妞儿:
说说我最近在读的一本书吧,是复旦名师、哲学博士陈果的《好的孤独》。
书中总有些话会触动我,甚至有时候会恍惚以为那些都是自己想说而未能说出口的,有着莫名的熟悉感,又带着被触到的疼痛,感觉很爽。
陈果老师说:我们大可以活成我们自己,活得更本色一点、更真实一些,反正还是会有人喜欢你、有人不喜欢你。但至少你会更喜欢你自己 。
曾经,我就是那个最不敢做自己的人,年少时不知愁滋味,直到后来你来到了我的生命里,我才开始学着在现实面前跟自己和解,你知道吗,按照我的体验,所谓更本色更真实,就意味着勇敢承担而非逃避。
至于是否被喜欢,这是困扰我们最多的问题,千人千面,就拿我们自身来讲,也不可能喜欢所有接触过的人。反过来,不能被所有人喜欢这当然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但是,我会悄悄跟你说,尽管理性上是懂这个道理,实际遇到有人表现出不喜欢我,我还是会有点失落,特别是不能被我介意的人喜欢……
不过呢,懂道理有一个最大的好处,我们会很快从非理性的失落情绪中走出来,不会被过分影响。
还有一段关于“孤独”和“寂寞”这两种状态的论述是我非常喜欢的,她说:
“孤独”是由自我思想的丰富性而带来的对独处的近乎贪婪的偏好与享受,那是一种对自我充实饱满的精神生活的不紧不慢的消化、悠然自得的回味,娴静而从容。
而“寂寞”是由自我内心的荒凉、思想的贫乏而引起的对独处的恐慌,精神的空洞使我们直觉到生命的虚无,情感的真空使我们怀疑自我的存在,那是一种灵魂中空的干瘪,是绚烂的烟花在高空瞬间绽放、又坠回广漠低沉的黑暗中的无望,焦灼却疲乏。
多么彻骨,让人猛醒。
你看吧,精神的自由自在是孤独的底色,心灵的饥饿,思想的贫乏是寂寞的起源。
当然,我们首先得明白,陈果老师说的孤独绝不是故意的离群索居,也不是肤浅的造作装酷,它不是一种姿态,而是一种心境,一种自我心灵的诗意的栖居。所以,不用刻意去找一个偏僻的处所,也不必以颓废或高冷的形象来表示自己的与众不同。
妞儿,作为普罗大众的我们也许并不能在孤独中创造伟大或不朽,但我们要懂得孤独并不可耻,也不可怕,它是一种更高贵更优美的状态。
所以,有时候,我们需要远离纷繁复杂的自由,给自己留一点独处的时间,静下心来,与最本真的自我来一场亲密的对话,认真思考,深刻审视,好好规划,好好享受那一刻孤独。
阿桑在《叶子》里深情地演唱:“孤单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孤单。”
很多时候,狂欢的确是一群人为了逃避孤单而营造了热闹的虚空,但是孤单,不,孤独的确是一个人精神自由的狂欢。
当代哲学家周国平也曾说:“只有内心世界丰富的人,对精神与灵魂有着执着追求的人,对人间充满挚爱的人,才可能体验真正的孤独。”
那我们一起努力让思想更丰盈吧,有了内涵,孤独才是最好的孤独。
爱你的妈妈 2019-3-26 夜