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孩子的成长,是与孩子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一个基础和前提。由于孩子跟父母朝夕相处,许多父母不容易察觉出孩子的进步,与孩子一起成长好说不好做。这个时候我们做父母的应该怎么办呢?
先说结论,在无条件接纳的基础上,先自然养育。
以杨杰老师的一段视频转换成的文字为例,分成两段给大家,先给问题,然后再给杨杰老师的结论。
我们经常信誓旦旦的说,要跟孩子一起成长,一起成长的前提是要看见孩子的成长,否则,父母先掉队了。
比如,最近咨询的一个孩子啊,在一周的时间里,先是变得敏感爱哭,对别人的负面回应零容忍,但很快又变得活泼,有点强势,如果仔细甄别,这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很难得的进步,非常宝贵,但如果笼统的看,就觉得孩子这周情绪不稳定,为啥会这样呢?
这是杨杰老师视频里边的第一段文字。孩子先是敏感爱哭,对别人的负面回应零容忍,但很快又变得活泼,有点强势,这是在一周之内发生的事情,杨杰老师感到,这个孩子变化的非常难得,非常宝贵,但是我们做父母的,一般真觉察不到这个变化,只是觉得这孩子情绪不稳定,而情绪不稳定,一会儿哭,一会儿乐,又是孩子的常态,怎么情绪不稳定,就是进步了呢?
杨杰老师从孩子一周内的变化,得出个结论:孩子的进步很难得,很宝贵。我在感受能力这方面,自认为还算可以,并不是个迟钝的人,我这个做了40来年的教育,也研究了10多年的家庭教育的老教育,看完这段视频,再读完这段文字,要是没有杨杰老师的分析,愣是没看出来这里边有什么大名堂,这也可能就是我们跟专家的区别吧。下边我们先看杨杰老师的分析。
其实,我们没有活在当下,看看眼下到底发生了什么,就拿孩子的变化来说啊,如果我们去探究,孩子为什么会对负面回应零容忍,这样的零容忍会带来什么样的改变,是好事还是坏事呢?对比孩子从前的表现就会发现,孩子学会了更好的捍卫自己的边界,只是他没有别的办法,只能用哭来抗议,哭了好多次,他发现这个边界真的守住了,他就放松了,于是看上去很活泼,而且不再那么爱哭,他开始用更有力量的方式保护自己,所以就显得强势,奇妙的是,这一系列的变化就发生在一个星期之内,父母如果看不见,就会给孩子贴上一个情绪不稳定的标签,把进步的小火苗生生给掐灭了,有时候想想真的好可惜啊
反反复复看了上面的这些分析,孩子哭,是捍卫了自己的边界,哭的次数多了,边界守住了,而现在开始用,最有力的力量来保护自己,所以就显得很强势,细琢磨起来有一定道理。可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父母人在中年,工作压力比较大,生存压力也比较大,上有老,下有小,在单位履职尽责很累,在家中可能就偷些懒。在这样的大环境中,能够发现在一周时间中孩子竟然起了这样的变化,而且找到了理由和原因,从而按照“做正确的事”去操作,对于一般的父母有一定难度,如果做不到我们该怎么办呢?
看不出来倒不可怕,看不出来,我们要有对策,那就是:
在无条件接纳的基础上,回归自然养育。
首先是接纳。孩子降生到每一个家庭,我们首先应该是无条件接纳他。因为到目前为止,人类的生理学、心理学方面的研究,对孩子0~~6岁这块的生长发育规律的研究还有相当的欠缺,其中有许许多多的疑惑和不解,等待我们去解开。关键是,由于我们无法回到0~~6岁,根本说不清当时的事,孩子由于生理、心理发育不健全也说不清。
我们对此应该抱有敬畏心理,不要老觉得这个孩子怎么这样?这么烦,怎么这么爱哭,怎么这样不可理喻?别人家的孩子为什么不这样?应该说,大多数孩子哭闹是有一定逻辑关系的,表现出来的更多的是情绪变化,情绪变化的结果,就是让父母多关注到他,从而满足他的要求。但事实上,少数情况下孩子的要求是无理的,出于安全、健康、终身发展的角度考虑应该拒绝掉。
可是我们父母的智慧,愣是分辨不出什么是无理的,什么是有理的,这时候我们对待孩子的态度,是接纳孩子,认识怎么样表现,都是他自己的一部分,小孩也许就是无缘无故的哭闹,过了一会儿就好了。父母自己抱有接纳的心理,自身会平和,对稳定情绪,增强幸福感有重要的作用;同时传递给孩子的,是周围世界的友好,对孩子的终生发展和终生幸福,会起到积极作用。
这是一个基本态度,做到这一点,就已经不是容易的事了。
第二点、在此基础上,对孩子的变化,努力调动自身及家庭成员的集体力量和积极性,共同分析原因,前后左右联系,在此基础上实施父母相对应的教育措施。这应该是个能力问题,看不到孩子的成长。看不到你怎么办?看不到,就先自然养育,推着走,也应该是个办法。
不去过分关注,因为我们不知道,我们关注的东西,是负的还是正的,是有利的还是有弊的,那索性,他反应强烈时,我们就多搭理他一会儿,反应不强烈时,就由着他去了,这在当时也许就是个办法。
难得的是,这种不过分关注,不刻意养育,负面作用已小到极限了。
`Ŝ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