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搞定了几件大事,让春节之前有了一星期的空闲,想到探亲之行一般身不由己,我趁回乡探亲之便,在武汉、衡山和长沙旅行多日。此次远行,印象最深的是两个省会品类丰富的小吃和博物馆里的国宝。
至于为什么选择博物馆作为此次重点,是因为湖北湖南二省虽然历史积淀深厚,但由于气候潮湿,战乱频繁,地上文物不算丰富。但得益于地下水的浸泡,地下文物得以隔绝空气,大批容易腐烂的有机质文物得以保存至今。近期热播的“国家宝藏”中出现的湖北省博物馆之“云梦睡虎地秦简”和湖南省博物馆之“辛追墓T型帛画”就是其中的代表。
武汉篇:
根据本人浅薄的旅行经验,中国南方似乎普遍喜欢在餐馆吃早饭。武汉人更是喜欢外出吃早点,当地人称此为“过早”。
我的第一顿早点:陋室汤包。这家店位于辛亥革命博物馆附近,由于当天火车到得太早,我有幸成了第一位食客。名如其名,店铺虽小,包子却鲜嫩多汁,实在是寒冷冬日清晨的一股暖流!
热干面,武汉的代名词。水分较少,更能显出芝麻酱的香气。
豆皮。外面是黄豆和大米面浆摊成的面皮,里面夹糯米、虾仁、萝卜丁和肉丁等。
蛋酒。煮沸的醪糟里加一个生鸡蛋,迅速搅匀,再加一勺糖即成,美味而快捷。
醪糟,煎包,面窝
武汉街头提供早点的小吃店大多用纸质餐具,让外地人很不习惯。
正餐:
臭黄鱼。鱼经过发酵和腌制后,口感和气味都有明显变化,算是很有特色的菜品。
排骨藕汤。和我平时在北方吃的莲藕不一样,武汉的莲藕口感软糯。
紫米饭。
吃饱了饭,才有体力去博物馆看国宝。国家宝藏中,湖北省博物馆的三件文物是“越王勾践剑”、“曾侯乙编钟”和“云梦睡虎地秦简”;更早的湖北省博物馆四大镇馆之宝是“越王勾践剑”、“曾侯乙编钟”、“郧县人头骨”和“元青花四爱图梅瓶”。
国家文物局还公布了三批禁止出境展出文物的名单,总共192件套。能入选此名单的,基本都是文物价值极高的绝品。湖南湖北两省博禁止出境文物名单如下:
湖北省博最出名的文物,大半出自曾侯乙墓。省博的曾侯乙墓展厅终日游人如织。曾国是周朝诸侯国之一,原称随国,楚国崛起后逐渐臣服楚国,曾侯乙在世的战国初期,曾国已经成为楚国附庸国。曾侯乙墓出土文物也和同期楚国文物风格相似。
曾侯乙编钟,同类文物中体量和数量最大的一套。
铜尊盘。含一件铜盘和一件铜尊。器身上铸造出无数镂空龙形纹路,形成炫(mi)目(kong)的视觉效果,无比精美。
鸳鸯形漆盒。昏暗的灯光下,此件文物不算显眼。因为盒两侧绘有舞蹈和演奏编钟的画面,此物成为重要文物。但展柜灯光实在昏暗,需要借助手电。
曾侯乙墓外馆。棺材上绘有门窗和数量众多的神兽,眼花缭乱,极具想象力。
多节活环套练玉佩。这件玉佩“玉料呈白色。器由五块玉料琢镂成不同形式的二十六节十二个活环套练式佩,由十三片镂空的各种形式或图案的玉片及二十四个圆环、半圆环或方扣连接而成。”官方介绍的众多数字只说明了一件事:这件玉器制作工艺复杂精巧,举世唯一。
郧县人头骨化石。这是距今约100万年前的原始人类化石,当时人类处于“直立人”时期。此化石的出土后,人类只起源于非洲的观点受到了强力挑战。
商朝大玉戈。出土于盘龙城遗址。盘龙城是商朝设在长江流域的重要军事和商业据点之一。玉戈一般作为礼器,不作为武器。玉戈全国各地出土甚多,此件玉戈是同类器物最大者。
越王勾践剑。楚地自古就有尚武之风,楚国墓葬中铜剑出土量远多于其他国家。然而,楚地出土的兵器中,最有名的却是一件“进口货”。此物原是越王勾践的宝物,越国为楚国吞并后成为楚国贵族的珍藏。剑柄末端的同心圆纹饰、剑身的错金铭文足以彰显越国先进的金属加工技艺,而遍布剑身的菱形方格更是千古之谜,现在对菱形纹路的制作工艺仍然没有定论。
彩漆木雕小座屏。和越王勾践剑出土于同一墓葬,墓主人是楚国贵族。这座屏是放置琴瑟所用支架。中空的座身中有数十只各种动物,反映出楚人心中生机勃勃的大自然。
云梦睡虎地秦简。出土于战国晚期墓葬,墓主人是一名普通官吏,随葬品非常朴素,唯简牍数量众多。这批简牍为研究文字和律法的重要资料。
我去的时候,湖北省博正在扩建,还有众多重量级珍宝没有展出,只好期待来日前往,一饱眼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