倾听着琴泉婉转低回的音乐,情景非常有趣。而关于那神龟石与八音洞,曾为世人留下一段凄美动人的故事。
传说那栖贤洞原是神仙李八百与女弟子妙应姑娘的修道炼丹处,自从那李八百得道成仙以后,便上了天庭,只留下还需修行二百年的弟子妙应。这深山修道的苦楚,便是要熬住漫长而艰难岁月的磨炼,纵是铁打深耕的心脉,要等待千年一回的结局,也是千般的苦、万般的痛。
妙应姑娘自从师父离去以后,更觉岁月的孤独,好在她是个美丽聪慧的女子,自幼就弹得一首好琴,她在修行、炼丹之余,就常在洞边弹着瑶琴,来排遣胸中的寂寞,这样的日子过去了一年又一年。
有一天,三学山下来了一位叫孟柯的年轻樵夫,顺着弯弯的山道唱着山歌进了山。在这深山野岭,偶尔有樵夫进山打柴也不是奇事,这妙应姑娘同往常一样,做完功课,又在洞口弹起她心爱的瑶琴。
然而,这一天让妙应姑娘意想不到的奇迹出现了,她用琴声道出:“江甫梦断横江渚,浪接天,葡萄涨绿,半空烟雨。无限楼前沧波意,谁采频花寄取?但怅望,兰舟容与,万里云帆何时到?送孤鸿,目断千山阻。”那无奈孤单的心境。
谁知,琴音刚落,从对面的山峰上,竟然有人吹着洞箫和着瑶琴的音律,用一段坦荡大气的箫乐吟诵出:“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箫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捐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那鼓励与关怀的意境更道出一位少年宽怀的胸襟,不禁令妙应姑娘感动万分。
常言道:“心有灵犀一点通。”那妙应姑娘的琴声,与孟柯的箫乐竟然像临空而起的一座彩桥,他们能各自领会对方用音律表达的语言,成为世间难觅的知音。
天长日久,他们隔山相望的琴箫之交,更成为知己,通过音律的传递,他们常诉说着尘世间悲欢离合的故事,也敞开心扉,把一年又一年春去秋来的满山枫叶,谱上美丽的旋律,载着飞翔的激情,生动的散向天空。
时间一晃就过了十八年,妙应姑娘得道成仙的日子也快到了,十八年,尽管与孟柯素未谋面,但与孟柯的琴箫之谊,却让她萌动了凡心,爱慕之情已油然而生。她对孟轲的相思之苦如滔滔江水,挥之不尽,她辗转难眠,思念成疾,越发消瘦。
她一次次想飞过阻隔的高山,无奈修行尚浅。她心急如焚,通过琴音诉说绵绵相思情。
即是知音,妙应姑娘琴音里那痛苦、矛盾的心情,孟柯岂能不知。虽然孟柯也是情深义重,却也是位深明大义的男子,痛失知音自是人生不幸,但他明白凡间的相濡以沫不过是数十寒暑。而修炼千年真身,无疑是凤凰涅槃,浴火重生,那是何等不易。
后来,妙应姑娘的琴声便无人应和了,令她痛感失落。这一天,她又弹奏着瑶琴,向远山呼唤,却仍无音讯,就在她掩泪回望之际,却见洞顶上已是泉潮涌动,如断线的泪珠儿,已滴滴答答的落个不停,见此情景,她心知大事不好,忙背着瑶琴向对面山峰奔去。
到了山巅,妙应姑娘终于看见了十八年来,梦里千百回相逢的孟柯,然而,此时的孟柯,竞一夜白发,如一尊石雕般坐在山崖边。
“孟柯君!”妙应姑娘一见孟柯,泪如雨下。
孟柯听到妙应姑娘的呼唤,淡然回首一笑,就从容的纵身跳下山涯,只留下一叶白色的素笺,飘落在她面前。昨日琴箫逢知音,再盟青山映我心,百回消息千回梦,愿载长歌寄瑶琴。
读着如此情深义重的男子生命的留言,妙应姑娘顿觉韵冷梦寒,肝肠寸断。
群山之间,一曲哀婉的琴声响起,直悲得清枫空谷泪水涟涟,直悲得风云动容,六月飞雪。待曲终人散,已成世间绝唱。
后来,民间传说那妙应姑娘将瑶琴留在了洞中,因此有了琴泉,那旁边的神龟石是被神仙点化的孟柯,让其日夜与琴泉相依相偎,已成三学山佳话。
转载自网络,作者:蒋延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